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

在圣旨中,朱由检首先对后金覆灭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参战官军全体将士的英勇无畏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在这次灭国战争中牺牲的所有官军将士以及民壮表达了深切的哀悼。

在这之后,便是将校官兵们最为关心的升赏了。

全体参战将士每人获赐二十两白银,将官按职务级别,每级加十两,功勋卓著者每人加三十两。

战殁伤残者按原有规矩发放抚恤,辎重营民壮减半。

这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也是广大普通士卒能够得到的最实惠的赏赐,毕竟大多数人职位上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还是银子最为实惠。

朱由检大概算了一下,十几万官军将校,加上差不多同等数量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壮,单单赏银就需五百万两左右,这可是中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赏赐了。

自己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一项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花钱如流水的记录。

不过朱由检对此毫不在意。

在这场覆灭后金的战争中,各部官军缴获的金银便有三百万两之多,这还不包括那些价值不菲的人参、皮毛、东珠、巨木、药材、马牛羊等等重要物资,这些数量极多的物资会由四海商行包销变现,所得不仅足可以支付这次的赏银数额,甚至还会大有结余,这可是灭国之战。

这三百多万金银只是官军们上缴的数字,并不含他们藏匿起来的金银及其他贵重物品,并且豪格、多尔衮兄弟率部逃走时也卷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财物具体多少已经无法计数了。

按照朱由检的处事原则,这些财物已经变成了个人私产,没必要,也没办法追索讨要。

人有时需要睁一眼闭一眼,这些都是人家拿命换来的,匿了就匿了吧。

如此多的财物最终还要花费在国内,这对刺激大明的消费也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肉烂在锅里,做人要大气。

接下来就是参战人员的升擢了,这也是将官们最在意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了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也体现了出皇帝对他们的态度。

结果,圣旨宣示之后,虽然有少数人对此暗表不满和失望,但更多将官则是对皇帝的恩赏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朱由检除了下令将有功将官官升一级外,还发布了重开五军都督府的命令,并明示了五军都督府的职权。

以秦良玉为大都督府大都督,太子太保、一品夫人。

以祖大寿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断事官,正一品武职;

以左光先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杨国柱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祖大乐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左良玉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汤九州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贺人龙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刘泽清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艾万年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以正一品武职。

王朴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新设五军军法处,专管各部官军军纪,以虎大威为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祖大弼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新设五军军资处,专管各部官军物资军械补充调配,以尤世威为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陈永福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白光恩为都督佥事,正二品武职。

对皇帝的安排感到不满的就是这批将领中的少数人。

有些人本以为自己率部参与了灭国之战,最后会有勋贵职位的赏擢,没想到却只是得了个不能世袭的高品武职,所以暗地里都是牢骚满腹,觉得皇帝亏待了自己,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再怎样也只能乖乖听命行事。

在大军云集的辽东,尤其是以勇卫营、秦军、京营等朝廷新军为主的现在,不管是不是心里有刺,都得忍气吞声服从安置,就连祖家这样的地头蛇都不敢说个不字,其他人谁还敢公然抗命?

在安排完一众旧有军将后,接下来就轮到新生代年轻将领登上历史舞台了。

以李重进为征虏将军、沈阳总兵,率四千骑兵、三千步卒留驻沈阳,负责沈阳城周边防御的同时,定期与松原等地驻军联络出兵,征伐东北方的后金残余。

以马祥麟为镇北将军、归化总兵,率七千骑兵、三千步卒,择机向归化城(呼和浩特)进发,在收复归化城之后留驻当地,等待朝廷由山西、延绥等地组织受灾严重的农户北迁,修筑重建归化城的同时,在周边开荒拓田,将归化城建成大明北境屏藩重地。

这一决定也是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

归化城是一座塞外名城。

隆庆六年(1572),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

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

而在此之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大小数百个蒙古部落、数以百万计的蒙古人,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迁移生活,仅从这一点上看,阿勒坦汗也算是一位颇具战略眼光的奇人了。

丰州滩这种好地方不能浪费,就近移民开荒最合适不过,马祥麟带着步骑一路横扫过去,残余的蒙古各部投降的就收留,反抗的就消灭。

没了后金这个较为强力的割据武装组织,一盘散沙的蒙古部落明智的都会依附大明。投靠强者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谁能让自己和族人过上好日子就跟谁混,这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到时候汉人种田,蒙古人放牧牛羊,大家一起唱唱山歌和蒙古长调,晚上喝点马**酒,喝醉了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舞,情投意合的男女滚个草垛子什么的,这幅画面多美丽。。。

再下去个几十年,就是书同文、语同音,各民族一家亲的局面,有归化城为屏障,有骑兵和步卒重火力掩护,北面谁还能翻得了天?

马祥麟忠诚勇猛,骑射无双,适合带着大队骑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让他去北境建功立业,将来再论功提拔升擢,也算对秦良玉的一种变相回报吧。

朱由检真正的目的想给马祥麟封爵,世袭爵位,与国同休,开疆拓土之功才能有封爵的机会。

秦良玉的大都督一职是荣衔和虚衔,也是朱由检对这位女中豪杰的褒奖。

由于战功的问题,他没有给年过六旬的秦良玉封爵,而是将爵位留给了她的儿子马祥麟,相信以秦良玉的头脑不会看不出自己的良苦用心。

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