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

“你父亲这病这是找那个郎中看的?郎中所开之药方有无随身携带?”

刘姓太医把望闻问切全套程序做足之后,起身去一旁地木盆中净了净手,回到座位上后开口问道。

“回刘太医,小人是从南城居家附近找的郎中把脉开药,服药几日后未见成效,于是便托人打听后,去往北城王神医处寻药,可还是时好时坏。

药方小人忘记带了,要不小人回家去取来给您上眼瞧瞧?”

王启年弯着腰陪着笑脸回道。

“王神医?好大的口气!

算了,本官给你父开个方子,你去抓上五副药,每日睡前煎服即可。

服药期间不可食荤腥之物,痊愈后饮食亦要清淡,十日后方可复原此前之饮食。”

刘太医一边漫不经心地嘱咐着王启年,一边提笔沾墨,在一张雪白地纸笺上笔走龙蛇,一手漂亮地行楷让颇通文墨的王启年不禁暗中叫好。

“小人敢问刘太医,这五副汤药是不是量少了点?您看能不能多开上几副,免得我儿还须雇车再由南城跑到这西城来问诊。”

王启年的父亲转头咳嗽了几声后,微微喘着粗气拱手强笑着冲刘太医求情道。

从他家里到此地足有十里之遥,雇一辆马车单程就需八十个大钱,回返还是同样的价钱,这一下子就没了一钱多银子,家中还有两个孙儿需要养活呢。

儿子虽然一年有几十两银子的俸禄,可也经不起这般花销啊。

“问诊?

这五副汤药还是因着你年齿已长,再加此前服药延误病症,本官这才多开了一副,不然的话只需四副汤药即刻恢复如初!

以后看病就得来此处,这可是朝廷官营之医院,是圣上造福于民才下旨开设,本官与若干同僚方才入此坐诊,你等可要好生将此恩德铭记于心呐!

今后勿要再去相信劳什子神医之巧舌,这等江湖郎中,除却骗钱还能开得出何等良方?

你父之疾是湿气入里所致,用药不当又致脾虚肺热,此等小疾最初时不用服药,五日后便可自愈,没奈何你这好心带其就医,却是越治越重了!

好了,带着你父去大堂拿药吧,把银子拿回去!”

刘姓太医拿起开好的药方,呵气吹干后递给王启年,耐着性子解释一番后,扬手催促二人赶紧离开。

他是京师本地人士,祖上数代行医,家传医术极为精湛,年过四旬的他入职太医院已有十载,在高手如林的太医院也是稳稳地站住了脚。

说起名气来,京师从医者提到他刘半山的名字,也都是表示佩服不已。

这十年的御医生涯中,日常接触的都是高高在上的贵人,所以也让刘半山养成了不苟言笑的脾性,尽管已经不愿意与寻常百姓接触,但医者的本能还是决定了他给人诊治时不会敷衍了事。

作为医学世家出身的刘半山根本不缺也不稀罕银钱,他最想的便是能够将来能够青史留名。

要想着青史留名,那就必须在医术上有别人无法无法超越的水平和著作,至少要像吴有性那样,在医学领域某一方面有异常突出的能力。

而所谓的外科手术正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新领域,要想达成自己的心愿,给刘氏赢得更大的荣耀,这就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现下时辰已至午时,稍后便会有同僚来与他交接,下午还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参加。

下午在医院后面设立的手术间里,吴有性将会给太医院六名御医亲自演示和讲解人体解剖,他便是其中听课的一个。

一想到卫生署署正吴有性所说的外科手术一事,刘半山便心痒难搔。

年前卫生署组织医术高明的郎中南下时,刘半山远在临洮府给大都督曹文昭诊治背疾,所以并没有机会加入到第一批尸体解剖的队伍中去。

从临洮府返回京师后,得知此信的刘半山自是遗憾不已。

医院成立至今已有七天,前来上门求医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被朝廷官营医院的名头给吓住了,这种从未听说过的模式让普通人根本不敢踏进医院大门。

而那些达官贵人自恃身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到这里就医的,刘半山当值这一上午,王启年他爹是刘半山接诊的第一位病号,并且还是这种风寒小病,这让本想碰到疑难杂症好好探究一番的刘半山失望不已。

王启年看到刘半山已是有些不耐烦的样子,于是赶紧拱手施礼致谢后,脸色讪讪地将银锭拿回放入袖中,带着父亲慢慢去了前面的大堂。

刘半山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看着诊室内的沙漏即将到午时,估摸着这个时间不会再有患者前来,于是他随手脱下对襟双开的雪白隔离衣,将之挂在衣架上后,背着双手施施然出了诊室,去往了后院的食堂就餐。

王启年带着父亲来到大堂,将药方交给先前迎接他们的那名妇人,随后跟着那名妇人来到大堂侧间的药房中,妇人将药方放到了长长的柜台上。

一名中年人微笑着拿起药方略一打量,当即开始大声唱报药方上开列的药材名称和数量。

几名年轻学徒把一张张四方形的草纸铺在柜台上,然后各自拉开一长溜药材橱柜上的抽屉,熟练地将药材用药秤取出后开始称量。

片刻之后,药方上的药材全部称量完毕,几名学徒用麻绳将几包药材包好归置到一起,那名中年人早就根据药方算好了价钱,看到汤药包好之后便笑着对王启年道:“这位客官,您此次拿药总共须支付一钱二分,您看,,,,”

王启年听到中年人报出的药费后顿时呆了一呆,随即用不相信的语气问道:“一钱二分?贵店会不会算错了,适才您报药名时我都听到了,这些药材虽谈不上名贵,但这五副汤药怎么也要两钱以上吧?怎会如此便宜?”

“这位客官,本院为圣上下旨所设立,为使百姓求医问药时不致负担不起,故此所有药材只比进价略微高出少许,此为朝廷惠民之策,客官照此付账便可!”

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五十章 残暴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七十五章 赴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