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

“妾身孙王氏见过老爷、夫人!”

“妾身孙程氏见过老爷、夫人!”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六未时,两顶青衣小轿从角门进入孙传庭的府邸,随后在管家孙成文的引导下,一路抬进了第四进的后宅院落中。

轿帘被掀开后,一脸稚气的王氏和程氏各自从轿子中下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偷眼四下打量一下,随即在四名内宅婢女的虚扶下进入了主宅正屋。

正屋不算宽敞的厅堂靠墙冲着房门处摆放着一张紫檀高脚方桌,桌上摆着四色果盘点心,桌子两侧各有一把交椅。

一身崭新紫色云纹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的孙传庭,与身着蹙金绣云霞翟纹霞帔、梳着桃心样式发髻、头戴珠冠、耳戴簪花金坠子的刘氏正襟危坐,目视着王氏和程氏踏进了屋门。

王氏和程氏进门后并未敢正眼大量坐在上位的两人,只是按照事前媒婆和家人的教导,分别跪倒在两个锦缎制成的蒲团上,冲着座上的两人磕头行礼。

孙传庭眼见两个比自家儿子还要小的女子即将成为自己的妾室,心下颇为尴尬的他口中“唔”了一声后,随即起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书房。

接下来,既紧张又胆怯的王氏和程氏,按照媒人事先的嘱咐分别给刘氏敬茶,看着眼前这两张稚气未脱、眼神中既有惶恐不安又有兴奋和期待的少女面庞,本来还想着在两名小妾的面前树立下大妇威严的刘氏瞬间心软了。

“起来吧,你二人离家时,家中父母可有何交代?”

刘氏温言吩咐二人站起身来后随口问道。

“回夫人的话,奴家离家前,家中父母亲人都是再三叮嘱奴家,嫁入老爷府上后,言行举止要有度,晨昏定省是每日必备之事,日常要以老爷和夫人的话为准,要谨守本分,勿要丢了府上的面子!”

五月的天气温度已经颇高,穿着一身厚重的吉服的王氏和程氏脸上已是隐隐见汗。听见刘氏的问话后,容貌端庄秀丽的王氏强摄心神,福了一福后,眼皮下垂看向地面回答道。

“回夫人的话,奴家离家时,家人也是如此嘱咐,奴家定会听从老爷、夫人的吩咐,不敢有丝毫违拗之处!”

容貌与王氏不相上下的程氏也是赶紧施礼回道。

“今日既是入了孙家之门,你我便是一家人了,往后不必称呼夫人,称呼姐姐便可。”

刘氏看着这两个只比自家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少女,心里的怜爱之情化解了淡淡的妒意。

“奴家怎敢如此无礼!

临来时,家中父母教导过奴家,夫人可是御赐二品诰命,奴家只是平民小户,怎敢与夫人以姐妹相称!”

王氏的头脑显然要比程氏更加灵活,胆子也要大上些许,虽然看见刘氏虽然态度和蔼后心下松了一口气,但从小养成的观念还是让她拒绝了刘氏的好意。

“奴家与王家姐姐一般想法,往后还是称呼夫人!”

一旁的程氏嗫喏道。

虽说二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也知道刘氏这身耀眼的行头在整个京城里也没有几个女人能有资格穿着,在万分羡慕的同时,二人也是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中。

“也罢,就随你二人去吧。

你二人也知道,老爷乃是当朝次辅,位极人臣,虽说秉性冷峻,但其实待人并不严苛。

我给老爷育有一子一女,子克敌正在外地为国朝效力,女嫣儿尚在待字闺中。

府上老夫人身子健旺的很,稍后我便带你二人去后宅给老夫人问安!”

刘氏笑着将府上的情况简单介绍一遍,王氏和程氏也都是默默地记在了心中。

第二天,就在孙传庭喜纳妾室、春宵苦短之时,三道圣旨从宫中发出,司礼监三名秉笔太监分别带队前往了温体仁、孙传庭、卢象升家。

这是三道恩赏的圣旨。

本来朱由检打算在夏收之后,太仓和各地官仓爆满后再行发出,正巧孙传庭现在纳妾,于是本着让这位爱臣喜上加喜的原则,朱由检把计划提前到了现在。

加封温体仁为“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师”。

加封孙传庭为“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傅”。

加封卢象升为“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保”。

这是自万历年间至今五十多年来,皇帝第一次给文臣加此荣衔,并且是一次加封三人,此举是自太祖、太宗以来极其罕见的。

有明以来,文臣武将的大规模封赏基本都出现在国初太祖太宗时期。

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这些都是功臣封号。

第一等封号为“开国辅运”,顾名思义只能开国功臣享有。

第二等封号为“奉天靖难”,只有参加过“靖难之役”的功臣才有资格获得。

第三等功臣封号为“奉天翊运”。

第四等功臣封号为“奉天翊卫”。

承袭父祖爵位者封号为“钦承父(祖)业”。

武臣加“宣力”,文臣加“守正”,功高者再加“推诚”。

至于少师、少傅、少保这三孤荣衔,也是大明中后期很少赏赐给臣下的。

三孤是太子太师、太子少傅、太子太保这三公的副职,代表着皇帝对臣下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赞赏,也是文臣们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

而特进荣禄大夫则是散官头衔,比之更进一步地是特进光禄大夫,两者都是正一品,和武将的左都督一样。

在接到封赏的当天,温体仁、孙传庭、卢象升联袂进宫,给朱由检行了大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意,朱由检在温言安抚一番后,三人方才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各自出宫而去。

这次的封赏是朱由检对孙传庭和卢象升南下监督新政的酬功之举,给温体仁的封赏,一是对老温始终与自己保持一致的褒奖,二是看在温侃两年多来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面子上,这种暗示和鼓励相信老温自然懂得。

就在朝堂之上对温体仁等人羡慕嫉妒恨之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抵达了天津卫,随船抵达的还有西班牙驻军在马尼拉的布防图。

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二百章 客户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