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

松山城守备署衙内,洪承畴正在温暖如春的书房内与沈世玉闲坐品茗。

时节虽已近早春二月,江南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东北大地却还处于春寒料峭之时,树木杂草上也是少见嫩绿之色。

“洪公,东虏大军此番集重兵大举南下,其势之大实属罕见,看来奴酋所图非小!自其与数日前开始挖壕围城起,松山以南数堡城皆有警迅报来,观其态势,似欲将松锦以外之堡垒全部拔除之意,若其一旦得逞,那松锦便有成为孤城之危啊!不知洪公对此有何高见?我军为何不出城给其以杀伤?难道坐视东奴横行无忌才好?”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股清军,作为关外最高长官的洪承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举动加以应对,而是任由大群的汉人包衣在清军的监护下四处挖掘壕沟,以此来限制城内明军的出行。

“呵呵呵,昆岗且稍安勿躁,现下东虏具体动向尚未明了之际,稳守城池、静观其变方为上上之策。此番奴酋尽遣主力南下,其意无非是妄图一举吞下我大明关外之地,最不济也要吃下广宁以南之堡城,尤其是松锦这等大城,其已现志在必得之势!值此东虏锋芒正盛之时,我军唯有避其锋芒、伺机寻其弱小以破之为好!”

由于对清军南下一事早有预估,所以洪承畴对此并不担心。

自崇祯十年下半年开始,自宁远以北堡城的防御都由京营或秦军陆续接管,城内原先的军民都已经被移至宁远以南安置,城内的粮草物资也早就囤续了若干,足以供应驻军数月使用。

而从以往大明与建奴交手的情形来看,建奴对于攻城一直缺乏有效地手段和措施,况且现在城内的驻军已换成了以火器为主的几路强军,所以洪承畴对能守住各处城池还是信心十足的。

至于建奴挖壕围城的做法,洪承畴更是丝毫没有担忧。

兵部发来的作战方略上已经明确指出,此战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战役的时间,以消耗来拖垮建奴,等到东西两个侧翼突袭成功、建奴士气大沮时,再寻找时机破敌。

“洪公此言虽是不差,学生也知朝廷之策略,只是东虏此次之举动与以往大相径庭,其中或许另有它图!前番我军夜不收小队与其哨探于得胜堡一带遭遇,此事透着蹊跷!东虏为何遣哨探深入我军大后方探查?其目的何在?此事虽小,但学生却觉其意甚深!还望洪公慎思之!”

崔行云的报捷文书送达松山之后,洪承畴随即将之豢录后发送至各个堡城,以此来鼓舞军心士气。

毕竟这是实打实地军功,阵斩十名清军哨探,还包括一名白甲兵,这个消息足以让全军将士的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对于清军为何派遣哨探深入松锦后方一事,洪承畴并未放在心上,现在沈世玉提到这点,洪承畴也顺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双方哨探遭遇之事,说起来也是可大可小;东奴出身通古斯之深山密林中,举族向以渔猎为生,猎取虎豹熊鹿时皆是先遣人探寻其踪迹,之后设伏狩之。故此,东奴将此习性带入战阵之中,惯以遣哨探前出百里甚或更远为能事,往大处讲,此举乃其探我粮道之计,往小处讲,此番遭遇战或许因其林中迷失路径而偶发。”

看到沈世玉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洪承畴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品了一口之后继续道:“昆岗,此战早为我方所料,各城堡亦是备足辎重,就算东奴断我粮道又有何妨?其十余万大军云集,日耗几多?宁远以北之村镇早就坚壁清野,其何处就粮与我?再过数月,待其粮草不济、后方不稳之日,便是我等建功之时!”

宁远城东南四十余里的镇远堡中,东阁大学士陈奇瑜正在守备官署的书房内翻看前方送来的军情通报。

就在上个月接到崔行云部报捷文书之后,朱由检召集相关重臣对此进行了会商,众人一直认定,建奴哨探深入之举就是为了探查官军的粮草辎重存放处,并且对此处进行突袭的可能。

陈奇瑜再次提出,粮草重地关乎到大战的成败,须择重臣亲督,以防后方大意之下为敌所趁。

在场众人当然都明白他的话中之意,但除了孙传庭和杨嗣昌以外,其他人在军略上都无法与这位知兵重臣相比,而孙、杨二人各自有重任在身,根本无法分身兼顾这等要害之地。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朱由检决定派遣陈奇瑜赴关外坐镇,专责粮草辎重事宜并便宜行事,其顺天府尹一职由礼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倪元璐接任。

而孙传庭则率领一万余秦军,和秦良玉率领的一万白杆兵一同出关,在宁远以南扎营待命,以防为建奴侦知行踪,孙应元率领勇卫营剩余兵马则是提前做了相应的部属。

随后杨嗣昌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发出指令,让关外各部做出龟缩之态,不用对建奴哨探采取拦截行动。

翻看完最新的军情通报后,陈奇瑜陷入沉思之中,随同他一起来到关外的的陈奇之给他续上热茶后悄悄退出了书房,随后转身把房门轻轻掩了过来。

陈奇瑜知道杨嗣昌的意思,就是用辎重之地做饵,诱使清军来攻,然后以重兵聚歼来犯的清军。

从他所在的辎重仓房到松锦前线,这段路程有近两百里的距离,沿途堡城有六座,驻守的官军总兵力多达近两万人,若是清军真的敢兵行险着,那就要承担后路被断的巨大风险。

在看过最新的军情通报之后,陈奇瑜心中断定,清军十有八九会来,并且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之数。

据镇远堡的夜不收回报,近几日在辎重营地周边,总共发现了不下三队清军哨探,围着占地面积巨大的辎重营地四处观瞧。

很明显,清军哨探是在探查有明军守护兵力和布置,然后再决定派遣多少人马,从何处进攻更为合适。

明军的辎重营地就在镇远堡以东十里之处,背靠渤海,南接群山密林,只有西面和北面可以被攻击。

而守护辎重营地的只有五千名秦军官兵,由副总兵张远统领。

这五千人被分作了两处,分别在辎重营地的西面和北面扎营,整个布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相信清军哨探除了留下人手继续探查之外,肯定已经有人回返通禀,好让其主将做出决断。

而从哨探回禀到清军大队兵马过来,最少需要五至七日左右,每多一日,清军近二十万人就多一份消耗,这种巨大的消耗将逼迫清军做出冒险的举动。

想到这里,陈奇瑜不禁心中冷笑不已。

清军万万不会想到,他们探查到的只是明面上的东西,真正要命的却是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章 皇庄4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