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

在勉励过孙宽等人几句之后,朱由检并没有再前往其他工坊查看。

他特意叮嘱了张继孟等人要切实把控好各种军需的质量,并以重金酬功机制激发工匠们的积极性后,便带着王承恩回了皇宫。

本来他还打算去亲自看一下自生火铳以及佛郎机炮制造过程的,但孙宽等人刚才的表现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以他所处的时代和现在的身份,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焦点,也会影响到匠工们的正常生产,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才好,还有很多大事等着他操心呢。

果不其然,回到乾清宫没多久,外面的太监来报:首辅温体仁、吏部尚书周云、新任顺天府尹倪元璐联袂请求觐见。

朱由检在偏殿换过常服之后来到了昭仁殿,温体仁等人连忙起身,目视着朱由检落座之后,三人躬身拱手行礼,然后才转身来到座位上坐好。

“几位卿家进宫所为何事?朕适才正要召集诸卿前来宣布,如此正好。大伴,遣人出宫传旨,在京大学士、各部寺主官尽皆进宫议事吧!”

王承恩答应一声出了殿门,几名小太监给温体仁等人奉上热茶后退出殿外。

“启奏圣上,今日上值之后,吏部堂官来至内阁有咨,乃有关丙辰科进士选官一事,故而臣便会同其一同入宫奏禀此事!”

首辅温体仁起身施礼后奏道。

距离崇祯十年的贡榜眨眼间已是一年,中榜的进士们已经在京师各部观政期满,现在到了放官的时候了。

“选官派官向来是历朝历代最为紧要之事,尤其是州县主官,直面百姓乃其为官之日常,其一言一行俱是代表朝廷,也代表天家,故须格外从严责之!内阁既吏部要晓谕此次选派之官,为官一任,须造福一方,其代天牧民,意非视天下百姓为猪羊,而是要替天子管束与照看好亿万子民。若有人赴任后终日悠悠林下懈怠公务,抑或是残民以逞者,不论其有何资历、背景、读过多少诗书,眨眼间便会化为泡影!此乃朕之警示,到时勿怪朕言之不预也!”

朱由检收敛了笑容,神情郑重地扫视着在座三人,以极其严肃的语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自新政实施以来,京师各衙门旧有的懒政怠政之风气有了极大的转变,处置公务的效率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然而毕竟大明太大了,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地方州县衙门那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慵懒散作风依然普遍存在,只有在部分派驻了监察御史以及锦衣卫的州县,这种情况才有了较大的改观。

只是现在监察御史一职极度缺乏人手,目前只能要求地方主官以及正要赴任的官员们以身作则,带动所属衙门的风气向好的一面发展。

“老臣谨遵圣喻,择日定要将圣上之谆谆教诲晓谕诸人,使其勿要自毁前程,而是要去争做后世留清名之辈!”

“臣定会要求部内各司职官,严格考核各地方官之政绩官声,一旦发现有害群之马,即刻上奏后依律将其严惩!”

温体仁与周云起身施礼接旨,并表明了无条件服从皇帝之意的态度。

进士们赴任之前都要被召集起来,听从首辅以及吏部尚书训话,所以温体仁和周云才会如此表态。

朱由检的上述言论到时将会被加工之后,再灌输到大明未来栋梁们的耳朵里,至于是不是走心就不好说了。

但狠话必须要讲,这牵扯到对皇帝讲话的态度问题,也是重臣必须要表明的。

“两位卿家切勿以虚言敷衍。自古朝代之更替,吏治败坏实乃祸乱之源,故选任官员须慎而重之!值此天下初定之时,百姓所需之父母,其德行应为首要之务。为官者不可缺少仁心,否则其能力再强,但对之下百姓毫无怜悯之心,那其行事必会无所顾忌,必会单以邀功请赏为己任,此般能者,实则私心大与公心,此辈绝不可取!故选官当以有德者为先,切记切记!”

朱由检的这番话也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有感而发。

为官四则,德勤廉能。

对于眼下刚刚开始安定下来的百姓来说,休养生息才是最主要的。

这个时期不需要能吏,需要的是品德高尚、能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地方官,等到局势彻底稳定,需要发展地方经济时,才是官员们展现个人能力的时机。

温体仁与周云自是再次表明了定要从严要求的态度。

“自去岁衍圣公溺亡之后,曲阜知县获罪去职已有半年多,如此文宗圣地父母官岂可久悬,此次当选派一名德才兼备之人担此重责方好。朕闻丙辰科进士名曰庄元洲者,素以德行出众闻名乡里,更兼其去岁进士及第,足以说明其才堪大用,此次选官吏部要委以重任以砺其志,勿使良才埋没才好!”

皇帝这番言论指向已经很明确了,周云自是心领神会地点头应下。

说话间,内阁王应熊与张至发率先赶到昭仁殿中,行礼之后坐倒了温体仁下手位置。

“倪卿就任顺天府之后,可是于任上有所感?卿亦是朝廷之干臣,声望素著,朕自是望卿于本职熟知后,拿出相应方略,于任上做出一番实绩,使顺天府能成为天下州府之样板,卿何以教朕?”

在安排完选官一事后,朱由检转向倪元璐笑着开口道。

对于这位与历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自杀殉节的名人,朱由检内心深处充满了好感,这次陈奇瑜自请督师关外粮道寻立战功之后,朱由检便顺势将倪元璐拔擢到顺天府尹这一重要位置上。

他之所以一直未曾重用这位现在正值壮年的名臣,实在是因为顾忌到了温体仁的心情。

倪元璐才略出众、正直敢言,曾公然与阉党、东林党鼎盛时上书痛陈其执政弊病,故而一直深受排挤。

温体仁成为首辅后,因为嫉其才而一直压制他,二人不睦是朝野皆知之事。

现在温体仁首辅位子数年内已经无人可以撼动,现在再拔擢倪元璐,对于老温来说应该已经无关痛痒了。

“启奏圣上,臣对圣上简拔之恩铭感五内,自会尽臣之全力以慰圣心。臣就任顺天府半月有余,现下正在完成陈学士在任时之相关工程、协同司农寺做好农田试种。此次面圣,乃是为与京畿各州县重整巡铺所而来。若臣之浅见能得圣上恩准,京畿地带之防火防盗之事定会较之现下有极大改观!”

身材瘦削,颌下一部短髯的倪元璐起身施礼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章 客户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章 洪承畴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