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

“哈哈哈哈!

贵使真是有心了,本官再次谢过好意!

不过,本官要告知贵使的是,现下之大明已非贵使原先所见之大明!

单拿贵使所言之俸禄来讲,本官一个区区六品之职,每岁俸禄便有五百余两之多,这还不算年节之福利,林林总总加起来,本官一年所得所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是以,贵使此番奉命前来办差,尽可有事言事,不必去做诸多盘外功夫,所有事物我皇及阁老重臣自会妥善考虑!”

听到金成勋看似十分坦诚的一番言论,方用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将其中原委大概讲说一遍,金成勋听完不禁目瞪口呆。

一个六品官,一年居然有五百多两银子的俸禄,自己这个从二品每月才五十石粮食的俸禄,要是按大明市价折算成银子的话,一年才四百两银子左右,这在朝鲜已经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可是不比不知道,自己竟然连大明一个中级官员都比不上,幸亏自己出身官宦世家,不指望俸禄过日子,日常享用在国内也算奢华,要不然单讲俸禄的话,那心理上可就是极度不平衡了。

不过,事实已经证明,大明这位昔日的宗主国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了,天朝上邦的自信从各个方面都显露无疑,这一点从方用之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

毫不客气的讲,包括他在内的使团成员们,在人家的眼中就是一群彻头彻尾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也难怪对面这个六品小官微笑的面容背后,有一种始终在俯视他的的感觉。

车队进入东便门后前行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终于抵达了鸿胪寺新建成专门招待外宾的豪华官驿。

作为使团正使的金成勋,与副使、户曹正郎朴炳书被安排在了相邻的两座院落之中,其他人等则是或两人或三人一起住进了其他院子中,方用之在安排完金成勋等人后便驱车返回了不远处的鸿胪寺。

“参判,不知那位方署丞有无交待?我等何时才能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目下国内局势危急,若是不能尽快获取上邦支援,就怕国内动荡加剧啊!”

方用之走后没多久,副使朴炳书便来到了金成勋的住处,就接下来如何尽早完成差遣与金成勋展开了商议。

“朴正郎不必心焦,依本官看来,此次求援之事极有可能得以实现,现下我等应当考虑的是如何争取到更多物资援助,以使我国能长期受益!

朴正郎,你有无发现?

自你我踏入天朝之境以来,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祥和繁盛之景象,处处透着一股欣欣向荣之崭新气象,由此可见,天朝之局势已生发巨变,数年间国力定是大增无疑!

如此大好局面之下,我国若有所求,依天朝上邦之慷慨,岂有不允之理?”

看到朴炳书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金成勋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开口安慰道。

“参判之意是,此次我等之差遣定能如意?

这可太好了!

下官是初次拜访天朝,之前对天朝国情所知甚少,参判数次到访天朝,所得之结论定是有其依据,至于如何从天朝争取到更多实惠,就全看参判如何运作了!”

看到金成勋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朴炳书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半。

这位参判是朝鲜国有名的亲大明派,对大明的认知和了解远非常人可比,而金成勋的背后是一大帮仰慕大明文化的世家大族,这股势力在朝鲜国内还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确定了向大明求援后,亲大明的金成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使。

这帮亲明派的目的就是,如果此次出使收获巨大,那他们将会借助这次取得的成果,对当初支持国主李倧向满清投降、废弃大明宗主国地位的绥靖派展开大规模清算,从而彻底掌控朝鲜政局,夺回失去的权势。

朴炳书的官阶是正五品,在户部供职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属于精通业务,但背景并不强大的那种技术型官僚,这次跟着出使大明,也是为了在目的达成后,能够更顺利地与大明户部进行相关事宜的对接。

“今日暂且歇息一番,明日你便随本官去拜访天朝内阁相关重臣,以求能安排我等及早觐见天朝皇帝陛下,解我国之燃眉!”

接下来的数天之内,金成勋带着朴炳书及一干随从,坐上鸿胪寺提供的车辆,在打听好阁老重臣们的住址后,携带礼物登门造访,但最后都是人没见着,礼物也被退了回来,这一连串的相同遭遇让金成勋及使团成员沮丧不已。

难道自己的判断有误?

天朝因着上次五千铳兵以及断绝两国来往之事记仇了?

就在金成勋和朴炳书再三商议仍旧找不到任何办法之时,已经几天没露面的方用之突然来到官驿,并给金成勋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陈奇瑜将在明日上午接见使团正副使,听取朝鲜使团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天上午辰时中,金成勋与朴炳书各自换了一身簇新的官服,一切收拾妥当后,在方用之的陪同下赶往了鸿胪寺,等候陈奇瑜的接见。

鸿胪寺卿李进番只是在使团入驻当晚的欢迎宴会上露过一次面,伺候便再未出现过,但这次既然是客人来到自己的署衙,那说啥也不好意思再不出面了。

于是,在金成勋、朴炳书抵达鸿胪寺小半个时辰后,李进番来到会客的厅堂,双方见礼寒暄之后,金成勋、朴炳书在堂下右侧座椅分别就座,李进番与方用之对面相陪,双方海阔天空地闲扯着,等待着大佬的到来。

在茶水换过两次之后,外面一声响亮的通报声响起,在座四人赶忙起身来到堂前的台阶下,迎候陈奇瑜的到来。

受朱由检的委托,这次两国之间的会谈将由陈奇瑜主持。

朱由检的目的很明确,大明与朝鲜两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只要朝鲜就大明朝廷关心的问题作出详尽的解释,并惩处相关责任者,依旧尊崇大明为天朝上邦,那大明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对朝鲜进行援助。

为了防止朝鲜再次遭遇外敌入侵,大明将会在釜山和仁川两处港口永久派驻军队,保护朝鲜免遭兵灾。

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十二章 秘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