第一章 来到大明

大明崇祯8年6月的京城,天气异常闷热,从开春到现在几个月了,滴雨未下,路边的树木很多已经卷了叶子。太阳明晃晃的刺的人睁不开眼,街道上行人稀少,大户人家门前的狗懒洋洋的趴着,伸着长长的舌头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紫禁城武英殿里,崇祯皇帝阴着脸坐在龙椅上,面前的御案上堆着几十份各地的奏折,但他一封也没看过。太监王承恩侧立在旁,微弓着腰,眼睛盯着脚下的地面,大气不敢出。

崇祯眼睛聚焦在殿外的一个角落,目光呆滞,神游物外不知在想什么。

王承恩心里暗暗叫苦,自从前几天风寒发热昏睡两天病好了以后,皇爷就以流贼焚毁凤阳皇陵以及流贼日益势大之事为由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青衣从事;这位爷这几天一直就这样,静静的坐着发呆,一句话不说,脸色很难看,谁也不理。

他不知道的是,此崇祯已非彼崇祯了,驱壳还是那副驱壳,灵魂却已经是一位来自几百年后的年轻大学生的灵魂。

朱振卿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21世纪一流大学的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因为在一个古墓里的一次偶然触碰,竟然会穿越到几百年前大明的末代皇帝朱由检身上,虽然从心里无法也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已经回不去了,幸运的是前世自己是个孤儿,大学里也没谈过女朋友,算是孤家寡人,无牵无挂,伤感过后倒也想得开。

他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日常所学离不开历史,并且对明末的历史也有比较深的了解和研究,从这几天的旁敲侧击以及各方面的观察,他知道现在是崇祯八年,离自己在煤山上自挂东南枝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

前世网上对于崇祯帝的评价毁誉参半,有说他刚愎自用,用人多疑,才具平庸的,有说他勤勉奋发,但所用非人,是个悲剧皇帝的,而对于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更是众说纷纭。

朱振卿比较认同的有几点:第一,财政崩溃,没钱给士兵发饷;第二,天灾不断,更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北方持续多年大旱,导致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的人越来越多;第三,文臣集团只顾私利,枉顾国事;第四,崇祯后期政府对于武将的掌控几乎失控,大多数将领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导致很多本不该输的战役失利。

原因自己都清楚,但具体要解决这些问题太难了,几乎不可能完成。自己穿越过来,最后再眼睁睁看着大明亡于自己之手,那可真是千古之耻啊。

没办法,一步步来吧,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楚历史的走向,也大体明白哪些人该用哪些不该用。现在首要问题是要有一只可以完全掌控的强势武装,以及对于信息情报的迅速了解与传达。

想到这里,朱振卿慢慢收回心神,转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对于这个今生唯一一个陪自己殉死的太监,心里不感动是不可能的。既然自己穿越了,那就绝不可能让悲剧重演,眼前这位低眉顺眼的中年人,自己会让他得一个善终,得一个荣华富贵。

他开口唤道:”王承恩”

“奴婢在,皇爷有何吩咐?”王承恩赶紧小碎步挪到朱振卿面前,低头弓腰答道。

“叫人传锦衣卫堂上官觐见”

“奴婢这就叫人去传“王承恩回罢,弓着腰倒退着到殿门口,然后迅速转身出了大殿,喊过一个小黄门,吩咐了几句后,又回到了崇祯眼前,回道:皇爷还有什么吩咐?

朱振卿顿了顿,开口道:“王承恩,你跟着朕几年了?”

“回皇爷的话,奴婢12岁进宫,至今有23年,打皇爷被赐封信王后就一直跟着皇爷,算来14年了。”

朱振卿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亲人吗?

“回皇爷的话,奴婢家里现在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姐姐,都在老家操持田地。“

朱振卿愣了愣,问道:”操持田地?朕可是知道,像曹化淳、王德化、高起潜、王之心他们的亲属子弟可都是恩荫锦衣卫指挥佥事,千户,最不济还是百户。你在宫中也是老人了,难道跟着朕没地位?”

虽然朱振卿最后的那句话是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可王承恩吓坏了,噗通就跪了下来:“奴婢是前生修来的福气才能今生伺候皇爷您,宫里人人都羡慕奴婢在皇爷的身边服侍,皇爷您是不是嫌弃老奴要赶老奴走啊!”

朱振卿不耐烦道:”你个老货,朕就是随口一说,逗个乐子,你瞎琢磨甚?滚起来回话!”

王承恩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腰弯的更低了。朱振卿继续用不耐烦的口气道:”你个老货,还没回答刚才朕的问题呢!”

”回皇爷的话,老奴用这么多年积攒的体己银子,在老家给他们置办了几十亩田产。他们都是惯了土里刨食的,也不愿跟到京城里来,说是一天不去地里忙活心里就不踏实,老奴也就随了他们的念想。“

”倒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可也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你既然跟着朕,是朕的身边人,要是家里子弟没沾到光,不知道的倒是以为朕待你太刻薄。”

“”回皇爷的话,老奴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这辈子才能天天伺候皇爷您,奴婢的这辈子的念想就是好好服侍皇爷,可以为皇爷做任何事!至于其他的,老奴并未多想!”

“为朕做任何事?也包括为朕去死吗?”朱振卿又用开玩笑的口气说道。

王承恩又跪了下来,毫不犹豫大声答道:“皇爷就是奴婢的天,老奴不会说大道理,但为皇爷效死是老奴的本分!”

朱振卿心里微微感动,他看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太监,心里道:在那段历史中,朕的确是你的天,你也却是做到了为朕去死。

“起来吧,朕信你!”

王承恩突然大声抽噎起来。他抬起头看着朱振卿,眼泪滚滚而下:“皇爷,有您对老奴说的这三个字,老奴这辈子值了!”

朱振卿眼眶也有点湿润。这辈子有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奴仆,他也觉得值了。虽然是个阉人,被绝大多数人心里所鄙视,但最后他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阉人不缺忠义和气节,比某些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文人强之万倍。

”起来吧,你这老货,凭白的赚朕的眼泪是吧?这样吧,过几天你打发人回老家,从你的内侄和外侄里,挑一个聪明伶俐肯吃苦不油滑的来京。朕给锦衣卫指挥使说一声,做个试百户,找一个可靠的人带带他,以后的造化看他自己的。记住,这是朕给你的恩典,不许推辞,来京后你也要好好叮嘱他,不要给朕和你丢脸。”

王承恩放声大哭,鼻涕眼泪糊了满脸,咚咚的磕头:”老奴谢皇爷的恩典,老奴代家人谢皇爷的恩典,皇爷放心,绝不会给皇爷丢脸!‘’王承恩心里清楚,虽然皇上前面说的那几个内廷大裆的子弟恩荫官职不小,但都是挂名,而不会去锦衣卫担当实职。这次皇爷给的却是实职百户,等于是一步登天了,将来如果办差办的好,前途一片光明。

正在这时,去传旨的小黄门来到殿门外,低头大声禀报:”回圣上,锦衣卫堂上官请求觐见!”

王承恩赶紧起身,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痕迹,朱振卿吩咐道‘’宣!“

“圣上有旨,宣锦衣卫堂上官觐见!”小黄门尖利的声音大声喊道,随着一声声的通传,不一会功夫,几个身穿大红色直身便服,腰挂鸾带,头戴乌纱的中年人来到大殿,从门口鱼贯而入。

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章 洪承畴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五章 皇庄1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