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

就在孙传庭、卢象升离京南下公干之后不久,朱由检召集内阁剩余诸臣昭仁殿与会,商议在崇祯十一年冬季即将来临之时,朝廷及各地官府还需要完成哪些重要事项。

“诸卿,现下时节已至秋末,再过两月有余,年关便至。民间俗语说,过年如过关,有此可以见,对于寻常黎民百姓来讲,年节虽是喜庆之时,但许多户下盘点一年之收成,仍有入不敷出之虞。

故此,接下来各地官府要以扶危助困为主责,在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之同时,要把精力放在安民抚民之上,使所辖地民众无饥绥困顿之厄,尽力助其安然度过冬月!”

议事一开始,朱由检便将今天的主题定了下来:安民抚民。

自崇祯九年下半年大明境内大股流贼相继覆灭后,在朝廷相继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北地各行省以下府州县众多官吏们纷纷行动起来,一改长期以来形成的慵懒散作风,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开荒拓田、兴修水利、拓平道路等等一系列的繁重工作中去。

经过两年多来持续不断地巨额银钱投入,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山陕两省各级官府动员无数人力,对郑国渠、秦渠、灵渠等古老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再加上新兴的农田打井抗旱的举措,使得北地大部分地区新增田地及原有农田都得到了充分的灌溉。

在种种前所未有的措施之下,各地的粮食连续获得了丰收,更有朱由检三年免赋税的利民举措,现在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的数千万黎民百姓已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许多户下的存粮已足够应对荒年,北地民心已经极为安定。

朱由检相信,只要各地官府将这一系列惠民措施持久坚持下去,自己原先设想中五年之内全面消除饥荒的目标会提前实现。

为了防止在此过程官府中人出现懈怠及懒政惰政、甚至残民害民的行为,朱由检不断加大监察力度,每年向各地增派新的监察御史和锦衣卫,已达到威慑的目的。

朱由检要求这些监察人员要深入到乡间村庄,实地探访户下民众的生活状况,然后形成书面文字,将所巡视之地农户的具体情况做详细描述,然后上报省一级监察御史和锦衣卫千户所,然后经汇总审核后,把其中某地官府存在的重点问题上报内朝廷,由内阁召集有司对事情做出具体处置。

为了让派下的御史和锦衣卫办差人员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朱由检给与了他们极为丰厚的物质待遇。

所有下派监督人员每月按职级和巡视距离,都会领取到数额不菲的出差补助和伙食补助,所有办差人员都辉得到相应的考核,表现突出者将会得到优先晋升的机会,晋升人员的名单和功绩将会在朱由检逐一过目后获得通过,这样会在最大程度上让基层办差人员感受到公平和公正。

经过两年来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这种监察机制已经日臻完善,期间有数十名监察御史和锦衣卫将校因公被拔擢重用。

其中一名任劳任怨、不辞辛劳,两年内跑遍分管州县所有乡村的七品御史,因为表现卓越的缘故,被超擢为黄州府从五品通判一职,消息传开后在整个北地官场引发了巨大轰动,也刺激了更多御史将校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本职之中。

而与此相同的是,御史和锦衣卫的报告中,也会把各地官府中一些表现优异的官吏写入报告中,随后朝廷逐级派人明察暗访,在确认所报无误后,这些官员吏目也得到了晋升。

这其中除了科班出身的官员得到拔擢之外,只有生员功名的吏员也有数人被超擢为朝廷经制官员,从最底层的办差者,一跃成为了人上人的大老爷,这种光宗耀祖的幸事可谓是极其罕有。

为此,朱由检还特意下旨,将这些人的出身和功绩列明后发往各地方官府,以此来激励那些没有功名,自觉晋升无望的衙门吏员的上进心。

此举果然奏效。

在这些极其鼓舞人心的措施下,整个北地绝大部分官吏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了实际工作中去,使得整个北地行省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朱由检心里清楚,大名大部分官员不论智商还是情商都是相当高的,并且很多人并不缺少良知,他们欠缺的只是后世非常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具体办事能力,因为圣贤书里并没教授这些。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莅任亲民官之后,不懂得应当如何去施政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下,绝大多数人认为,劝课农桑就是施政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自己只需劝,至于如何是农桑增产,或者在增产之外如何增收,这就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了。

既然风气如此,那就需要有人来引领和改变,而朱由检的位置恰恰是最合适不过的。

你不是不懂得如何具体办差吗?行,那我就来指导你、监督你。

既然执政者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思路,那我就用章程来引导你,敲开如何执政这扇大门,剩余的就全凭你的悟性和行动力了。

表现良好的,提拔重用;表现平庸的,各种考核汇总后,到期卸任降职;表现拙劣的,直接就地罢职归家。

“启奏圣上,两年来朝廷种种举措下,北地缺粮之困境已是大为缓解。据各地官府上报来看,官仓存粮充盈,就算局部有难,地方官府也足以应对。若是崇祯十二年,荆襄、关外之地屯田开荒大见成效,那我朝将会顺利度过连续数年之天灾。

老臣想问的是,不知圣上于安民抚民之事上是否另有他想?”

首辅温体仁起身施礼后,接着朱由检的话茬问道。

“首辅所言朕自是知晓,目下朕对户下口粮之事并不担忧。朕所虑者是如何助百姓渡过寒冬,尽力使更多民众不必蜷缩一角,忍受数月之严寒。

为此,内阁须行文各地官府,拿出适当银钱来购买柴薪石炭,发放到贫苦无依之户下手中。

除此之外,朝廷要加大对棉花及棉衣、棉被、棉鞋之采购力度,力求使更多户下多加一床棉被,多穿一件棉服,如此方能彰显我皇明对人性之关爱,对性命之重视,此也是我华夏人文之具体体现。

稍后内阁行文下发,北地各府每府拨银二十万两,所需银两由太仓出!”

“圣上仁心,臣等受教!”

朱由检话毕,以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诸人皆是起身整理衣冠后郑重施礼,以示对皇帝这番仁心的尊重。

“启奏圣上,北地各府数目几达近百,算下来的话恐要花费近两百万两之多,太仓现今虽是连年结余,但来年尚有许多大事要办,到时就怕有缺银之忧啊!臣以为,可否将下拨之银减半?或者,內帑负责些许?”

在施礼已毕之后,分管户部的侯恂忍不住出言提醒道。

因为有盐利和商税以及四海商行的分润,虽然朱由检下旨见面各地赋税三年,但太仓却出人意料地连续增收,据侯恂所知,太仓存银已达四百余万两,这可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大好局面。

侯恂及户部大佬们相信,等到相关各地海关开设之后,崇祯十二年朝廷的收入将会出现更加可喜的局面,太仓会变得更加充实,朝廷对各地官府的掌控将会更加牢固。

可是侯恂没想到,这位能四处划拉银子的皇帝今天居然来了这么一出,一出手就是近二百万两银子的大手笔,这一下子太仓就得空了一小半,一想到空空荡荡的太仓库房,侯恂顿时肉疼不已。

“侯卿不必担心,不久之后,太仓很快便会有大把银子入库,到时候你该愁着如何花出去了,哈哈哈哈!”

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章 骆养性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