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

巡抚衙门在通告中列举了松江府一案中,四姓海商其中一条罪名便是阴蓄私奴,意图不轨的例子,以此来警示某些不服官府命令者,并表示,各地官府将会派遣人手对这一状况进行核查,若有逾期不尊者,即刻将其家主逮治入狱。

通告下发各地官府后,卢象升在官驿中接见了以朱国弼、徐文爵为首的南京一干勋贵,双方对即将开始实施的新政坦诚交换了意见。

朱国弼等人表示,南京勋贵会积极响应圣上的号召,率先开始遣散私奴一事,给其他人做一个表率,至于清丈田亩、一体纳粮之事,也会根据实情与他人同步进行。

卢象升原以为对新政抵触最大的就是这伙勋贵,没想到对方态度却是十分鲜明,这在让他感到意外的同时,心头的压力顿时消解了大半。

勋贵们最后提出的后来之事与他人同步的说法,卢象升心里清楚,人家既然已经表态先行解散私奴了,那士绅一体纳粮就得官绅士绅们首先响应了。

只要勋贵们率先做出姿态,卢象升相信,作为饱读诗书、深明大义的官绅士绅们,从中作梗的概率应该不会很大,就算有个别人看不清大势,妄想着迫使朝廷收回这条律令,那也影响不了大局。

南京或许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卢象升这回看错了士绅大户们的嘴脸。

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所谓的大义这个冠冕堂皇地说辞,对他们来说一文不值。

在接见了南京勋贵们的当天下午,先后有数波在南京一带数得着的官绅来到官驿面见卢象升。

这些人中既有致仕归家的高官,也有卢象升中试的同年,更有在职的当权者,甚至还有卢象升在常州府老家的长辈和发小。

这些到访之人不管是以什么名义前来拜会,在简单叙话拉近关系之后,无一例外的都将话题转向了士绅一体纳粮一事,并且态度出奇地一致,都是引经据典地表明了对新政的反对之意。

来客都是或明或暗的表示,卢象升既是出身于江南,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向皇帝列举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立刻废止这一于民夺利的举措,保护江南民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来访诸人都是拿着厚厚的礼单,其中既有金银古玩,又有田产商铺,卢象升虽未过目,但也能猜到这些礼品的价值,只要自己收下这些礼单,那卢家迅速就会跻身于江南豪富的行列中。

因为却不开情面的原因,卢象升耐着性子一一接见了这数波客人,但最后却把礼单全部退了回去,并且义正辞严的告诉诸人,新政既成事实,望南京上下认清形势,积极配合此策推行,勿要行差踏错,以致有无妄之灾生发。

感觉丢了面子的一班访客,或是冷笑着拂袖而去,或是一脸尴尬的转身离开,但心里都对卢象升异常不满。

卢象升对此毫不在意,他当即严令官驿门口值守的护卫,今后除了江苏行省以及南京府主官外,不得放任何人入内拜访。此后连续数天内,前后共有十几波访客被拒后,前来拜会的人才逐渐绝迹。

在遣散私奴的通告发出后的第五日,江苏巡抚衙门公布了在行省境内实施清丈田亩的通令,要求各地官府于崇祯十二年二月初一日正式展开。

这项通令的内容与苏州府制订的方案别无二致,只是时间上延迟了不少,这也是考虑到了临近年关,各人的心思都放在了置办年货、准备一家人过年所需上,如果现在开始实施的话,办差的书办吏目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还不如等待年节彻底过完再予以施行。

“这个卢建斗妄自为官十数载,于官场人情之上丝毫不通情理,也不知是如何坐到现今之高位上的!

其言行举止迂腐之极,哪有我辈变通灵活之思虑?此等样人实是不配居于庙堂之上!”

南京城东南方位一座豪宅的书房内,原南京小朝廷吏部侍郎徐文渊阴着脸愤愤不平地说道。

徐家在无锡县有近十万亩良田,徐文渊在南京府也有两万多亩田地,要是施行新政,徐氏一族等于每年都要被割掉一小块肉,这怎么会让徐文渊甘心?

自从上次从苏州煽动民乱一案中侥幸脱身之后,徐文渊被迫卸掉吏部侍郎一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官绅,在心有不甘之下过上了吟风赏月的致仕生活。

在得到了朝廷新政的消息之后,徐文渊马上行动起来,利用当年在任时的人脉关系,四处游说勾连,鼓动士绅大户们团结一致,对抗朝廷这一不公举措。

徐文渊在南京为官多年,人脉甚广,更兼与士绅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徐文渊便成了这次对抗行动的首要人物。

一时之间,本来冷清不少的徐府重新变得门庭若市起来,南京城中有头有脸的士绅们纷纷来到徐府,在表达了众人同仇敌忾之心的同时,顺便集结到一起商议对策,最后因为怕人多嘴杂泄露机密的缘故,士绅们一致推举了五名以智计出名的人物,以此作为一个小型的中枢,专门会商总体的策略和具体方法。

“徐兄所言甚是,如此不知变通之人着实罕见,此等官场异类必难有善终!

只是,现下卢建斗可是极得今上之信任,如今更是口含天宪莅临南京督导,若想阻止恶政施行,他可是极为重要之人,也是我等绕不过去之关卡,须得尽快想方设法,从其身上打开缺口才行!”

在去年朱由检下旨裁撤南京小政府之后,唐世济不愿北迁入京师做一名闲官,索性主动上本辞掉了官职,安心在南京城做了一名富家翁。

“云出贤弟此言有些夸大之嫌,卢建斗软的不吃,硬的可不一定!”

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章 皇庄2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