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朱由检的总体计划中,后世名义上的第一岛链已经基本被突破了。

台湾现在已经彻底被大明所掌控,有“不沉的航母”做基地,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从此可以任由大明舰队驰骋纵横。

此前处于无主状态的南涯行省的土地上已经竖起了界碑,向他国昭示着大明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后续只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这个资源丰富的新大陆将会成为大明发展的助推器。

吕宋更是战略位置绝佳之地,朱由检打算以马尼拉为母港,建立大明印度洋舰队,并争取把这支舰队打造成大明最强舰队。

若是未来有一天敌从西来,首先就要面对强大的印度洋舰队拦截和打击。

倘若海战失利,舰队也可以借机脱身撤回母港。

在岸基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敌舰根本没有全歼印度洋舰队的机会,登陆更是连门都没有。

在后世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除了日耳曼人的军队之外,其他欧洲各国陆军的表现直接可以被无视。

只要保住吕宋的海军基地,那西来之敌想要攻击大明本土,就会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吕宋将会成为大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也是未来军费增长最为快速的地方。

这样的布置算是未雨绸缪吧。

因为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后世的历史经验已经不具备参考价值了。

朱由检现在能做的就是,趁着其他各国还没有快速崛起时抢先布局,把大明可能遭遇到的威胁尽可能保持在可控状态。

只不过,国家的强盛才是一切的基础,要是国力衰微,再有远见的布局也是枉然。

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而基础工业和大量的熟练技工就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按照朱由检的指示,军器监、将作局的所有工匠学徒要在每五日一轮休的时候,全部集中到大课堂中读书认字,学习初级数学及物理课程,任课老师由汤若望、宋应星及其他精通数理的人员担任。

工匠学徒们使用的教材也是汤若望等人联合编纂的,这其中,朱由检把阿拉伯数字借他人之口发明了出来,一经推出,便深受汤若望等人的崇拜及喜爱,这种新的数字也被充分利用到教材之中。

考虑到学员们的文化程度,新型教材内容并不高深,也就相当于后世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只要学员们认真学习钻研,在几年内彻底领会并不算太难。

当然了,对于知识的领悟也要分人。

在最初上课的时候,那些年轻工匠学徒对于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也是茫然,但经过汤若望等人一年多持续不断地悉心教导,有几十名年轻工匠学徒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对能够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地兴趣,也表现出来对更多知识的渴望。

但是由于汤若望等人本身的学识有限,在应对这些拔尖学员提问的时候,已经明显表现出吃力的情形,这让朱由检对方以智等人的回归产生了浓浓地期待感。

只要方以智能把笛卡尔这位现代数学奠基人带回来,那么这些学员就能以全脱产的方式,近距离的聆听这位大能的教诲,迅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在结合实践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造性,使得大明的制造技术和水平有一个新的飞跃。

这些学员只是笛卡尔学生中的一部分,包括方以智、汤若望、宋应星等人在内的其他老师,也要成为笛卡尔的学生。

以他们的学识和理解力,不出几年就会很好地掌握一些先进的数理知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工匠学徒。

在征询本人的意见之后,汤若望已经成为第一个取得大明公民身份证的外国人。

在朱由检的亲自过问下,老汤也从京师西城的一座两进的小宅子,搬进了国子监中新建的四进大宅,品级也升为了正三品的礼部侍郎衔,穿上了绯红官袍,这一连串待遇和地位的提升,让老汤觉着如梦幻一般,好长时间都没缓过神来。

来到大明二十年的汤若望已经年过知天命之年,期间大部分时间供职于钦天监,在观测天象的同时,也在大明火器研发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崇祯七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

后来又受朝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

随着徐光启的离世,汤若望在朝堂中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盟友及伙伴,在朱由检穿越过来之前的一年多当中,老汤大部分时间内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逐渐陷入萎靡。

但这样的煎熬没过多久,一切都随着崇祯八年朱由检的到来发生了改变,汤若望再次得到了重用,这让他郁闷的心情得到了充分缓解,振作起来的老汤也是更加勤勉尽职。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礼部官员奉旨来到汤若望家中,探寻他是否愿意将原国籍变更成大明国籍时,汤若望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大明这二十年的时间,汤若望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大明的环境当中,他已经适应了大明的生活方式,也被这块土地上悠久灿烂的文明所迷醉,他的大明官话甚至比很多大明官员讲的还要纯正,可以说,除了高鼻深目和满脸的大胡子外,汤若望的言行举止已经与大明土著一般无二了。

不过,虽说以前的汤若望待遇也不错,但比起现在朱由检赏赐给他的,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当老汤从狭**仄地二进小院子,骤然搬进亭台楼阁、花团锦簇的四进豪宅中的一刹那,老汤转身冲着皇宫的方向跪下,神情郑重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五章 皇庄1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九章 皇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