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

工匠分级从一级直到六级,薪酬根据岗位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军工类别里,制作棉甲和打制火铳的工匠,要是同为五级技工,但因为岗位技术含量以及重要程度来讲,薪酬肯定不能一样。

制作棉甲的会被话为轻工。

一级轻工每月基本薪酬为八钱,最高六级则为三两二钱。

制作火铳的会被划为重工。

一级重工每月基本薪酬为一两,最高六级为四两。

评级由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官吏,根据几年来工匠们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评定,为防止出现有人拿到高级职称后出工不出力的局面,评级会每两年进行一次,不合格者不管你此前几级,会被直接降为一级,让你从新开始。

这些评定后的月俸只是基本薪酬,为了提高工匠们的积极性,计件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而严格地管理和监督更是不可或缺。

毕懋康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已经卸任了军器监监丞一职,以东阁大学士衔致仕回乡养老去了。

军器监监丞已经交由他的弟子张继孟接任,而将作局局正则有毕懋康的侄子毕登辅担任。

通过锦衣卫呈报的信息来看,张继孟和毕登辅还是勤勉尽职的。

这两人继承了毕懋康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日常管理中从无懈怠消极,只要不是休沐归家,每天到岗后,一早一晚必定到处巡视一圈,一边随时发现和处置各种大事小情,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使得工匠们极少有怠工的情况发生。

由于把利益与识字挂到一起,成人学堂开设半年来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学堂初设时,听到上官宣布这项规定,工匠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闲暇时就一边议论一边抱怨,说与其休沐识字,还不如休沐让大家伙加班好。

大部分工匠认为,自己凭的是手艺吃饭,这识字读书有啥子用场?

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识字多了不还是干现在这行当吗?

自己可没想到能去应试做官,那是文曲星们的特权,作为一个刚被取消贱籍没几年的平民百姓,还是指着手艺养活一家老小就成。

再说,真要论起来,当官的还不一定赶得上咱们挣得多呢。

军器监那个独一份的六级技工刘老二,薪酬和计件加起来,每月足有六七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就是大一百两的样子,家里那三个儿子两个四级,一个三级,他们爷四个,一年的可是收入几百两呢。

没看刘老二整天嘚瑟那样子,冬日里居然穿上了鹿皮靴子,鞋铺里可是卖四两二钱一双咧。这都土埋半截的人了,还花好几石粮食的钱去买这双破靴子,见人就成心低头弯腰擦擦靴子上那不存在的土,生怕别人看不见一样,我呸!

这不是当年搁俺家门口捡菜叶子吃的时候了。

小人得志呗。

不过等到上官提到识字跟薪酬有关后,所有的抱怨声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Wшw¤ттkan¤℃ O

这可是朝廷定下的规矩,吃了几年好饭可都是朝廷赏下来的,啥都别说了,上官说啥咱就得照做,要不这饭碗说给你敲了就敲了,以后再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新设的成人学堂分为四个班,每个班有四十个座位,所用的桌椅板凳也是朱由检按照后世学校的样子描述后,有将作局的木工打制的,学堂里的布置也是一模一样。

黑板、粉笔、板擦都是很容易制作的,授课的先生请的都是年纪大的老生员,每月三两薪酬,管两顿饭,这待遇可是相当好了。

原本顺天府贴出告示,征集读书人前来给工匠们开蒙时,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与这些老贱籍们打交道幼儿斯文,所以前来应募的只有两个为生计所迫的老生员,成年扫盲班也只得先开了两班。

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酬按时发放后,这两名老生员得意之余为了显摆一下,特意拿出银钱购买了鸡鸭鱼肉等食材,在家门口各自摆上桌子,全家人开始大吃特吃,以此来让向一直笑话他们穷的邻居们示威。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便在小范围内传扬开来,第二天,就有十几名读书人前来顺天府报名应募,结果因为成人班和孩童班只要八名授课先生,最终在经过一番比较和挑选后,顺天府留下了六人,其余的则是高声叫骂着离去。

据朱由检得到的消息,在渡过了最初先生们打骂生气的初级阶段后,成年扫盲班已经有接近百人识字超过了八十个,其余的工匠认字也大都超过了五十个,只有极少数脑子和心思都不在这上面的识字数不超过二十个的笨蛋,等到一年期满考试的时候可就有他们哭的了。

而孩童班的进展情况比成年班要好上许多,这也是朱由检最为关心的。

由于正处在对新生事物大量吸收的阶段,再加上没有其他杂事挂心,每日按点上课的四个孩童班共计一百五十名学生,平均识字已经超过了一百个,个别聪明的甚至在半年内识字达到了近两百个。

这样的成绩既让授课的先生赞赏不已,也让朱由检从心里感到高兴,甚至有个授课的老生员提出来,要在一年后单独教授那个识字最多的孩子经书文章,以便让他走科举出仕这条路,但在被禀报入宫后遭到朱由检的无情否决。

朱由检只是打算让这些孩子会识字读书,并不向再培养出那种旧式的官僚来。

等到孩子们普遍认识了一千字之后,就该轮到宋应星、汤若望等人来给他们当先生了。

他们将会把初级数学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等到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方以智和郑芝凤回归时,这些工匠家的孩童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了。

当初离京下西洋时,郑芝凤接到了朱由检的密令,要求他想方设法多在西夷各国游走,打听那些在数学、将作等方面有成就的西夷人,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到大明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书籍带回来。

朱由检特别嘱咐,一定要去尼德兰国,将一个旅居当地、名叫笛卡尔的法兰西人带回大明。

那可是被称为“近代科学始祖”的大牛人。

遗憾的是,牛顿这时候还么可有出生,要不然的话,几年之后,他会成为大明公民了。

朱由检吩咐郑芝凤,不管花费多少银钱也要尽量多招揽人才,甚至可以给他们爵位,只要来就行。

不愿意来的就先踩点,等回返大明时强行掳来。

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五十章 残暴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章 皇庄3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