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

“二哥,豪格去抓生女真还未回返?他性子急躁,将来还得烦请二哥多照看着些!各地征召之事进展如何?粮草物资须得加紧筹备方可,诸多事由就烦请二哥费心了!”

盛京皇宫崇政殿内,应召而来的代善、范文程、宁完我几人正在等待大清国皇帝的垂询。

御座上的皇太极脸色苍白中带着一抹病态的红色,低沉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虚弱的味道。

在接到了济尔哈朗、岳托、多尔衮联名从松锦前线发来的紧急奏报后,急怒攻心之下,他的风眩鼻衄之症再次发作,鼻腔血流如注,比上次的声势还要骇人。

海兰珠、布木布泰等人惊慌之下赶忙传医,闻声赶来的御医李存德用针灸之术将他鼻腔上端的穴位封闭,鲜血才不再流淌。

这次突如其来的重疾让皇太极足足在病榻上躺了十天,庞大痴肥的身子也瘦了一圈。这期间他除了下旨紧急征召各地旗丁赶来盛京外,其余的是全部委托给了代善和范文程、宁完我等人。

这几日在病情刚有起色后,皇太极便强撑着身子,不顾后宫诸人的劝谏,现身崇政殿召集议事。

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恐怕时日无多了,必须抓紧时间把身后事安排妥当才行。

“皇上且宽心,豪格生性直率,作战勇猛,在旗中也是很有些威望,臣自会全力帮衬着他!皇上下旨之后,离着盛京近的奴才们已是来了三千余人,远些的估摸着尚需十日左右方能抵达。

粮草物资到达的奴才们带来不少,剩余的臣自会尽力筹措。皇上现下还需安心调养好身子,咱大清可是离不得皇上您啊!”

原本一直称呼皇太极老八的代善,这回也是改了章程,语气也变得尊敬起来。

他当然懂得皇太极这几句简单话语里的托孤之意,在给与皇太极非常肯定的回答后,代善还是非常希望自己这个胸有韬略的八弟能渡过这一劫,否则的话,大清的前景可就真的有些难测了。

代善心里清楚,大清能有今天的实力和地盘,除了靠父汗打下的基础,更多是在自己这位英果睿智的八弟谋划下才得来的,老十四虽说也不差,但眼光和谋略比起老八来还是要差上一筹。

眼看着老八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有朝一日真要是撒手人寰,这大清该交给谁才好?

豪格就是个莽夫,上阵拼杀还成,真要是持国的话,根本不是那块料。

济尔哈朗和自己也不成,都是守成有余、攻取不足,自己那个封了亲王的儿子只能是块辅佐的材料,把控全局的能力差了太多。

看来看去,还就是老十四能接的起这副担子,可当初为了支持老八上位,两红旗可是跟两白旗彻底翻脸啊,谁知道老十四要是掌了大权会不会寻机报复。

罢了罢了,暂且不想了,到时候再说吧,为了大清和八旗的利益,一旦面临选择,自己就向老十四低个头又如何?

至于豪格,为了大清的国运,就做个冲锋陷阵的大将吧,自己尽力保着他别让老十四给阴死,也算对得起老八的托付了。

“二哥有心了,朕的身子已是大好,再将养些日子便能恢复如初。宪斗、公甫,你二人对现下之局势有何看法?值此紧要关头,你二人有话不必忌讳,尽管大胆直言便可!”

皇太极点了点头,对代善的表态做出了回应,然后目视范文程、宁完我温言询问道。

在皇太极的心目当中,相较于善于处理各种内政的范文程而言,在军国大事上每有独到见解,并且以直率敢言著称的宁完我其实更让他欣赏,平时私下相处时,皇太极对宁完我总是坦诚相待,双方之间的感情更类似于家人一般。

但宁完我也有个令皇太极不能忍受的恶劣行径:嗜赌成性,而且往往喜欢聚众狂赌,赌额之大也是令人瞠目。

为此皇太极城屡次三番告诫与他,宁完我总是当面唯唯,转过身去照旧我行我素,时常招呼八旗中的很多贵族子弟至其家中狂呼豪赌,让一众王爷恼恨不已,嫌他带坏了自家的子弟。

可是整个八旗高层都知道皇太极十分宠信他,再加上宁完我确实政略出众,亲手制订并完善了八旗的各种规章制度,此举令八旗上下也是佩服不已。

正因如此,八旗的高层不想亲自找上门去驳了宁完我的面子,只能时不时的去皇太极面前告状,恳请皇帝好好约束这个既有本事又让人头疼不已的怪才。

皇太极对宁完我的这个坏毛病也是感到无可奈何,除了屡次下旨申饬以外,两个月前一发狠,干脆把他的职务撸了个干净,让他在家闭门思过,以此来郑重告诫与他。

宁完我这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两月来闭门不出,不再有何种肆意妄为之举,皇太极这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听到皇太极的询问后,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人相互对视一眼,比范文程大几岁的宁完我率先躬身行礼后开口说道:“皇上,恕奴才直言,此次我军南下之战败局已定!折损如此多人马、耗费大量粮草物资之下却是一无所获,既无攻取一座城池,也无夺取大量人口物资,仅仅杀伤明军若干,根本于事无补,故奴才以为,此次实为自太祖创建八旗以来从未有之重挫!

奴才虽两月未曾视事,但亦知我大清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危局,无他,粮草耳!值此内外交困之际,奴才以为需做长远打算才好!”

宁完我直言不讳地讲出了八旗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粮草匮乏。

济尔哈朗等人率领连包衣在内共计约二十万人马南下,携带了足够众多人马食用半年的粮草物资,就是抱着事有不谐就与明军打持久战的想法,从战略上讲,这样做没有丝毫错处。

大清高层对此次出兵抢掠都是信心十足,自认为很快便能击败明军后夺取众多的物资补给,自家携带的东西不过是为了应付不时之需罢了。

没想到的是,战事进展到现在,结果却是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十万人的主力大军损兵折将之下却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得在松锦一带勉强与明军对峙着。

最为最致命的问题是,大军带走的这如山的粮草辎重,已经将大清历年的存储掏了个七七八八。

大明持续多年的干旱已经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了东北地区,虽说建州的灾情远比关内要差上许多,但总归是受到了波及,在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下,建州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就算皇太极把年号改成崇德也无济于事。

“公甫之意,莫非现下增派援兵乃是不当之举?”

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