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

长芦盐转运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内阁给出的理由是徒损民力,与朝廷无补。

至于盐场的一万多丁口,崇祯特意将之留下,以供巩凡物去长芦晒盐时使用。他后世的时候看过长芦盐场的地图,占地面积太大了,按后世的说法,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开发到后世的面积,但缺乏机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师南城一间面积不大盐店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这都是附近来买盐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柜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顾不上了。盐店一共就三个人,他和儿子外加一名伙计。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一年下来,抛去各种开支,这间店铺能结余一千多两银钱,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是顺天府尹李怀普的远房堂叔,前年李怀普从刑部侍郎升任顺天府尹后,远在陕西凤翔府的李存志就带着儿子前来投奔这个侄子,以求谋得一份差事。

李怀普年幼丧父,是寡母靠替大户人家浆洗缝补供他读书科考。李怀普天资聪颖,加上家境贫寒之故,所以读书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顺利。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及第,此后仕途一路顺畅,崇祯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祯七年走通温体仁的门路,升任顺天府尹一职。

虽然刑部侍郎和顺天府尹品级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可是等同于一省督抚的封疆大吏,其权限和影响力比地方巡抚更大。单单能直接面圣这一条,就甩地方督抚十条街。一声封疆也只有在陛辞时才能见皇帝一面,之后再相见到就千难万难了,除非能升到内阁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怀普刚开始读书时,并未得到其他亲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热讽倒是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回认为贫寒之家能出龙凤。

李存志虽然和李怀普家已经出了五服,但看到他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倒是时常接济他们母子。李存志做点小杂货生意,手头银钱相对宽裕,加上当时尚未成家,所以时不时买些米面粮油送来,这对当时贫寒至极的李怀普母子已经是极大的助力了。

后来李怀普考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官越做越大,但他从没忘记自己这个堂叔,老母也时常絮叨这当年这个堂叔对他们的帮助。

他写信给当地官府,拜托地方官多多照顾李存志,并时常托人捎去银钱以报当年之恩。

后来凤翔府遭了流贼,李存志多年的积蓄被抢劫一空,婆姨也一病不起,数月后离世。加上连年大旱,生存条件已经十分恶劣。万般无奈之下,李存志想到了这个侄子,遂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前来京师投奔与他。

李存志的到来让李怀普母子十分高兴。李怀普一直觉得无法报答李存志当年之恩,听到李存志只想谋一份差事给儿子攒钱娶婆姨传宗接代后,便利用手中权力,替李存志开了一间盐店,这间店铺稳定的收入足以报答当年之恩了。

上次锦衣卫给李存志的盐店下了帖子后,李存志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李怀普将事情分说明白。李怀普的职责和权限有些是与锦衣卫相同的,他已经察觉到了锦衣卫这两年的崛起之势。作为文官,虽然他对锦衣卫并无好感,但他清楚,没有皇帝的支持,锦衣卫是不可能重新成为长出利齿的老虎的,他并不想做一个邀名的直臣,更不想成为皇帝的眼中钉,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没必要与锦衣卫抗衡。

他叮嘱李存志,不管盐品质好坏,也不要管其他人怎样,花钱买下就成。当日盐商大会,看到如此好盐的李存志一次购入一百石。这等物美价廉的好盐,别说有锦衣卫撑腰,就算是土匪山大王来卖,他也敢买,做生意不就是为赚钱吗?

没想到的是新盐刚摆上柜台便被周围的百姓一抢而空。原先的粗盐苦盐都卖七钱一斤,这么好的盐才卖两钱四分,能不抢吗?平日一斤两斤买的人,现在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生怕过不了多久商铺就会涨价,反正盐又放不坏,一时吃不了存着就好。

李存志的一百石新盐不到两天就全部售光,细算下来,虽然卖价低了几倍,但利润反而高了许多。这是因为原先的盐质次价高,但是销量不高的缘故。

眼看着新盐如此抢手,李存志既开心又着急。开心不用多说,着急是新盐已经断货,但听到消息前来买盐的人络绎不绝。

李存志急忙雇了马车赶到上次提货的北城仓房,想这次多买一些。谁知道到了北城一看,前来提货的马车拍成了长队,不断有马车拉着垛成小山一样的盐包离去,自己身后更多的马车正在赶来,整个仓房前的广场人头攒动,吵嚷叫骂声不断。排在前面的人为了争抢车位大打出手。都是某某谁家的关系,谁怕谁啊?

李存志不想给自家侄子惹事,老老实实的在后面排着队。虽然自家侄子权势很大,但不能为了自己赚钱给他脸上抹黑,这两年赚的银钱自己和儿子已经非常满足了。有了钱之后儿子的亲事也已经订下,是顺天府一个书吏的女儿。媒人说了,闺女长得富富态态的,将来肯定能生好几个孙子。

锦衣卫北城千户所几个校尉坐在阴凉处,边喝茶便指指点点,笑看着场上拥挤不堪的局面。这是锦衣卫派来维持秩序看场子的,二十人一队,每队一天,每人每天二两银子的补贴。没办法,校尉实在太多,除了护送外地盐商的校尉以外,这里也成了人人都争着前来的好差事,所以只能轮流排班。

就在这时,后面突然响起了一阵怒喝声和痛叫声,一片人喊马嘶。李存志年纪虽大,但年轻时常年奔波在外,身手依然矫健。他急忙登上马车向后眺望。

只见排在他身后长长的队伍不断分向两边,十余名壮汉正在用手持的棍棒将前面的人和车朝两边驱赶,动作慢一点或者不让路的,就被劈头盖脸的棍棒放翻在地,二十余辆马车跟在这群人的身后徐徐向前。

李存志急忙跳下马车,吩咐雇来的几辆车子往两边赶,给这只车队让路。虽然他不知这些人是谁家的,但肯定是自己惹不起的。

那边的数名校尉看到这边出现混乱的状况,停止说笑起身向这边走来。

这只车队已经超过了李存志,正在向前行进,几名锦衣校尉拦住了车队的去路。

带队的锦衣小旗皱着眉头喝道:“好大的狗胆!敢在这里闹事!棍棒扔了!跪下!”

那十余名壮汉闻言不但没放下,反而攥的更紧,虎视眈眈的与几名校尉对峙起来。

小旗大怒,右手将绣春刀抽出,其余几人也是抽刀出鞘。小旗持着明晃晃的绣春刀摆了个架势,大喝道:“五息之内弃棍!不然以抗拒官差罪斩杀!”

持棍的十余人脸色顿变。抗拒官差他们倒是不怕,怕的是人家手里的利刃,棍棒终究抵不过锋利的长刀,真要动起手来,自己这伙人可经不住大刀砍杀。

郑老五分开人群从后面走了出来。

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朱贵随即吩咐郑老五带人前往北城。并叮嘱他新盐数量不可能很多,市场行情如此红火,到了北城后能多买就多买,最好全部买下,等下一批没运来之前,涨价卖给其他盐店。

到了现场郑老五才发现,自己来晚了,仓房前面宽阔的场子里已经排满了马车。

别说全部买下,等轮到国公府,有没有盐还两说呢。这次要是再把事办砸了,大管家可绕不了自己。

于是郑老五便吩咐带来的仆从用棍棒开路,尽快挤到最前面去。

郑老五来到锦衣卫小旗的面前站定,用手轻轻拨开亮在眼前的绣春刀,皮笑肉不笑的开口道:“某是成国公府上的管事,奉国公爷的分派,来此买盐。麻烦这位小哥让一让,别耽误了国公府的大事,不然国公爷怪罪下来,你可吃罪不起!”

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十二章 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