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

进城之后,李邦华婉拒了请他入驻忻城伯府的赵之龙,而是将钦差行辕设在了一家名为东篱阁的客栈中,这也是历年来的钦差惯住之地,两百名京营马队护卫则是进驻了左近的南京中卫的营房。

李立将两百人分作四组,每组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卒,在队正的带领下轮流守护着客栈。

在沐浴歇息过后,酉时左右,请李邦华前往太白楼赴宴的轿子来到客栈门外,值哨的伍长入内禀报后,出来告知前来迎接的南京鸿胪寺少卿秦绍文:制宪身体不适无法赴宴,谢过忻城伯以及南京诸同僚的一番盛情。

秦绍文闻听之后并未多言,转身上了轿子扬长而去。

今天下午发生在码头上的那一幕早就在南京城内传开了,几乎所有南京城中的官绅都对李邦华的行举颇为不满,他呵斥吕维祺的那套言辞已经被认为有指桑骂槐之意,这摆明了是要与整个南直隶官绅们为敌。

南京城内位于西侧的一处四进宅院的后花园里,吕维祺、徐文渊、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南京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郎世珍等四人正在园中最高处的凉亭中品茶议事。

“介孺兄,李梦暗此次来势汹汹,无视官场之规,公然于众目睽睽之下对朝廷二品大员出口无理之言,此举无异于视我江南上下如无物矣!介孺兄身为南直隶百官之首却受此之辱,实是令我等心下不平矣!无论介孺兄如何回击,我等必与介孺兄同仇敌忾!共讨之!”

年约四旬左右、白面长髯、一脸正气的徐文渊慨然发声道。

自从徐启明、焦云峰等人先后被锦衣卫抓获、发生在扬州等四府、尚未来得及向周边府县蔓延的罢市行动失败之后,徐文渊便有了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这种自万历年间以来屡试不爽的法子这次居然彻底失灵。印象中身处宫中,如同眼盲耳聋的朱家皇帝突然变得耳聪目明起来,并且根本不顾可能引发的江南民乱,悍然采用武力手段,极其迅速地终结了此次事端。办差的厂卫仿若早就等在那里,眼看着他们一步步进入网中之后才把绳头系住,然后嬉笑之间便落得大注的财富。

这一切颠覆常规的做法让徐文渊感到寒彻入骨,徐启明等人落入了那帮手段狠辣的锦衣卫手中,自己这次怕是很难从中脱身了。

绝大部分被打发到南京的高官们大都很难再回到京师朝堂这个权利中心了,他们的政敌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政敌正是目前在朝堂中的大佬们,有鉴于此,徐文渊就算想托人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罪责也根本找不到人。

在与吕维祺、钱士升等好友故旧商议了数次之后,所有人都对此事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锦衣卫不会大行牵连之策了。

而心知自己已经陷入绝境的徐文渊头一回有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担心锦衣缇骑上门来拿他入狱。

就这样在提心吊胆中过了十余日之后,想象中的缇骑并未出现在南京城内,徐文渊提着的心也稍微放下了一点。

就在此时,皇帝的钦差却突然来到了南京,这让徐文渊刚刚有些放松的神经重又紧张起来。

在接到了吕维祺约他过府叙话的邀请后,徐文渊当即赶到了吕维祺的府中。

吕维祺与钱士升万历四十四年同科中试,虽然钱士升比他大五六岁,但两人性格类似,都属于率直敢言之人,也由此而结为了好友。

钱士升为人热情好客、仗义疏财,在天启年间曾花费重金营救被阉党逮治的东林党骨干成员魏大中、万璟等人,此举为其在东林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江南之地的东林党人所推崇。

他在崇祯六年时被朱由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参与机务要事,但其于任职期间,却处处以东林党人的利益为先,蛊惑朱由检下旨停止官办冶炼、停止派遣官员赴江南督收积欠的赋税,对于有人提出的于江南开征商税的提议更是极力反对,甚至打算将提议之人逮治下狱,最终被逐渐醒悟过来的朱由检所厌恶,并于次年被打发到了南京。

“明德之言甚是在理。先有江南四府官绅因正当诉求一事被厂卫逮治入狱,今又有介孺贤弟被辱在后,此二事已表明,今上误信朝堂奸佞之谗言,有欲对我南直隶下重手之嫌。若我等缺乏相应对策,必被其寻机各个击破。为今之计唯有我等携手对外,方有可能使今上收回乱命,不至使繁华之地落与别有用心之人掌控之中,以令我江南士绅百姓安居乐业,无苛捐杂税之苦!”

“抑之兄、明德贤弟,二位之虑维祺岂能不知?但此次李梦暗挟势而至,更兼有苏扬等四府犯事官绅之证,其志在必得之态已现。吾等虽有抗乱政之心,但实无拒其之力呀!此事端的棘手!”

从码头回府至今,吕维祺都在苦苦思索如何让李邦华铩羽而归之计,但考虑了多时却仍不得其解,无奈之下,这才找来这三个平素关系最近之人商议对策。

李邦华带来的两百马队给众人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现在,当初嘉靖年间倭乱时,一只不足百人的倭寇登陆后横扫江浙沿海十余府县,最后直接打到南京城下。那时候尚未彻底糜烂的江南卫所兵聚兵围剿,都被这小股倭寇一一杀败,更别说现在彻底平民化的尚存的卫所兵了。毫不客气的说,这只京营马队横扫江南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吕维祺还是其余的三人,其庞大的家族利益都在南直隶之地,不论是家族生意还是门生故旧的官衔职位,基本都集中在了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他们之间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一旦其中一人出事,其他势力就会想方设法把出事之人所占据的资源抢过来,这也算是江南官场中的潜规则。虽然双方并不会真正撕破脸面,但事败一方从各方面逐渐被边缘化已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如此,对于他们这个团体来讲,就算徐启明、焦云峰等人出了事,但身为上层掌控权力之人却不能被牵连进去,必须想尽办法将危机化解掉,保住直接参与其中的徐文渊等人。

“下官以为吕部堂所言极有道理,以当下之情形来看,唯有寻求外力方能破此难解之局,否则单以我等治理恐难京师相抗。诸位部堂似是忽略一事,这李梦暗之外,尚有更为难缠之对手并未现身,若是其突然出手,结局怕是更加难以把控了!”

一直插不上话的郎世珍趁着几人沉默之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是钱士升开蒙恩师之子,随着钱士升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之后,在举业上颇有天分的郎永珍也顺利中试,在京师户部观政一年后被钱士升动用关系留在了部中,但成也萧何败萧何,郎永珍后来也受了钱士升牵连,与其先后被打发到了南京。

“哦?子群有何高见?快快讲来!何为外力?”

钱士升急忙开口催促道。

郎世珍的话让几个人的心内更感沉重,尤其是徐文渊,心内压力陡增。

郎世珍所言的难缠对手当然就是厂卫,对李邦华这样的文人,他们还有些把握和策略,但这些方法对上锦衣卫一点用都没有。

锦衣卫一旦出现就是来拿人的,根本不和你讲道理,拿了就走,然后视情节再决定是否抄家。

“下官以为,可否由吕部堂之外的两处借力消解此劫?只要拿出足够之利,此两处未必不肯出力帮忙,若论与京师交集之密,其当是远胜于我等吧?诸位部堂若有此心,当尽早行事才好!”

郎永珍口中的外力便是南直隶地区的另外两个巨头:守备太监和守备勋贵,而想说动他们出面与朝廷缓颊,那各家就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才行。

经过一番秘议过后,钱士升连夜拜访了张彝宪和赵之龙的府邸,具体谈了什么不得而知。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五十章 残暴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十九章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