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

“次辅所言甚为有理。现今大明货殖大部出自江南,三吴之地关乎大明之盛衰,若因计征商税一事而致其民心不稳,结果怕是事与愿违。圣上所虑虽亦是自全局着眼,但现下內帑甚为充裕,圣上亦曾有言: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值此境内初定之时,圣上又何必徒生事端?古之圣君皆言,民富则国强,圣上既是有为明君,此间道理不可不察!”

阁老张至发出列后慷慨陈词,明确表态站在王应熊、胡大可一边,并且人家说的很有道理:皇帝你刚说过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这才没几天的功夫就要食言不成?你那小金库银钱已是巨多,何必再去从百姓口中抢夺饭食?

朱由检差点被这个老货给气乐了。

张至发这番论调是如此的熟悉,江南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代表了:敢情征商税就是征江南百姓的税,在他们眼中,朝廷从江南士绅手中征税便是与民争利,藏富于江南士绅家中便会民富国强。

“二位阁老言外之意,计征商税会致江南民心不稳?商户既是江南稳定之基石?朕虽久居深宫,但对外界之事亦非一无所知。江南豪商巨贾虽是为数众多,但其总人数所占整个三吴人口却是极少,难道此部分人会因计征商税之事聚众对抗朝廷不成?那朕倒要看看,何人敢有此胆量!朕非不明事理之人,众多商人家产虽丰亦是辛劳所得,朕并不眼红;但众卿有未想过?正是大明承平两百余载之下,此等商人方有安定经营之保障。可稳定之境况从何而来?还不是无数官军将士们用性命换取得来的?若无官军内灭贼寇,外御靼虏,试问这些富商如何安心沟通南北、赚取银钱?若无官军平灭流贼,你自苏杭载了一船货物欲来京贩卖,半道遇见贼寇就会人财两失!朕就想问问,此等之人既然安享他人用性命换取的太平,就不该为之付出应有之义务?”

朱由检并未直接指出江南士绅之背景,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既然有人为你付出巨大牺牲,那你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回报;这两百余年朝廷并未向你们索取,但不代表你们认为这是心安理得。

你们说征税会致江南不稳,难道那些整日纸醉金迷的士绅们还敢造反不成?

王应熊与张至发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原本那一套有效的说辞今日竟然对皇帝毫无用处,看来皇帝是铁了心一定要征税了。

这可如何是好?加征意味着自己的家族利益会受到不小的损失,长久累积下去,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眼见本该属于自家的银钱被皇帝抢去,不肉疼是不可能的。

“古之明君向以善于纳谏为荣,凡遇事关国计民生之大事皆悉心听取他人之言,而后从中明辨是非再行决断;圣上之决似有刚愎自用之嫌,对计征商税之恶果并未有清醒之认知!北地所需物资皆需依赖江南供养,倘若江南商户联合罢运,不出月余,必致京师百姓日用匮乏!值此境内人心初定之时,若由此引发不可测之祸端,恐非社稷之福啊!”

王应熊依然不死心,仍想用极端言论迫使朱由检改变决策。

“朕甚是好奇,王阁老为何一再出言为江南商户请愿,莫非阁老在其中有何利益纠葛不成?既然户科给事中胡某一心为民,此等忠直之臣不与拔擢的话会显得朕识人不明!传朕谕旨:户科给事中胡某刚正端肃,于言官之位克忠职守,特捡拔其为周王府左长史一职!户科给事中一职暂时空缺,诸卿若有合适人选尽可提出,待有司考察后再行拔擢使用!”

朱由检憋不住心内之火,在警告过王应熊之后强行下达了指令。

你们不是一伙的吗?那朕来个杀鸡骇猴,把先跳出来那个小喽啰给收拾了!

既然给事中动用权利封驳朕的旨意,那就让它空着好了!这种炙手可热的职位有的是人想坐上去,最后当然是谁听朕的话谁坐!

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一个七品户科给事中,连升四级,直接到了正五品的职位,朕是不是有识人之明?

小样滴,敢跟朕斗!二十八个藩王现在才没了一家,还剩二十七家,那些王府正五品的左右长史、正六品的审理正使的职位足可以安插八十多名官员进去,不服就来吧,这些职位都是给你们预备的!

朕非教你等尝尝欲仙欲死的滋味不可!

王应熊和张至发目瞪口呆。这下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征税没挡得住,还搭上了门下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殿内其余未说话的众臣暗自心惊肉跳的同时,脑子里也在飞快转动,思索自己夹袋中有谁适合这个位卑权重的职位。

皇帝一反常态,公然指责两名阁老,并且将阁老的马前卒一击致命。这哪是拔擢,这该叫死缓吧?这位胡大可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了,只要今上在位期间,他绝无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温卿,将计征商税之行文即刻下发各省及运河钞关,商税自即日起开始征收!若有抗拒不交者不许由运河运送货物!”

从江南贩运货物至京城等北地,唯有运河一途最是省力省钱省时。

你若不想缴税,可以啊,那你走陆路好了。

这几千里路你雇佣车马人力、沿途打尖住店、路上胥吏盘剥、遇到下雨洪水等等不利因素,再便宜的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就会昂贵无比,人家用船运过来同样的商品比你便宜多多,你觉着还会有人买吗?

温体仁笑眯眯的出列接旨。

看到王应熊和张至发两人吃瘪,老温觉着如同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一样舒爽无比。

“两个蠢货!也不看看是何状况,就敢跳出来和皇上作对!皇上这几年的做派已与原先大为不同,一改此前多疑善变之像,行事更加果决刚厉,大有太祖太宗之风范。老夫在朝堂上虽是孤立无援,可老夫只要紧密团结在圣上周围,他人能奈我何?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老夫竟然与两个蠢笨如猪之人同处办公,实乃终身之耻也!”

温体仁想罢,觉着还不够,得在给两个蠢货加点药才行,趁你病要你命!

“次辅籍虽巴中,其中试后却与苏州府王姓豪商结为儿女亲家。王姓商人乃苏州府有名之绸布行销大户,其在京城有门面若干,专销江南丝绸布帛;次辅适才言论许是关心则乱所致,还望圣上悯其一点私心,不至心生怨怼才好!”

温阁老直接对王应熊下了死手:圣上,您瞧见没?您若是征税就等于从王阁老的亲家手里抢钱啊,人家可是每年从江南往京城贩销大批的商品,您这一收税,人家能愿意吗?

还悯其私心,不至怨怼,这简直就是生怕朱由检心里不记恨,才加上了一句。

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八十八章 兵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