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

就在江南一带乱象分呈时,千里之外的京师已是进入到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忙年时节。

南北两城的各大市场到处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中间夹杂着孩童的嬉笑声、吵闹声,大人们的呵斥声、叫骂声,熟人之间碰面的问好声、大笑声,空气中飘荡着各色食物诱人的香气。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轻松自然的神态下,一张张面孔是如此的生动,再也不复数年前那种愁眉苦脸、焦虑不安,甚或是麻木不仁的神情。

不管成人还是孩童,妇人还是老翁,手中怀里都是大包袱小提留,拿着买来的各色各样商品或食物,或是驻足与商铺摊位前,或是缓步移步中逡巡着,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家的物资,只要看到自家需要的,就会拼命往人群里挤过去,好像生怕晚了就卖光了一样。

有圣君在位,这日子是眼见得越来越好了,每个人都从自家日常的吃穿用度中切实感受的到,这其中尤以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工匠们最有体验。

就拿各家的住所来说吧,先不说整修过后铺上了青石板的街巷,洁净的让人心情舒爽已极,就看看自己的住所吧,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匠户们居住的大多是土坯搭起的房舍,只有极少数有额外收入的人家才盖的起青砖房屋,屋顶也有黑灰色的瓦片覆盖,可是现在呢?

原先的土坯房子早就踪影全无,几年来,手头的银钱日见丰厚的情况下,所有匠户家庭都把旧屋子翻盖一新,都是清一色的青砖垒就,少数收入特别高的则是全木打造,已经向那些大老爷们的宅邸看齐了。

以往谁家不是男女老少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谁家的孩子在大冬天不是光着脚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在街上玩耍?

足衣?

那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享用到的物事来,穷人家连衣衫都穿不起,哪有余钱做双袜子?

以前谁家不是人人面带菜色、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满脸愁苦之色?

有多少汉子打了一辈子光棍?众多匠户家,有几个识字读书的?

现在呢?

男女老少哪个不是穿戴干净整齐?哪一个不得备着两三双鞋靴?谁还一年四季只穿一双?

更重要的是,在吃穿不愁的情况下,自家孩子,甚至是大人,能有机会读书认字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顺天府在匠户们群居的地方建起了两所学堂,就学的全部是军器监和将作局的匠户人家的孩子。

后世那种国有大企业的子弟学校提前出现在了神州大地上。

这是朱由检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希望此举能够在将来给大明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朱由检在闲暇时不止一次的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全方位一直领先于整个世界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彻底落后与西方世界呢?

再下去不到一百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西方崛起的号角,各种各样的先进工具被创造了出来,把还处于传统农耕中的大清远远甩在身后,并且距离越拉越远。

那时候的国人在干什么呢?

读书认字的所谓精英阶层,沉湎于风花雪月之中,埋头于故纸堆中寻找真理。

无数所谓学问大家,恨不得把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字揉碎捻烂,然后放在口中细细品味,从中找出自以为是的道理,著成厚厚的书典教育世人:你应该如何循规蹈矩,你应该举止端庄,背离祖宗就是离经叛道,西夷那一套都是奇巧淫技,应该唾弃之、鄙视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听祖宗的话,准没错。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人口和土地的关系。

西方各国因为人口稀少的原因,在无法迅速获得大量人口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改善生产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而这种层层累进的状况,也使得的相关科技在被不断向前推进着,而相关人等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西方各国争相加大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东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后世的无法超越。

朱由检并不否认儒家学说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但这些学问只能修身,并不足以治国。

但他也清楚,想改变一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自小苦读经书的读书人,你很难让他们放弃四书五经,转而去钻研科学。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

虽说会有极少数读书人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所谓奇巧淫技并不排斥,甚至极端者会舍弃经书,专攻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这类人太少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从匠户身上着手,作为一个突破点,用以慢慢带动大明制度的改变。

你不是以读圣贤书为荣吗?

那好,我不会阻止你读书,那是你的个人自由和选择。

你怕这些被你们视为贱户的工匠读书认字后会抢你们的饭碗?

不会的,至少现在不会,将来吗,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们读书认字,是为了制造出更精美、更新奇的物事后卖出去,给朝廷赚钱,然后来养活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猪头狗脑的读书人。

这样你们该没意见了吧?

工匠子弟学堂就这样办了起来。

这只是个开始,朱由检的目的是把学堂建成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然后是技师学院,然后是理工大学。

治国的人才要从理工大学中挑选。

这是朱由检的布局,要达成的话不知多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的太急容易噎着。

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太大会扯着蛋。

蛋蛋的忧伤。

这两所学堂,一座是针对匠户子弟,一座是针对匠户本人。

匠户们所在的学堂,其实更像是扫盲班。

而子弟学堂才是希望所在。

每一名五十岁一下的匠户,每逢休沐日,都要去学堂上学,每人必须在一年内学会读写五百个汉字,三年内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和其他专业符号的读写。

每年年末举行考试,所有考试不合格者,技工评级会下调一级。

考虑到工匠们从事的岗位和技术能力不同,朱由检下旨设立工匠分级制度,并将其与每月的收入挂钩。

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三百六十章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