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

面对如何让大户家中的银钱流动起来的问题,目前为止朱由检只想到了上述两条策略。

禁兼并这一条措施是釜底抽薪之举,全面实施后将会把大笔资金流入到不动产的道路给堵死,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农失去土地后有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经历过十几年的战乱、饥荒、瘟疫等恶劣因素的影响后,大明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状况,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为人口太少的原因,处在了闲置状态。

以目前的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将不会成为北地的一个重大隐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状况后,土地兼并才会成为北地的主要矛盾。

各地官府在清丈田亩的同时,还会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统计作为附加任务顺带着完成,这项重要数据会成为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指标的依据。

按照后世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区,剩余的五千到六千万生活在其余十几个布政使司的辖区内。

与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来看,这就是标准的地广人稀。

就拿陕西来说吧,在动荡不安、连年干旱的环境下,孙传庭按照朱由检的战略部署,将全陕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以及临洮府,而这些人口总计也就一千多万,还不及后世武汉、郑州一个大城市人口多。

别忘了大明的陕西可是地域面积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地盘。

如此大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并且诸多士绅大户在战乱中全家被灭,如此情况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兼并的问题。

щшш▲ тtκan▲ c ○

抑兼并的主要目标是富裕的江浙一带,其他地区是在未雨绸缪。

这是立法的前瞻性,为子孙后代着想。

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户们的银钱流入土地,那他们手中大量的资金也不能闲置浪费。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钱庄,以给付利息的方式收储大户们的巨额资金,然后借贷生息,让资金流动起来。

但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终还是需要实业来给与强有力地支撑才行。

没有大量畅销地产品,谁会去钱庄借贷建造工坊?

指望农户在贱年时借贷渡过难关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农户根本没有借贷的意识,只要吃草根树皮能够活下去,他们是不会从所谓的钱庄借钱的。

就算到了绝路,他们还有一条道可走------逃荒。

宁愿逃荒也不会去借贷。

现在四海票号开办已经有两年了,但业务也只限于用银票减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额银钱长距离运输的不便性,这种方式还没有为更多的商户所接受。

既然钱庄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那么减征商税、刺激士绅大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去,这就成了目前朱由检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从三十税一,降为五十税一,让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这项政策一出台,就会让很多家产丰厚的大户们为之心动。

按照这个税率计算的话,只要自己家有相当规模的工坊,雇请工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缴朝廷的商税几乎会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从江南贩运货值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到京师,俺三十税一计算,需要交纳三百三十两银子的税。

而新税率施行后,只要你有当地官府出具的凭证,证明你名下有达到减税额度的工坊及工人数量,那这一万两银子你只需交二百两,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等于多赚了这笔银子。

这一百多两对于大商户来说看似不多,但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税,而那些大商户贩运南北,每次的货值动辄十万八万两不说,次数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来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朱由检相信,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会算成本,他们肯定会闻风而动,拿出大量的资本来投入到实业当中,去开发更多新颖的产品,然后从中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这些资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前发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郑芝凤回来时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

现在的欧洲虽然落后,但平板玻璃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都有几十家玻璃工厂,出产的玻璃制品风靡整个欧洲,也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方以智和郑芝凤如果有眼光的话,自然会意识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能将相关技术和工匠带到大明,那这种新产品足以让大户们争相掏钱购买。

现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产琉璃,并且产量很低,这种产品在朱由检眼中当然是一文不值的废物,所以他并没有让四海商行涉足到这项产业中去。

在把自己的设想详述一遍后,朱由检终于得空喝上几口茶水润润有些发干的嗓子。

由于阁臣们的脑子里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将朱由检的指示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内阁后再制订如何进行登记和验证的事宜。

接下来的话题便转到了四海商行股权变更上来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现在的四海商行已经进行了业务分拆,把实业与商业分离开来,每年的产值和利润也是单独核算,而不是全部计入到四海商行的总账中去。

这种做法更利于商行内的业务管理,能让朱由检更清楚哪一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更高,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更好的行业中。

现在四海商行名下的实业几乎囊括了大明所有产品种类,其中以四海糖业、四海纸业、四海布业、四海瓷业这四种产业为最,每年产生的利润也是最高。

至于新设的四海酒业,由于原料是粮食,所以现在规模不大,所产出的新酒产量很小,虽然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但在粮食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朱由检并没打算迅速提高产量。

这个不急,现在朱由检并不缺银子,酒业利润虽高,但也要条件成熟后再决定它未来的走向。

其他四项利润极高的产业倒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再投入,因为这几种产品不仅是在国内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赚国外银子的优质产品。

尤其是糖和纸,就算在现有规模上再扩大百倍也同样赚钱。

糖、纸、布,这三项会作为大明未来的支柱产业予以大力发展。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六章 皇庄2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