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

朱由检听完邹维琏的汇报后十分满意,心里头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在着实夸奖了这名老臣一番后,嘱其回家歇养几日再行回衙办差,并当场赐银两千两作为奖赏,邹维琏在推辞不过后收了下来,然后拜辞出宫回家。

紧接着,锦衣卫兖州千户所呈报送达宫中,千户刘进在呈报中把如何对付孔府一事做了详细描述,表示孔兴燮已经答应了皇帝提出的条件,并会率先上本朝廷,以孔府的名义提议,在大明全境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孔家将率先垂范、带头实施。

没过数日,孔兴燮的题本送达京师,然后经通政司递入内阁。

没用多少时间,孔兴燮这份题本的内容便被有意无意的宣扬开来,整个京师官场顷刻间震动不已,各个衙门中所有大小官员吏目都在谈论于此相关的话题。

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已经敏感的意识到,前段时间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孔家这番表态虽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但圣人之后能有此魄力和勇气,甘冒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巨大风险上此奏本,那皇帝肯定会顺水推舟,借机开始推行此策。

等孔兴燮的本子内容透露出来没多久,阳武侯、新安侯、宣城伯等勋贵也纷纷上表,表态坚决支持孔兴燮的奏本,建议皇帝下旨推行。

没等勋贵们表态的消息渲染完毕,内阁阁臣们也联名上本,列举两百年来宗藩及士绅霸占大量不缴纳赋税田地给大明带来的种种恶果,并直接将其归咎为前几年流贼四起的罪魁祸首。

阁臣们对圣人之后顾全大义的提议极具溢美之词,表态会坚决附议孔兴燮的提议,支持皇帝就此事做出最终决断。

随后,京师大部分正五品以上官员也是纷纷上表,引经据典阐述士绅一体纳粮会给大明带来的益处,并表达了对圣人之后这番言辞的崇高敬意。

就在中下级官吏们被上峰们这些不合常理的举止搞得晕头转向之时,宫中发出了大明朝廷从五品以下各级官吏年底勤政银、养廉银翻倍的圣旨,这让本来大部分属于吃瓜群众的中下级官吏们顿时将种种猜疑抛之脑后,全员转换到了沸腾和感恩状态。

今上真是太大方了,大幅度提高俸禄才两年多,没想到这次又来了一回,这样慷慨仁慈的皇帝最好活一万年!

嗯,两万年更好!

不就是士绅一体纳粮吗?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只要在大明推行开来,那太仓的收入明年会增加多少啊!

到时候皇帝一高兴,说不定会抽时机再给大伙儿涨俸禄呢。

平民百姓天天吃土都要纳粮,凭啥这些豪门大户占着如此多的好田地,却一粒粮食也不上缴?

大老爷们不也说了吗?

水涨船高啊,朝廷收入大幅增长,大老爷们手中有了钱粮,那还能亏待了咱们这些当差的?

谁有了钱不会做人啊,大老爷们都是人精,各部寺衙门有了多余的钱粮,那肯定会适当分润给咱们一些。

wωω●тt kΛn●C 〇

咱们也上书,对!支持圣上尽早推行!反正咱家想一体纳粮也没那资本不是?

于是乎,几天之内,凡是有资格上本言事的朝官们纷纷上表,言明自己会坚决拥护皇帝以及朝廷的任何决定,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一边。

一时之间,一向冷清地通政司成了各衙门中最热闹的地方,各式各样的奏本题本被送到这里。

通政司的书吏书办们将这些奏章装进箱子中,赶着马车一车一车的送入内阁之中,之后再经过内阁那些中书舍人、书办粗粗浏览后,只要是赞成的全部送入宫里,词不达意或者有反对意见的全都扔到了角落里。

没过几日,宫中再次圣旨明发天下,皇帝在圣旨中对圣人之后极具褒奖之词,同时也对各级官吏拥护朝廷决意的态度倍感欣慰。

鉴于民意不可违之理,皇帝决定,于崇祯十二年夏粮征收之日起,在大明全面推广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以所得之钱粮来滋养万众军民人等,力促万邦来朝之盛世尽早来临。

随着这道明发天下圣旨一起出宫的还有另一道之意:孔兴燮袭封衍圣公之位,孔府族人今后将可与四民享同等科举出仕之权利。

这道旨意就是朱由检与孔家的幕后交易,从此之后,孔府不会再是被历朝历代所树立和限制的耕读传世的世家,由此演变成了可以出任朝廷经制官员的普通家族。

孔府的元老们在大棒加胡萝卜的威逼利诱下,审时度势,放弃了士林标杆的虚名,转而变成了俗世中的一分子。

朱由检的圣旨发出没多久,在宁波府的孙传庭也发来奏报,言称宁波府毁坏港口案也已告破,涉案人员为宁波当地数名海商所派遣,目的就是妄图阻止朝廷开海之策,现涉案人员及幕后主使俱已被拿获归案,等候皇帝下旨处置。

宁波府这些海商虽然也是雇人行凶,但这些人还是有些分寸,没有造成朝廷派去的人员人身上的伤害,所以,孙传庭在奏报中建议诛除首恶,不搞大肆株连。

虽然当地官府有些官员平时与这些商人过从甚密,但对于海商们的行为确实并不知情。

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九章 皇庄5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