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

锦州城内有几座占地宽大,房舍林立的奢华宅院,分别属于左都督、锦州总兵祖大寿、副总兵祖大乐、宁远总兵祖大弼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妹夫,山海关总兵吴襄。

祖大寿的宅邸处于几座豪舍最中间位置,其结构之宏大,占地之宽广,装饰之华丽,更加优于其余几座宅院。

后宅主院落的书房中,祖大寿正在接见秘密前来的李率泰,长子祖泽润侍立在父亲身后。

在原辽东游击、大凌河之役被俘降清的姜新的牵线搭桥下,李率泰花费重金贿赂了数名将领后,才得以受到了祖大寿的接见。

祖大寿身材不高,但魁梧壮实,坐在铺着虎皮的交椅上犹如一座小山一样,一双狭长的双目精光四射,不时的扫视一眼坐于下首的李率泰。

自从崇祯四年在大凌河城被围数月,因断粮已久无奈之下诈降后,以夺取锦州为由逃回来的祖大寿再也没见过建奴的使者。

虽然期间皇太极三番五次的遣密使携带书信前来,催促祖大寿勿要食言毁约,尽速将锦州献出,但祖大寿不见来使,只以种种借口搪塞推诿,仍是固守锦州一线,拒不献城。

这次之所以与李率泰见面,实是在身边的亲信将领数次建言请求下,不想驳了众人面子的祖大寿才勉强答应下来。

他心里清楚,这帮孙子不知道吃了建奴多少财物,这才轮流频繁替密使说话。

室外已是滴水成冰,但两面烧着的火墙却使得室内温暖如春,身着裘皮的李率泰已是额上见汗,浑身只觉燥热无比。

他端起身边矮几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后,那种令人烦躁欲呕的感觉才略略差了一些。

身着绸缎便袍的祖大寿沉声开口道:“洪太着你前来何事?本将事务繁忙,有事速速讲来!”

李率泰伸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顺势拱手施礼道:“回总制的话,此次我皇命鄙人前来,乃是想与总制重续情义,共谋将来之路,并命我携重礼酬谢总制多年来对我大清相帮之情!”

祖大寿冷哼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老子与那洪太有屁的情义?尔等就是建州土蛮,还大清!你我何来共同之路!”

李率泰略脸上的表情显尴尬,但既然人家否认和建州有交情,并且让他将此行的目的照实说出,无奈之下他也不再绕弯子了。

他从怀中摸出一封信,起身想上前递到祖大寿的手中,谁知道祖大寿一摆手,不耐烦的道:“有事直言!这劳什子的信本将没工夫看!”

李率泰只得重新坐回椅子上,将信搁在了矮几上后开口道:“祖将军,此次鄙人乃是代表我皇求援来了!现下我大清遭遇一时之困,还望祖将军伸出援手帮我大清一把,我大清上下必会感激不尽!”

祖大寿额斜着眼睛瞧向李率泰,呲牙一乐:“嘿嘿!真是奇事!你家主子号称英明神武、无所不能,当年本将还败在他的手下,这咋地忽然就求到我门上来了?来,你给咱说说,洪太遇上啥事了?缺粮了还是缺别的了?”

李率泰无暇理会祖大寿语带讽刺之言,将商路断绝之后,建州陷入物资匮乏的窘境合盘托出,恳请祖大寿能在这关键时刻伸手相助。

祖大寿听罢哈哈大笑起来,祖泽润也是面带嘲讽之色。

阿济格扣边败回建州一事早就传到了辽东将门的耳朵里,祖大寿在幸灾乐祸的同时,也对朝廷突然出现如此的强军吃惊不已。

一直以来,关宁军随来与后金屡战屡败,但他们向来都认为自己才是大明最精锐的武装。之所以屡次败给建奴,是因为对手太强悍,只要关宁军都打不过的对手,换谁来也白给。

没看到关内屡剿不灭的流贼,在朝廷抽调几只辽东骑兵后就迅速灭亡了吗?这就证明,关宁军才是朝廷最后的依仗,所以,向朝廷要钱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狂妄自大的心理在辽东将门中普遍存在,所以乍闻以勇悍著称的阿济格竟然在昌平被官军所败,并且损失不小的消息,辽东将领们犹自不信。后来关于这场战役的各方消息陆续传来,辽东诸将才终于相信,朝廷手中有一只比关宁军更强悍的武装存在。

还没等祖大寿们考虑好以后如何与朝廷相处,李率泰就来了。

看到骄横已极的建奴接连吃瘪,祖大寿能不乐吗?

李率泰早就料到祖大寿的反应,等祖大寿笑完后,他从容拱手道:“祖将军,您只看到我大清接连受损之事,可您就未曾想过,长此以往,我大清日渐衰败之后,祖家将会有何下场?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倘若真有那么一日,我大清真有不忍言之事,祖家以何存续?多年来辽东将门蔑视明廷,置明国皇命与不顾之事枚不胜举!祖将军难道以为明国朝堂上下,对辽东将门历年之举毫无怨言不成?我大清倾覆之日,便是祖家败亡之时!”

李率泰从小聪敏好学,在其五岁时,其父李永芳就请了一个辽东当地的老秀才为其开蒙,待其成人后更是花费重金遍请辽东饱学之士知道他的学问。李率泰虽然无法参加大明的科举,但多年的博闻强记之下,李率泰不仅口舌便给,并且其学问在后金中绝对属于拔尖儿的那种,放在大明运气好的话也能中举。

李率泰说完这席话后,祖大寿勃然大怒,他戟指李率泰厉声喝道:“你这奴才再要胡言!老子一刀剁了你!本将自祖上起便为朝廷戍守辽东,期间立功无数!我祖家数位大好儿郎血染疆场!到本将这一代,更是父子兄弟齐上阵,与你家主子奋力拼杀!为的就是替朝廷守住辽东,不使你等野人害我大明百姓!我祖家对大明从来都是忠心耿耿!你这奴才竟敢离间我辽东将门与朝廷!真是瞎了你的狗眼!若不是看在你已故父亲的面子上,老子现在就剁了你喂狗!”

祖泽润也是对李率泰怒目而视,但身子却纹丝未动。

李永芳降清前担任抚顺游击,与祖大寿的父亲、时任辽东副总兵的祖承训关系不错。若非其早早变节,祖大寿与李率泰应为世交,双方当以兄弟相称。

李率泰面对祖大寿的危言恫吓毫不在意,他心里清楚,祖大寿要是想杀他根本不会多说废话,早就让人把他拖下去斩了。

刚才祖大寿那番疾言厉色之语,与其说是讲给他听得,其实更像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之语。

这说明自己的言语已经触及到祖大寿心里最薄弱的地方。也是祖大寿曾考虑到,但始终不敢面对的现实问题。

后金和辽东交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对于辽东将门平日对待明廷的跋扈之举知之甚详。

祖大寿在崇祯二年后金攻到京师后率军撤离一事早就广为人知。自那时起,皇太极等人便认为祖大寿有了贰心,所以才在大凌河城放了他一马,想以千金买马骨的姿态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当时的后金并未强大到如今的地步,祖大寿思前想后,觉得跟着后金并无多大前途,所以才诈降而归。

李率泰拱手后言辞恳切的道:“祖将军,适才鄙人之言绝非危言耸听,将军与少将军不妨静心细想:数月前武英郡王败北一事将军应有耳闻,辽东与我大清交锋多年,将军应知我八旗之彪悍、武英郡王之勇猛!可就连这等勇将强兵也在昌平战败,那就是说,明廷已经有了足以与我大清抗衡之武力!虽然我八旗偶有败仗也属正常,这只明军已被我皇列为必灭之师,但明皇及朝臣会自认有了可替代辽东将门的新生力量!从此将不会再对将军言听计从,将军再向贵国朝廷要钱要物的话,怕是不会如此前那般予取予求了吧?!”

祖大寿和祖泽润皆是沉默不语。

李率泰的话句句直指要害。自崇祯九年起,朝廷拨给辽东的银钱物资已经逐渐减少,并且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还几次给辽东行文,怒批辽东诸将虚报兵额,套吃空饷,久屯重兵却无所作为之举,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见此情景,李率泰进一步加重了砝码:“祖将军,少将军,我大清并无入关侵占明国之意图。我皇只愿和祖家一并保得辽东这块苦寒之地,两家世代共享富贵便足以!为人为己,还请祖将军成全!”

李率泰的这段话把祖大寿彻底说动了。

只要能一直维持现状,建州始终在辽东给朝廷施压,朝廷为了保边守土就不得不接受辽东将门的无理要求。

其实这样做不是祖家首创之举,在建州女真未崛起时,蒙古各部轮流扣边,宣大、延绥、宁夏各镇的军头们也是如此,以种种借口向朝廷索要钱物,以维持自家和手下的荣华富贵。

若是建州能寻机重创昌平那只明军就更好了,从此朝廷再无强军,到头来还得只望辽东。

祖大寿沉吟半晌后开口道:“本将知你家所缺之物为何,然本将究竟乃我大明之臣,做事绝不可太过!某今日便定个章程:此次你建州所需物资,生铁不可过万斤,火药不可过千斤,粮食某家也缺,只给五百石!余者由泽润酌情处置!某有言在先,只此一回,再无下次!此事绝不可让无关人等知晓!尔回去后告知洪太,让他好自为之!”

说罢,祖大寿起身而去,祖泽润留下和李率泰商议具体如何运作事宜。

李率泰如释重负,这次祖大寿答应卖给他们的的这些物资比预想中少了很多,但总算是解了后金的燃眉之急,自己回去也能有个交代。有了这些铁料就能打制更多的箭头和修补更多的兵刃,好为来年开春西征做足准备。

虽然祖大寿说是只此一次,但只要用重金开路,将原先那种小规模的走私活动经常化,待来年再寻到其他途径,建州就会慢慢渡过这次的难关。

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二百章 客户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