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

台中之战结束之后,近千名台湾原住民成了俘虏。

他们在明军的监督下花了数天时间清理打扫了战场,之后便被押送到台中县城集中看管,在经过甄别之后,这些人将会成为开荒屯田的免费劳动力。

因为登陆的荷军全军覆没的缘故,停留在外海的荷兰战船始终没有得到范.戴克传来的消息。

数日之后,就在荷兰海军感觉情况不对的时候,吴群派人趁着夜色将荷军的一些衣服战旗摆放在了海岸不远处的地方。

等到天明之后,负责看管登陆船只的荷军发现了这些血迹斑斑的物品,随后立刻派人将这些物品送回了炮船。

得知消息的几名船长简短商议一番,在认定范.戴克统领的陆军已经被明军彻底击败,再等下去已是毫无疑义后,荷军撤回了登陆船只和人员。

随后荷军四艘军舰一字排开,向着海岸开火,想以此来威慑明军,也借以发泄心中的怒火。

在向岸边发射一轮开花弹之后,荷军四艘军舰起锚返回了热兰遮城的港口。

一个团的陆军被敌军全歼,这在荷兰军队的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的的话,荷兰的决策层肯定会震惊不已,至于他们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那就是至少一到两年以后的事了。

毕竟欧洲与大明相距数万海里,情报传递极其不便,而荷军在台湾的兵力一下子损失大半,就算荷兰住台湾岛的长官普特曼有心报复也根本无能为力。

目前这种态势下,荷兰驻军只能被动采取守势,以等待国内的命令传来。

在荷军军舰撤走数日之后,郑家的几艘运送生活物资的船只停靠在岸边的简易码头上,吴群和林荣联名的报捷文书和题本,以及缴获的一些荷军火器才得以送到了天津卫。

台湾大捷的消息传到宫中已是正月十四的事了,因为当时各衙门还未开门,再加上这件事不算急事,所以直到今日朱由检才将此事拿出,以供重臣们商议。

“启奏圣上,此次山东参将吴某虽是率部全歼红夷近千人,但自身伤亡也是不小。鉴于红夷火器犀利、战力不弱,并且极有可能会对岛上军民进行武力报复的缘故,臣建议增加岛上官军员数,使其有能力应对将来更大规模之战事!”

早知详情的杨嗣昌起身拱手禀道。

吴群部在此次战斗中伤亡多达五百余人,战损率达到三成还多,能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取得大胜,对于山东官军的战斗力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但若是荷军后续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这剩余的一千余人的兵力显然太过于薄弱了,那么扩军或者增兵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杨卿之奏甚为合理,据朕所知,台湾岛红夷驻军总员数已大半折损在此役中,剩余红夷已无力再对移民构成威胁。因大明与其相隔足有万里之遥,红夷若想遣大军前来至少需两年时间,故此事倒也不急。朕意欲由北境流民中征募新兵,员数当在五千之数,兵部即日起即可着手操办此事!”

朱由检征召北人新兵南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想以强兵压制住一道海峡之隔的闽南宗族势力,打破他们在当地牢固的统治地位,为将来在全国推行皇权下乡提供强有力地武装支持。

而顽固守旧地地方宗族,将会是将来新政的最大阻碍者。

他们当然明白,皇权下乡意味着他们的实力被急剧削弱,自身利益会受到巨大的损害,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他们当然会采取措施来对抗朝廷的新政。

不要说在当世,就算在后世开放透明的郑智制度下,闽南、粤北等地方的宗族势力依旧十分地强大。

在保留了许多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传承的同时,以血脉相连为基本依托的大宗族中,也存留下许多落后的思想和文化糟粕,有些阴暗面的东西确实不应该有存续的必要。

在朝廷与地方势力的对抗当中,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这个时候,海峡对岸的强军就是压制各种不服的强力所在。

朱由检不是没想过在闽南、粤北地区直接驻军,但这两地的出产根本无法维持数千官军的存在。

先天恶劣的地理条件,再加上连续数年的天灾,当地很多百姓已经流离失所,这也正是郑芝龙能顺利组织移民的原因。

而台湾优良的地理环境和产出足可以养活大军,一旦有动荡发生,台湾驻军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抵达事发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臣谨遵圣喻!但臣尚有一议,还望圣上思及!”

杨嗣昌拱手接旨后接着开口道。

“杨卿但讲无妨!”

“启奏圣上,臣观吴某报捷文书中所提,红夷步炮犀利至极,其所用炮架推车便捷无比,可以随时转换发射方位及地域,且其所射弹丸落地炸裂,等同于官军之震天雷,但威力射程要强出许多。臣以为此炮及弹丸应交于军器监大力仿制并改进之,以使此等利器尽早与军中推广运用!”

杨嗣昌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论起眼界和见识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从吴群的捷报中他就发现,官军直接或间接伤亡的主要原因是荷军炮兵造成的,这种落地爆炸的弹丸杀伤力还在其次,主要是那种爆炸效果让人感到极其惧怕。

大明仿制外夷火器由来已久,现在军队中大量装备的佛郎机炮就是先买后仿的,并且仿制出来的佛郎机比原先的更加优良。

历史上的大明从来不是一个盲目自大、不思进取的国度,兼容并蓄的思想和行为自始至终保持到了王朝崩塌。

“杨卿此议甚善!与朕之思一般无二!此事就交由杨卿操办!另就是,此次大捷乃我皇明立国以来,与横跨大洋之外夷征战中取得之最大胜利!山东参将吴某并山东官军,不畏生死、浴血奋战,大涨我全军士气,扬我皇明之威,使外邦蛮夷觊觎我皇明国土之举遭受重创!此等战功不得不赏!今特晋吴某为台湾总兵,其下将官士卒官升一级,勋转三策,发赏银一万两!伤亡者按既往惯例恤之!”

万历年间虽然也有击败荷兰人的先例,但当时是数千明军对战两百余荷军,双方简单交手过后随即罢战,伤亡均以个位数计。

荷军眼见明军势大,这才主动停战和谈,交战规模甚小,根本无法与这次的血战相比,所以才有朱由检最大胜利之说。

“台中县升格为台南州,台中县为其下辖;台中县知县林某于任上两年有余,在任期间勤勉尽职、恪尽职守,特擢为台南州知州一职,从五品职级,其余佐贰由吏部斟酌,台中县知县一职由其举荐,自山西监护移民官吏中选拔任用!现下台湾局势已基本稳定,其粮米产出已是自足有余,稍后内阁要根据实际情势,由北地往台湾继续移民!”

朱由检紧接着发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林荣虽然出身低微,但在任两年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令人瞩目。

这种具备实干精神的官员才是最应得到升赏的。

相信连跳数级的林荣会更加卖力。

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十章 残暴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