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

朱由检在下达宗藩纳税旨意的时候,并没有授权给锦衣卫可以动用武力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至于各地锦衣卫所如何处置,那就看个人能力。

因为他也没有想到怎么去做才最为合适。

毕竟都是自己家的亲戚,太过分的话会让臣子们感到不安。

很多人可能会在心里这样想:你今天可以对亲戚下手,明天或许就会对我下手,尽管看上去你对我不错。

这种离心离德的举动会让君臣之间陷入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的境地,最终会导致国事彻底败坏。

都说明亡于嘉靖,这话有些道理。

最喜欢玩弄权术的世宗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

这位权属大家把操弄人心当成了治国手段,将本来走在官道上的大明战车带到了通往悬崖的小路上去,最后的结局就是车毁人亡。

世宗皇帝根本不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他的那一套做法与那些乡下村妇差别不大,整日以皇帝之尊在臣子之间搬弄是非,以挑起内讧为乐趣,手段非常卑鄙龌龊。

他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甚至比不过后世一个江浙沪的乡镇长高明。

一直靠小肚鸡肠、阴谋诡计对付自己的员工,这种老板已经为公司最终破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朱由检虽然不具备什么高超的手腕,不怎么懂如何驾驭手下,但他相信,只要他持心以正,行事光明正大,赏罚分明,以律法为依据,长此以往,大明只会越来越好。

阮建苏和褚国用送来的对付福王府的方案虽然谈不上高明,但目前来看也算是较为合适的方法了。到现在其他宗藩处还没有传来什么消息,看来也是遇到了相似的情况,洛阳要是能取得进展,那就下令让其他各处锦衣卫照做就行了。

现在该做的已经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距离崇祯十二年的正旦只剩下一个多月了,朱由检估计年前各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静和反应,所有的变化可能来自于明年开春之后吧。

按照时间来算,孙传庭、卢象升以及众多锦衣校尉们要在异地过年节了。

这两位能臣为了大明付出良多,真是舍小家为大家,以国事为己任,常年奔波与大明各地,不说他们立下的功劳,单单这份辛苦便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据专门监视京师上下各种动静的东厂送来的消息说,孙传庭的母亲嫌孙家后代过于单薄,已经为他物色了两名妾室,等到孙传庭公干回转,这两名小妾便会被纳入门中。

得到这个消息后,朱由检先是想到到时候该赏赐什么合适,随后脑子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好奇的念头:从崇祯八年孙传庭临危受命赴任陕西至今,这长达四年的时间内,孙传庭一直专注于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正值壮年的他就没有生理需求?若是有又该如何解决呢?

嘿嘿,嘿嘿嘿嘿!

朱由检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个恶趣味的画面。

孙传庭之子孙克敌现在以举子的身份在国子监就读,将来中试应是没有问题。

按照厂卫的情报来看,十八岁的孙克敌品学兼优,平时与人相处时很是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傲气和架子,好好培养一下的话,将来又是一个接班的好苗子。

另一位重臣卢象升的子嗣就要比孙传庭兴旺多了。

卢象升在天启年间先是娶妻汪氏,次年生下长女,随后卢象升步入仕途历任各地、居无定所,两人之间聚少离多。

没过几年汪氏病亡,卢象升哀痛之余,因无暇抚养女儿,于是便将她寄养在宜兴老家。

几年后卢象升纳妾陈氏,但因思念亡妻故,并未将其抬为正室,直到崇祯年间卢象升任大名府知府,遂在家人、友人劝说下,迎娶当地贡生王好年之女王氏为妻,但同时噩耗也随之而来,长女不幸染病而亡。

卢象升的正妻王氏与妾室陈氏,先后为他生养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庶长子卢以载、嫡子卢以谦、三子卢以行,长子今年只有十一岁,次子和三子分别为九岁和八岁。

卢象升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三个孩子却是如此年幼,其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可见一斑。

现在卢象升的母亲已经被接到了京师,与长子一家住在一起,卢以载也被送入国子监中就读,因为与化名的朱慈烺年纪相近的关系,两人平时关系极为密切,朱由检得知后也是欣慰不已。

就在朱由检静思之时,极少出宫的王承恩却是奉命来到了位于京师西城的嘉定伯府门前。

周奎在前些时日被自家女儿赶出皇宫后,觉得丢了面子的他回到家中大发雷霆,大骂周后忘恩负义、胳膊肘朝外拐,这种大事不帮忙不说,居然还指责自己在皇帝困难时没有伸出援手助力,这还是自己亲生女儿说的话吗?

闻讯而来的周绎问清原委后,心里也是恼恨不已,随后父子二人计议一番也没商量出个办法,期间两人曾经想再次入宫请求觐见皇帝当面求情,但却被早就得了吩咐的宫门护卫拒之门外。

随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不断从宫里传出,在得知皇帝会采取组建商行对各人进行补偿后,父子二人在计算过后,依旧认为自己吃了大亏,心里头对朱由检夫妇的恨意丝毫未减。

这一日周奎父子正打算出门后分头联络一下其他勋贵,看看能不能联合起来,集体进宫向皇帝施压时,忽然得报,宫里来人了,父子二人先是一愣,随后相视大笑。

“我就说吧,肯定是玉凤想明白了,终于在皇帝面前给咱家说上话了,这回宫里派人来,肯定是来告知咱们不用缴纳赋税的,哈哈!

绎儿你且去看看来的是谁,顺便准备二十两红封,走时给他送上,咱们也不能叫人家说嘉定伯府悭吝不是?”

周奎大笑着吩咐儿子道。

“成!爹爹且在此安座,孩儿区区就来!”

等到周绎迎到大门之外后抬眼一看,顿时吃惊不小:“王公公怎地亲自前来周府?来人,开中门,王公公快快有请!”

“好说,好说,嘉定伯可在?”

王承恩皮笑肉不笑的打量着眼前这位嘉定伯世子,随口问了一句。

“家父正在后宅更衣,我这便叫人将家父请来,咱们入内说话!王公公请!”

随着嘉定伯府中门大开,王承恩负手上了台阶走进了府内,周绎小心翼翼地跟在一旁。

“不知王公公此来有何圣意通传?我这便吩咐下去摆设香案!”

周绎偷眼查看着王承恩的脸色,虽然没有发现有何异样,但心里头却是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香案不必摆设了,皇爷有口谕要说与嘉定伯听!

京师都言嘉定伯府豪阔,咱家这是头一次来,乍见之下果是名不虚传啊!

单单这座假山就得耗费不少钱粮人力吧?

唉,想想前几年,皇爷为了省下银钱给官兵剿贼所用,每顿御膳也只有三五个小菜,咱家现下思来,心里犹自难过不已!”

王承恩负手扫视着处处雕梁画栋,布置的美轮美奂的嘉定伯府前院,口中发出叹息之声,眼中的冷意却是如同数九寒冬一般。

感觉到大祸临头的周绎冷汗直冒,一句话也不敢说,身子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心里头盼着老爹赶紧过来。

“哎呀,王公公大驾光临,周某有失远迎,还望公公莫怪才好!

公公快快有请,咱们后宅叙话!”

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八十章 困难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