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

阳武侯薛濂等人虽然身份尊贵,但因着性别的关系,他们的亲眷可以去后宫,他们本人是没有资格进入乾清宫往后的宫殿的,而周奎等人倒是在得到准许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出入。

这就是勋贵与勋戚的区别。

勋贵再怎么着也是外人,而勋戚是亲戚,与宫内的贵人们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讲究亲亲的过去,这就等于是半个天家人了。

“呵呵呵呵,朕的妹子进来可好?朕那几个外甥你可得找人好生教导着,将来朕会有所安排。还有薛卿你等亦要牢记,于家中子女之管教且不可放松,若有材质可堪造就者,不论文武,说不得会有一番前程!”

昭仁殿里,君臣见礼分头落座之后,朱由检笑呵呵地开口道。

大明的勋贵子弟众多,因为条件优渥的缘故,所以长大成人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了废材,浪费了祖上优良的基因。

可能会有人说,那是因为朝廷对勋贵的限制,不允许他们的子弟出仕为官,这才造成了这个群体醉生梦死的状况。

其实大明的历代皇帝并未对勋贵子弟出仕有过明确的限制。

所谓的不准出仕是文官集团出于对勋贵们的忌惮,生怕出现既掌军权又有在朝为官的世家出现,从而形成一种不可控的态势,威胁到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才渐渐有了这种众人皆知但不说破的局面。

实际上,就算文官们不去想方设法限制勋贵集团,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世祖们也根本没打算去读书做官。

因为根本没必要。

依照大明对勋贵们的优待以及自身的特权,哪个勋贵之家不是家资千万,生活豪奢?

就算你是庶出,或者是婢生,那至少也能衣食无忧的过完一生。

再说,勋贵之家都是起于行伍之间,对于子女的教育基本都是放养式的,并没有一套很系统的家教方式,这也导致了大明的勋贵集团几乎从未有人才出现过的状况。

朱由检是想尝试着改变这一状况。

在他的计划中,只要是人才,无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应该有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广撒网之下,说不定就能网得一条大鱼。

“回皇兄的话,臣日常之间从未放松对子女之教育,就算他们成不了才,但也绝不至给天家蒙羞!蒙皇兄遣名医相助,乐安的身子依然是大好!前几日乐安有胸闷欲呕之状,经郎中探脉而知,乐安已是有了身孕,来年皇兄说不得又要破财多给一份压岁银了!呵呵呵呵!”

近几年来,从一个不被重视的小小驸马都尉,一直到现在的宗正府大宗正,门客也成为了皇家商行的总掌柜,皇帝对自己的亲厚也是众人皆知,心情大好之下,向来文雅宽厚的巩永固也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好好好,喜事,喜事!呵呵呵呵!这段时日可谓是数喜临门啊!驸马你今日可要不醉不归才成!乐安那里自有朕去知会一声!到明年的年夜,朕会亲手将压岁银发于几个外甥之手,免得被你短下留作私房钱!哈哈哈哈!”

本来心情就不错的朱由检,听完巩永固的话之后心里更觉舒畅无比,竟是极为罕见的放声大笑起来。

“启禀皇上,臣等自是明了我皇之心意,平时对府中子女管教也是甚为严苛,决不允有纨绔出于府上!我皇于臣等之关切,臣等俱是感怀于心,只恨无以报之!”

待朱由检大笑过后,阳武侯薛濂率先站起身来,冲着朱由检弯腰拱手行礼,新乐侯刘文柄、宣城伯卫时春,还有巩永固也是一同起身行礼。

“诸卿且坐、且坐,今日乃是过年小聚,亦是家宴,卿等俱非外人,切勿拘礼过甚,现下已是临近年节,左右无事之下,诸卿须放开畅饮才好!”

崇祯十一年正月二十,长达近一个月的年假终于结束了,京师各衙门纷纷燃放鞭炮以示开衙,所有官吏也开始了正常上值,新的一年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景象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辰时整,紫禁城皇极殿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正在等候参加崇祯十一年第一次大朝会的各级官员云集于此,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处小声谈论着各种话题。

而内阁诸人以及正三品以上的高官、阳武侯等勋贵们则是文左武右,立于殿门台阶下前排位置,各人都是神情肃穆端庄,并无人交头接耳。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突然响起,一百二十名身高体型相差仿佛、身着鲜亮盔甲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手持各种卤薄仪仗由大殿两侧列队而出,沿着殿前的平台开始,一直向下排到了内阁诸人面前几步的地方,之后个个昂首肃立、双目直视前方。

紧接着一名御马监的太监登场亮相,挥动长长的静鞭迎空一甩,“啪”的一声炸响过后,广场上的嘈杂声顿时戛然而止。

“百官整肃仪容,入朝觐见!”

一名年轻太监行至台阶处,尖着嗓子对阶下的百官高声唱喝道。

随着唱喝声落下,广场上的百官稍稍整理一下仪表,在内阁首辅温体仁及阳武侯薛濂的率领下,亦步亦趋的沿着台阶迈步向上。

而直到四品以上的高官们全部进入宽敞明亮的皇极殿后,广场上的中低级官员尚在排队等候攀登台阶。

“皇上驾到!”

等殿内的高官们站稳身形之后,随着王承恩的高声唱喏,一身衮冕的朱由检自殿后转出,大步登上御阶,转身坐在了龙床上。

随着教坊司的鼓乐齐鸣,殿内殿外百官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诸臣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承恩的呼喝声,殿内却是鸦雀无声,并无人出列奏事。

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一条规矩,大朝会只是一种庄重肃穆的礼仪,用以彰显皇帝的威严以及朝廷的气度,并不是用来商议国事的地方。

大明的大朝会制度都是依着皇帝的性情而再三修改的,朱由检穿越过来时正值内外交困之际,所以从未举行过这种大场合的见面会、

直到今日时局彻底稳定住之后,朱由检才在温体仁等人的劝谏下举行了这场大朝参。

“退朝!”

“恭送我皇!”

随着王承恩的喊声以及百官们的称颂声,朱由检起身下了御阶回到了后殿。

文武官员躬身目送皇帝走后,这才相继转身退出了皇极殿。

一场规模盛大的朝会就这样结束了,没有资格进殿的中下级官员们,甚至连皇帝什么模样都没看见,但也只能随着人群出宫而去。

而内阁首辅温体仁以、孙传庭、陈奇瑜、侯恂、范景文等四位新晋大学士,都察院临时主持院务的右都御使施邦曜、兵部尚书杨嗣昌及两位侍郎、司农寺左右少卿等重要部司主官则是奉命留了下来。

皇帝有旨,留下的众臣齐聚乾清宫昭仁殿,开始新一年第一次国事会商。

“启奏圣上,崇祯十年一整年,我大明各方面之状况比之从前都有了较大变化,无论是北地各省灾民安置还是江南税赋上缴,均有较好之改观。太仓去岁入库银钱物资总计约值四百万两,而因流民拓田开荒已是初见成效,受灾各省府州县下拨赈灾钱粮物资数量也是大大减少。现在北地各地方官府正全面展开打井筑渠、兴修水利之工程,以使朝廷之施政能惠及更多百姓,督察院以及亲军亦是大量进驻各地方,对其间是否有贪贿怠政之举进行严格查访。如此多策并举之下,若无大规模天灾生发,预计今年各方面应能比去岁更佳!臣以为,此全赖我皇英明神武、睿智果决之下方能有此建树,长此以往,盛世大明将在不远之时日重现!臣为我皇贺!为大明贺!”

随着重臣们相继起身高声颂贺施礼,首辅温体仁结束了对去年的简单总结,以及对新一年的展望,昭仁殿中的气氛变得庄重起来。

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十五章 哗变第十五章 哗变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