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

就在京城内,大明与荷兰的谈判有条不紊进行之中时,大规模战事已经结束多日的辽东沈阳城内,孙传庭与卢象升、邱民仰正在商讨朱由检关于战后军队及将领安置的谕旨。

“建斗、长白兄,圣上复设五军都督府一事,你二人是如何看待?”

时节已至八月初,关内仍是薄衣短褐的季节,身处辽东的人们却已是穿上了单衣。

由于战事已熄,除了小股骑兵四面出击之外,整个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所以堂内三人都是身着常服。

在请示过朱由检后,新的辽东巡抚衙门设在了多铎的豫亲王府中,这座历时五年、耗资数十万两银子建成的豪宅没有在大战中受到损坏,多铎和多尔衮北逃时,或许还做着有朝一日打回盛京的美梦,故而没有放火烧宅。

豫亲王府银安殿一侧的偏殿中,孙传庭与卢象升相对而坐,邱民仰坐在了卢象升的下首,一身青色官服的谢仁星则是站在堂下的一个位置,在聆听大佬们谈话的同时给三人端茶倒水。

谢仁星被邱民仰征用为巡抚衙门户科主事,从七品的职位,负责战后辽东一带的户口统计、组织农户开荒屯田、兴修水利等重要事宜的规划安排。

“既是白谷兄发问,那卢某便抛砖引玉一番,有不当之处还望二位予以指正。

圣上之意图十分明确,复设五军都督府一为酬功,二为希冀恢复盛唐时,朝堂诸臣出将入相之盛景。此番思量亦是试图改变多年来我大明文贵武贱之状,抬高武人地位,最终使文武各司其职,将来再有战事发生,则不再遣文臣领军。

白谷兄,说不定此次覆灭后金一役,亦将是我等最后一次领军出征了,呵呵,你我金戈铁马之生涯也将就此完结,静心思来,心中终是有份不舍之意啊!”

随着流贼和后金相继覆灭,脸上始终一副肃然神情的卢象升也彻底放松下来,瘦削的面颊也有了丰润起来的迹象,气色也显得好看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从崇祯二年在大名府组建天雄军至今,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位大明的忠臣猛将率领着六千人马,足迹踏遍了大明大半个北境,征程足有数万里之遥,期间也曾无数次陷入险境之中,而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带领着天雄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如今祸乱大明的两股势力终于灰飞烟灭,将来他将会以阁臣的身份驻足朝堂之上,几乎不可能再回到血雨腥风的战场之上,这让习惯了与将士们一道浴血搏杀的卢象升有了一份浓浓地失落感。

孙传庭微笑着对这位忠直之臣的一番言论点头表示了赞同之意,与此同时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心里清楚,只要是皇帝的方案对大明有利,这位一心为国的忠臣是绝对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

在卢象升的眼中,不论文武,只要心向国事,都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皇帝这次想借机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是恰当和正确的,如果自己再提出武人祸国论,那恐怕不会得到卢象升的赞同。

“下官虽是赞成卢学士之言,但心中仍有隐忧。

以文御武之策行之百余载,我皇明始终未有藩镇之祸,可见此策仍有可取之处,如今圣上贸然改之,将来边将无人钳制,再有尾大不掉之势,那朝廷将如何自处?

辽西将门初成之时,若是前得力文臣控之,岂有辽东近二十载之难?

而今朝堂之上,陈玉铉、杨文弱、李梦暗等诸位有识之士俱在,为何会仍使此事过审?

下官对此事之成实是心有所憾,二位学士俱为统帅官军多年、立下无数功勋之重臣,在圣上眼中亦是分量极重之人,若是二位上本建言,圣上也许会改弦更张、重审此策也不好说!”

卢象升讲完之后,一旁地邱民仰犹豫片刻后还是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邱中丞过虑了。

以圣上高瞻远瞩之布局来看,我等所忧,圣上岂会未曾虑及?

抛开个人忠诚不讲,将来留守边疆之军伍中,军法官尽皆配置齐全,且士卒月饷口粮皆在其监控下发放到个人手中,并非从前按人头划拨主将,尤其全权掌控钱粮之物,从此将官再无拿捏他人之手段,仅此一点,士卒自会只忠于圣上及朝廷。

中丞于现今之军伍所知甚少,此番担忧实无必要!”

卢象升笑着对邱民仰摆了摆手。

邱民仰由于根本不了解现在大明官军的状况,所以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对于朱由检掌控军队的手段并不了解,而孙传庭和卢象升对皇帝的这套手段自是心知肚明。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现在的军队制度一直保持下去,那大明就不可能再出现边镇诸将拥兵自重的情况。

孙传庭之所以对朱由检复设五军都督府有些许不满,纯粹是不愿意与诸如祖家兄弟、贺人龙、左良玉、王朴、刘泽清等名声不佳的武将同列朝班而已。

他就是看着这些人极为不顺眼。

在他的眼中,这就是一群草包,要是经常在朝堂上看见这伙人,他心里会极度不爽。

孙传庭认为,皇帝应该学宋太祖,开个庆功宴后,让这些旧有将官统统回家做个富家翁,在家含饴弄孙、蓄养美婢,多生几个蛀虫就得了,反正皇帝在银钱上面不会亏待了他们。

至于朱由检想抬高武将地位的目的,孙传庭在看到卢象升的态度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上本反对皇帝的想法。

短短四年之内,自己这个在家闲置的无品无级的普通官员,火箭般的蹿升到现今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的高位,并且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掌控整个外廷的大明首辅,这样的知遇之恩,自己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要是现在还想带头上本公开反对皇帝的决策,不说皇帝心里会不会不高兴,就算众多文臣们表面上对自己这番义举激赏不已,但内心里也会把自己归到忘恩负义、恃宠而骄、不可深交的另类之中,那自己可真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武人的地位抬高就抬高吧,以后大明的重心将是国内建设,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有大规模战事发生,这帮武人都聚到京师也好,这样的话,在文臣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更难翻起浪花来。

再说皇帝这样做还有其他的心思在里面:安抚军心的同时,让这帮旧有大将给那些更年轻、更忠心、能力更强的将领们让位置。

不就是个五军都督府吗,多大点事?

大明的卫所已经全部裁撤,按照皇帝的意思,剩下的军队还要继续裁撤,留下来的都是精锐军伍,而统兵大将全是对皇帝忠诚度更高的年轻将领,所谓平时统兵的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个空壳子而已,有何让人忌惮之处?

“呵呵,长白兄却是过虑了,建斗之言还是颇为有理,圣上此举必有深意,我等臣子照章执行便可。

今日只是我等闲谈,并无有违圣意之说。

待兵部核查完各部军功之后,我等联名把相关事宜上奏圣上,之后便静待圣旨安置吧!”

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章 骆养性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十五章 哗变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二章 骆养性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八章 皇庄4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