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

制造货币只是铜诸多属性中最基本的一种,而一直到朱由检穿越过来的后世,铜仍然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战略资源,在电子、通讯、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建筑、汽车等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所能具备的条件下拿下吕宋,利用大明当下较为先进的开采技术,对吕宋各处的铜矿进行大规模的开采,运回大明后将一部分冶炼成铜锭,然后将剩余大部分矿石填入天津近海之中储存起来,以备后世的中国人继续使用,这便是朱由检的战略规划。

吕宋铜矿只是其中之一,待航海技术突飞猛进后,大明还要派遣大量船队前往南美,不间断地从智利和秘鲁采购铜矿石运回国内进行填海。

战略资源的储备就要在整个世界还未意识到的时候进行,这是在为华夏文明的延续积蓄足够的实力,打破后世中国那种在某些资源上受制于人、不得不以天价进口的局面。

除了铜矿如此,铁矿、煤矿也要采取相同的办法。

要尽量避免国内的各种矿产资源过度开发。

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如画江山给污染和破坏喽,至于别人的地方,污染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嘛,并且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啊。

这种思路并非朱由检独创。

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现在自己只不过是提前动手而已。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就贵了。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铜钱只能作为辅助货币来使用。

就目前,甚至是两百年之内的形势来看,金属货币还是要占据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导地位,而这段时期内,就需要一种价值更高的货币来占据商品交易的主要环节。

铜钱的币值太小,如果是大宗商品交易,铜钱的价值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一箱子的铜钱其实也就值一百两银子,携带太不方便了。

铸造银币已经势在必行。

自隆万开海以后,大量白银流入大明,使得众多大明本土富豪个人财富暴涨,但是,令人尴尬的是,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将一块块的银锭当做主要流通货币使用,这些银块绝大部分只能在大明所属的地方流通。

这并不是说外国人不认同白银的价值,他们不认同的是这种没有货币形状的贵金属。

比如,你要拿着法国制造的两面都有精美图案的银币或其他金属货币,那么你的商品交易对象就会很乐意将货物出售给你,但如果你拿着同样价值的银块,那你就会无法完成交易。

很简单,人家根本不相信这种银块的价值。

基于这种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尽早制造出大明专属银币就成了非常紧迫的问题。

但是,大明目前的工业水平,尤其是机械制造方面,还是要落后欧洲几个重要国家的,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造出铸币机。

据朱由检高中时看到的世界历史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法国、意大利、英国都已经有了大型的铸币机,生产贵金属货币的经验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引进这种现今的制造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个时期法国的螺旋压印机就是最好的标的物,而且获取也应该不难,只要价格合适,唯利是图的法国佬没理由不出售给大明。

现在先铸造铜钱吧,等到出访使团回国带回铸币机再说银币的事。

等到银币铸造出来后,就先在大明境内的市场上推广,成为继白银和铜钱后的第三种货币,随后再逐步想办法将市面上流通的银块收回,变成银币后再放到世面上进行流通,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消灭银块,确立银币的主导地位。

这个需要慢慢来,不能在银币投放的同时便禁止银锭的流通,那样会造成货币短缺的恶劣局面,导致整个商品市场出现失衡的状况。

银币的投放就首先从在京的四品以上高官开始吧。

当然了,朱由检要率先垂范,先把內帑中的银子兑换成同等价值的银币,在这个示范效应下,高官们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抵触情绪。

在新货币流通的问题上,四海商行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以四海商行在当今大明商业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只要它能率先使用这种银币,那与其相关联的诸多行业就会群起从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那些观望风色的商人就会开始试探性的接受,并在确认其价值不会贬值后,整个市场就会逐渐认可它的属性。

现在只是设想和构思,等到实施后,再将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最终使之彻底完善起来。

至于会有人想利用银币不称重的机会,趁机从中获利的事情,这个很难杜绝,不过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是极其稀少的,到时候加大打击力度就可以了。

新银币在周边都铸有图案和文字,一旦破坏便会被视为废币,所以要想从中获利,难度还是极高的。

只要这种银币在大明的得到广泛使用,那周边的国家便会很快予以接受和认同,那样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的银币和铜钱将会成为硬通货。

而大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用各种商品从南美和日本换取大量白银,然后加工成货币,再从其他国家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

这个过程中,大明可是最大的赢家。

就拿白糖来说,白糖不过就是将长在土里的甘蔗加工一下,卖给日本就会变成白银,加工成货币后,再从海外采购更多的物资,这个过程大明其实并没有付出多少,但却让不值钱的甘蔗转化成几十倍的利润后回到了大明。

银币制造的过程也是个产生利润的过程。

因为它不可能是纯银的,只要能达到后世流通甚广的墨西哥鹰元那种程度就足够了。

八成银,两成铅。

铅根本不值钱,无形之中就产生出了近两成的利润。

至于金币,朱由检没打算铸造。

后世的实践证明,银子并不值钱,而金子却是一直保值或超值的,铸造金币太亏了,以后要想办法把全世界的金子尽量多的搞到大明来才行。

想到铸币机,朱由检便想到远航的使团,而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二百章 客户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