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

乾清宫中,崇祯正在翻看孙传庭的请罪疏。

孙传庭将他率军与洪承畴汇合一直到剿灭西北马进忠等流贼一事详加叙述,并在奏疏中言明,马进忠、仁义王、混天王等几名贼首业已伏诛,三人所部数万贼众经过互相指认甄别后,其中残暴凶恶之徒已经全部予以诛杀。

剩余的选编出六千余人加入官军,其中四千人分给临洮总兵曹文昭统领并予以整训,两千余人并入秦军,暂归参将罗世芳麾下统带。

其余两万余人分别押送凤翔和平凉府屯田,并从西安巡抚衙门调派数十名书办吏员协助两府管理屯田事宜。这些抚衙属吏皆是西安屯田成功的参与者,经验相当丰富,在这些人的协助下,两地的屯田安民之事应能取得成功。

崇祯对孙传庭的上述举措大为赞赏,能够踏实肯干、一心为国的一省封疆实在是屈指可数,要是大明十三省的大员都如孙传庭般,大明绝不会亡。

孙传庭是少有的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的杰出人才,目前大明的重臣里,论文武全才,唯此一人。

洪承畴长于用兵,多谋善断,但民事上并无突出之处。

卢象升忠勇无双,深具悲天悯人的士大夫情怀,但性格偏软,不善朝堂争斗。

陈奇瑜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处事果决狠辣,但私心太重。

其余的像四川巡抚傅宗龙、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山东巡抚朱大典等人,虽然各有特点,但并无太拿得出手的政绩。这些重臣治理一方毫无问题,但驾驭全局的能力就不好说了。

平凉府的屯田力度应该大大加强。

处于河套地区的平凉府,境内河流密布,虽是连年大旱,但许多河流水量只是变少,并无断流。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

随着饥荒和连年征战,西北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受灾的百姓除了加入流贼就是往南逃荒,整个西北地区出现众多的无人区。

这与明末地方官府的不作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小冰河时期气候虽然极端异常,但若是治理得当,因饥荒而造反或饿死、逃亡的人数可以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数值。

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大明,并没有如后世般出现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荒地随处可见。

人口不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崇祯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

第一,饮食结构过于简单,大多数百姓很难维持温饱。

因为生产方式的极度落后,导致粮食产量过低,在饭都吃不饱的时期,更别提肉蛋奶等高营养的物质了。

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百姓还是一日两餐,每日辛苦劳作后还要忍饥挨饿,谁还有心情和力气繁殖后代?生下来养得活养不活还是个问题。

如果地方官府勤于职事,动用地方府库也好,召集士绅捐助也罢,只要拿出钱粮来组织百姓开荒拓田,修渠挖井,组织赈灾,就算旱情再严重,大部分农田也不会绝收。

只要有口饭吃,谁会造反?谁会背井离乡?谁会饥饿而死?

前文里提到过,明末总共约有一亿两千万人口,在这个没有工业化大规模开采的时代,地下水资源非常的丰富。

可以说只要官府拿出点银子来给每个村子打几口深井,哪怕不是在田里打井,勤劳的百姓们也会自己想办法让田地得到灌溉。

打一口井只需要几十两银子,花上几百两就可以稳住数百上千口人,可以避免后续的若干惨剧和悲剧的发生,可官老爷们根本不屑去做。

在他们的眼中,草民真的就是杂草,今年这一茬死了,来年开春又会长出茂密的一层。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而且容易解决,但官府的不作为是令崇祯最感愤怒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他不能容忍人为造成的惨剧大面积发生。

不管你出身权贵还是穷困之家,每一个生命都必须得到尊重。

这些生命根本没哭着喊着争取人权,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活下去。

他会在给孙传庭的谕旨中着重申明这一点,对于不作为的地方官,甭管品级多少,后台是谁,一旦发现,全部予以革除官职与功名。

不是令其致仕,是革除。

被革除官职和功名意味着从此以后,他就是个平民,不会具有任何特权,其名下所有田地将不再享受免赋税的优待。

没有官职一些人或许还不在乎,只要功名还在,回到家乡后仗着多年做官所得,还有同窗同年座师等关系照看,依旧能享受富贵荣华,当地官府依旧会对其另眼相看。官绅吗,当然不能和草民一样。

但要是功名不在了,你就没资格称得上官绅了,就算有钱,也只是个财主而已,保不准被恶吏盘剥一空。

寒窗苦读的成果化为乌有,相信每个人都难以接受,但已经这样了,你能怎样?

对于被革除的这些官员,其同窗同年座师也要予以严格监督,要是有人敢为犯官讲情,对不起,夷州缺一个知县,你去那边和野人吟诗作对去吧。

你敢造反吗?

你以为圣贤书里教的是让你如何造反的方法吗?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富贵窝里享受多年,你问问自己,你还有胆造反吗?自己就会被自己吓死!

你看不起的那些土贼流寇之所以敢造反,那是因为除了命,他们什么都没有。

你们享受过的醇酒美妇,美味佳肴,他们听都没听过,并且他们没读过书,对外面的世界知道的很少。

无知者才无畏。

什么都不懂胆子才大。

知道的越多,做起事来越是束手束脚,前思后想,怕这怕那。

夜来思量千条路,醒后依旧卖豆腐。

说的就是这些无胆文人。

扯远了,崇祯收回思绪。

人口不多的第二个主因就是,医疗条件极度落后。

生孩子如同走一遭鬼门关。

医疗条件极度发达的后世,婴儿的夭折率也是不低,何况不具备任何医疗救助的当世。

在当时的大明,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稳婆,西方叫助产士。

稳婆的地位非常的高,某种意义上讲,在百姓的心目中比县太爷还高。

因为每家每户都会面临传宗接代的问题,极度愚昧的百姓哪懂得如何接生,只能依靠村里的大神。

稳婆们虽然也是文盲,但她们都是头脑灵活,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最初的经验当然就是自己生产时积累的,稳婆们都有一个共性:家里人丁兴旺。

能生,并且都能健康成人,然后继续繁衍后代。

什么事干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卖油翁曾经说过:无他,手熟尔。

但就算稳婆们经验再丰富,也只能帮人接生,而不会有后续的医疗援助。

她们不是医生,就是个接生婆而已,并且是个手段简单粗暴的接生婆,管杀不管埋那种。

当时的婴儿死亡率高的吓人,因难产而一尸两命的情况大范围存在。

因为没有产钳。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一动,试做产钳必须尽快着手了,虽然他没见过,但听名字也能猜出个大概,就让军器监里的能工巧匠们打造吧。

他唤过身旁正在低头打瞌睡的李二喜,把产钳的应用方法和大致形状讲了一遍,便令他去军器监传旨去了。

但愿自己胡思乱想能帮助到更多的妇人。

就算孩子顺利产下来,可各种疾病,缺少营养等等,都成了孩子是否能成人的关键因素。

不说那些重大传染疾病,就算一个小小的风寒也会将一个脆弱的生命带走。

可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大明太缺郎中了。

乡下农村哪有郎中?

县城里才有,郎中外带药铺。

可交通极度不便的现时,幼童发了急症,你怎么赶到县城?你有银子给郎中吗?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捱,苦捱。

求神拜佛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离世,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无数次的上演。

崇祯有时在想,自己穿越到大明究竟要做什么?

平贼灭奴,然后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富贵安康?

这个倒也无可厚非,人都是自私的。

但在这个前提下,能不能多顾及一下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百姓?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一个人活着,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若是只顾私利不顾他人,那生命有何意义?

自己穿越到道理上的大明最尊贵的人身上,手中拥有无数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惠及万民难道不应该吗?

前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虽然在现实中也遭受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看到过许多黑暗面,但心底还是光明的。

也曾梦想有一天大权在握,或是金钱无数,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好,可在后世只是梦想而已。

现在老天爷既然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那再不去做点什么的话,那自己的良心就是被狗吃了,然后那只狗毒发身亡。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也曾梦想达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仗剑走天涯为的什么?

解黎民之难。

现在的位置已经不用走天涯了。只要自己一声令下,仗剑者有的是,执行的都是自己的梦想。

那些小时候的大侠梦。

除暴安良,解危济困的侠客梦。

自己会是天下最大的大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百章 客户第六十章 追击2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七章 皇庄3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十章 残暴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二章 骆养性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