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

“妾身孙王氏见过老爷、夫人!”

“妾身孙程氏见过老爷、夫人!”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六未时,两顶青衣小轿从角门进入孙传庭的府邸,随后在管家孙成文的引导下,一路抬进了第四进的后宅院落中。

轿帘被掀开后,一脸稚气的王氏和程氏各自从轿子中下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偷眼四下打量一下,随即在四名内宅婢女的虚扶下进入了主宅正屋。

正屋不算宽敞的厅堂靠墙冲着房门处摆放着一张紫檀高脚方桌,桌上摆着四色果盘点心,桌子两侧各有一把交椅。

一身崭新紫色云纹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的孙传庭,与身着蹙金绣云霞翟纹霞帔、梳着桃心样式发髻、头戴珠冠、耳戴簪花金坠子的刘氏正襟危坐,目视着王氏和程氏踏进了屋门。

王氏和程氏进门后并未敢正眼大量坐在上位的两人,只是按照事前媒婆和家人的教导,分别跪倒在两个锦缎制成的蒲团上,冲着座上的两人磕头行礼。

孙传庭眼见两个比自家儿子还要小的女子即将成为自己的妾室,心下颇为尴尬的他口中“唔”了一声后,随即起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书房。

接下来,既紧张又胆怯的王氏和程氏,按照媒人事先的嘱咐分别给刘氏敬茶,看着眼前这两张稚气未脱、眼神中既有惶恐不安又有兴奋和期待的少女面庞,本来还想着在两名小妾的面前树立下大妇威严的刘氏瞬间心软了。

“起来吧,你二人离家时,家中父母可有何交代?”

刘氏温言吩咐二人站起身来后随口问道。

“回夫人的话,奴家离家前,家中父母亲人都是再三叮嘱奴家,嫁入老爷府上后,言行举止要有度,晨昏定省是每日必备之事,日常要以老爷和夫人的话为准,要谨守本分,勿要丢了府上的面子!”

五月的天气温度已经颇高,穿着一身厚重的吉服的王氏和程氏脸上已是隐隐见汗。听见刘氏的问话后,容貌端庄秀丽的王氏强摄心神,福了一福后,眼皮下垂看向地面回答道。

“回夫人的话,奴家离家时,家人也是如此嘱咐,奴家定会听从老爷、夫人的吩咐,不敢有丝毫违拗之处!”

容貌与王氏不相上下的程氏也是赶紧施礼回道。

“今日既是入了孙家之门,你我便是一家人了,往后不必称呼夫人,称呼姐姐便可。”

刘氏看着这两个只比自家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少女,心里的怜爱之情化解了淡淡的妒意。

“奴家怎敢如此无礼!

临来时,家中父母教导过奴家,夫人可是御赐二品诰命,奴家只是平民小户,怎敢与夫人以姐妹相称!”

王氏的头脑显然要比程氏更加灵活,胆子也要大上些许,虽然看见刘氏虽然态度和蔼后心下松了一口气,但从小养成的观念还是让她拒绝了刘氏的好意。

“奴家与王家姐姐一般想法,往后还是称呼夫人!”

一旁的程氏嗫喏道。

虽说二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也知道刘氏这身耀眼的行头在整个京城里也没有几个女人能有资格穿着,在万分羡慕的同时,二人也是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中。

“也罢,就随你二人去吧。

你二人也知道,老爷乃是当朝次辅,位极人臣,虽说秉性冷峻,但其实待人并不严苛。

我给老爷育有一子一女,子克敌正在外地为国朝效力,女嫣儿尚在待字闺中。

府上老夫人身子健旺的很,稍后我便带你二人去后宅给老夫人问安!”

刘氏笑着将府上的情况简单介绍一遍,王氏和程氏也都是默默地记在了心中。

第二天,就在孙传庭喜纳妾室、春宵苦短之时,三道圣旨从宫中发出,司礼监三名秉笔太监分别带队前往了温体仁、孙传庭、卢象升家。

这是三道恩赏的圣旨。

本来朱由检打算在夏收之后,太仓和各地官仓爆满后再行发出,正巧孙传庭现在纳妾,于是本着让这位爱臣喜上加喜的原则,朱由检把计划提前到了现在。

加封温体仁为“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师”。

加封孙传庭为“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傅”。

加封卢象升为“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保”。

这是自万历年间至今五十多年来,皇帝第一次给文臣加此荣衔,并且是一次加封三人,此举是自太祖、太宗以来极其罕见的。

有明以来,文臣武将的大规模封赏基本都出现在国初太祖太宗时期。

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这些都是功臣封号。

第一等封号为“开国辅运”,顾名思义只能开国功臣享有。

第二等封号为“奉天靖难”,只有参加过“靖难之役”的功臣才有资格获得。

第三等功臣封号为“奉天翊运”。

第四等功臣封号为“奉天翊卫”。

承袭父祖爵位者封号为“钦承父(祖)业”。

武臣加“宣力”,文臣加“守正”,功高者再加“推诚”。

至于少师、少傅、少保这三孤荣衔,也是大明中后期很少赏赐给臣下的。

三孤是太子太师、太子少傅、太子太保这三公的副职,代表着皇帝对臣下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赞赏,也是文臣们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

而特进荣禄大夫则是散官头衔,比之更进一步地是特进光禄大夫,两者都是正一品,和武将的左都督一样。

在接到封赏的当天,温体仁、孙传庭、卢象升联袂进宫,给朱由检行了大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意,朱由检在温言安抚一番后,三人方才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各自出宫而去。

这次的封赏是朱由检对孙传庭和卢象升南下监督新政的酬功之举,给温体仁的封赏,一是对老温始终与自己保持一致的褒奖,二是看在温侃两年多来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面子上,这种暗示和鼓励相信老温自然懂得。

就在朝堂之上对温体仁等人羡慕嫉妒恨之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抵达了天津卫,随船抵达的还有西班牙驻军在马尼拉的布防图。

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三百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