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

“阁老此来所为何事?莫非有何喜事不成?大伴,给阁老看座!”

朱由检笑眯眯地看着一脸喜气的温体仁出言问道。

最近除了正在进行的关外战事,整个朝堂局势整体还算平稳。虽然各地仍有旱涝灾情的的上奏,但在朝廷及时划拨钱粮以及派出重臣下到受灾地区督导救灾后,这些灾害并没有引发恶劣的后果。

“圣上果然慧眼如炬啊,哈哈!回禀圣上,确实有喜事!去冬今春,司农寺于顺天府大兴县一带择地实施之农田增产之术已见成效,现正值夏收之际,据小儿侃报称,田地里庄稼禾苗粗壮、穗粒饱满,比之相邻田地庄稼长势要好了许多,不出意外的话,此实验之田亩产应高出寻常田地若干!”

温体仁拱手施礼回道,一张满是褶皱的面容上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

老温一是为了粮食增产感到高兴,二是因为儿子温侃有望从中受益而觉着开心。

身为大明首辅,温体仁当然想着国库和地方仓房中粮食盈满,百姓顿顿都能吃上饱饭,这种思想和是不是贪官清官无关,纯粹是个人修养和立场的问题。

自从确定了要尽快拿出实际成果以慰圣心,同时也能让找茬的小人死心之后,司农寺上下可真是铆足了劲想表现一番。

左右少卿周俊山和宋应星除了忙于职事,平时也是只要有空就往大兴县跑,亲自到田间地头去查看询问新举措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农户的反应再予以改进。

作为司农寺丞的温侃更是亲力亲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增产一事上,有时为了方便相关事务的开展,温侃甚至会在大兴县一住就是十几天,平日间也是带着手下官吏奔忙于各个不同的实验田间,以便获取最直接的各种数据,从中找出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

大兴县知县赵云从自然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只要温侃在大兴,赵云从但凡有空就会陪着他一起行走奔忙,有这位本地百里侯的帮忙,温侃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闲暇时,二人也是时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迅速升温。

温体仁为了支持温侃的工作,从各个方面都给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不管是打井修渠的费用和人才,还是军器监各种新式农具的调拨等等,温体仁都利用首辅的职权,优先满足司农寺所用。

看到自由娇生惯养的儿子终日奔忙于田间地头,在日晒风吹下也变得黧黑的肤色,温体仁心中感到欣慰不已,家有麟儿,即便是自己致仕,温家也不会迅速没落下去。

“哦?果然是好消息!走走走,阁老陪着朕去见识一番!”

由于一直挂念着关外战事的进展,数月来朱由检对于其他事物并未投注太多的目光,听温体仁一说才猛然想起,夏收已至,时节已经到了芒种,倏忽之间,崇祯十一年已经过半了。

烈日高照暑天长

入眼田畴泛麦香

农户夏收忙日夜

一年辛苦盼归仓

当一身青布直裰、头扎网巾、脚蹬黑色薄底便靴的朱由检负手站在一望无际的农田边上,看着骄阳下田地中正在挥汗如雨忙着收割的农户们时,不禁感慨万千。

一阵阵热浪袭来,金黄色的麦田几乎覆盖了整个原野,几棵苍翠的树木矗立在田间,给颜色略显单一的乡野增添了几分生趣。

眼前这种祥和安定的场面,已经与前世的历史上截然不同,自己的到来终究是让许许多多平民百姓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变,他们不会再去忧心战乱和饥荒,不必再去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赤贫生活,在吏治已经得到初步改善的当下,百姓们会很快适应这种踏实感,并且让这种感觉变成习惯。

安居乐业将会是一种常态,富足安康更是在不远地将来就会到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的,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让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领先于这个世界,这才是自己穿越而来的使命和担当。

“微臣周俊山、宋应星、温侃参见圣上!”

“微臣大兴县知县赵云从参见圣上!”

在朱由检准备微服出宫前来大兴实地考察时,王承恩已迅速派人知会了相关人等,当护卫皇帝出行的车驾准备停当,朱由检换好便服登上特制的四轮马车时,周俊山等人早就在赶往大兴县的路上了,而从麦子将熟时便一直在大兴的温侃则是等在了田间。

由于此前朱由检已下达过旨意,除了正旦等大朝会时,诸臣工面圣不必行跪礼,所以周俊山等人都是深揖到地,行了揖礼。

“诸卿平身,朕今日听闻阁老言实验田地丰收在望,心喜之下便想亲眼目睹一番,诸卿勤于公务,也是辛苦了!”

一名高大魁梧地大汉将军打着的黄罗伞下,朱由检摆了摆手笑着出言道。

“回禀圣上,职差所在,当不得圣上夸赞!如此烈日之下,圣上不惧酷暑亲至乡间,臣等皆是感佩之至!还请圣上移步棚下暂歇,只待收获完毕亲自眼看便可。由于不知圣上亲至,故臣等未曾布置精细,条件实在简陋,还请圣上勿怪!”

周俊山说罢肃手躬身相请,朱由检含笑点头,一边当先迈步走向田地边一排扎好的草棚,一边开口道:“朕向不喜奢繁,如此乡野情趣才有古人返璞归真之意。周卿,农户开镰已有多久?收割完毕尚需几时?预计亩产能有几多?”

从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的田地间来到草棚下,燥热之意顿时去了几分,朱由检走到侍卫摆好的龙椅上坐下后,王承恩端着一个盛着冰镇酸梅汤的玉碗递了过来。

长长的草棚向两端延伸出去足有里许,朱由检等人所处的位置在草棚的正中间,其余两侧都摆放着用来称量的大斗、小斗、斛等称量器具,草棚外有一处宽大平整的地面,边沿摆着一批如木质连枷、石制的、可以在地面滚动的碌砫等供麦子脱粒用的农具。

而那些司农寺以及大兴县品级低微的官吏们早就被护卫驱赶到了草棚的边上,一个个踮脚伸脖子的向朱由检这边打望着,都在议论猜测着来人是谁。

“回禀圣上,此间相关事务温寺丞最是熟知不过,自去冬至今,温寺丞大半时日往来奔波于大兴京城之间,期间着实辛劳,圣上可否允温寺丞上前回话?”

周俊山连忙躬身施礼回道。

他心里明白的很,一是在试验田之事上,温侃确实付出最多,并且人家当首辅的爹今天跟着来了,这功劳可是无法埋没。

第二,只要今天试验田粮食增收,那作为实际上司农寺一把手的自己,功劳是跑不了了,拔擢升赏时,品级低于他的温侃说啥也不会越级提拔,只要是司农寺正卿的位子腾出来,自己会顺理成章的升任,而少卿的位子则会由温侃接掌。

既然如此,为何不卖首辅一个人情呢?

所以在听到朱由检的问话后,他直接把功劳让给了温侃,把这位首辅公子推了出来。

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五章 皇庄1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二百章 客户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