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

在朱由检的关照下,皇明周报第二期刊发的同时,第一期的加印工作也一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四海商行的商队担负起了驿传的职责。

第一期报纸每加印两千份,就会随同商队一同上路,或是南下,或是往西北方向,这其中尤以南下的数量为多。

商队每到一处州县的驿站,就会将一定数量的报纸留下,当地官府会派人前来取走,然后再安排售卖及宣传。

二十文一份的定价其实只是报纸的印刷成本,这个成本主要包括纸张和油墨,里面并不包含书办吏员及工坊工人的薪资在内。

也就是说,现在的报纸其实是亏损的,不过,这种亏损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相比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朱由检对于报纸将来能够扭亏转盈还是信心十足地。

在报社相关人员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受众人数地持续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会提高,成本将会降低不少,再加上希望刊登广告地商户不断增多,广告收入也将会成为一种有效地盈利模式。

第一期报纸的印刷数量一改再改,最终定格在了七千份上,这其中京师的份额是三千份,大名其他行省四千份,这样的成绩是朱由检没有料到的,可以说是成果非常可喜。

大明崇祯十五年二月,印刷工坊的扩建工程终于完工,当期皇明周报的发行数量达到了一万五千份,仅在京畿地区便发售出去了五千份,在综合厂卫上报的信息后,朱由检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皇明周报每期发行数量就定在这个份额上。

因为与大明各行省相比,京畿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异常,识字率也是大明最高的。

最近几年,仅仅是京师便办起了大大小小三十几所官办学堂,加上匠户子弟学校的就学人数,京师六岁以上孩童入学率与从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所有条件合适地孩童,都在官府的命令下强制入学接受教育,孩童所有上学所需费用全部由官府承担,这些费用包括笔墨纸砚、课本、早饭和午饭。

这笔银钱加起来并不是个大数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朱由检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据:每一名入学孩童每年的花费大约在十两银子上下,三十几所学堂总共有学生五千余人,每年总计需银五万余两左右。

加上校舍建设、雇请老师和后勤人员的薪资、学堂课桌椅的添置更新等费用,这三十多所学堂基础建设共计投入了十五万两银子,后期所需运营费用,每年大概需要十余万两左右。

这笔资金由內帑与太仓分摊,不管是朱由检还是户部,都没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

成立官办学堂之事并没有在朝堂中引发太大的反对声。

因为有圣人“有教无类”的名言在先,尽管众多利益集团并不情愿看到那些草民家的后代也能读书识字,将来很可能会跟他们抢夺官位和话语权,但若是公开反对此举,那就摆明了是违背圣人之言,所以不管内心如何做想,朱由检的圣旨还是被贯彻了下去。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学堂的早饭和午饭标准,都是按照朱由检制订的标准来配备的。

每个孩童两顿饭各有煮鸡蛋一枚,早饭是馒头和咸菜、稀饭,午饭则是两素一荤,鸡蛋是另外的。

所有饭食都是敞开供应,孩子们能吃多少吃多少,绝对不允许有人嫌弃孩子们吃的多。

便装厂卫会在某个阴暗角落里窥探,但凡发现有苛虐和嫌弃现象的,他们会马上把犯事之人带走谈话,如果再犯,那结局就是被以违背人伦的罪名发到皇庄种田去。

朱由检希望孩童们是在一种阳光畅快的环境下成长,不愿让他们过早的接触到人世间的阴暗面,他绝对无法容忍对孩童欺凌行为的发生。

在这个刚刚过上温饱日子的年代,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孩童们是非常能吃的,而有些心理阴暗的人看到能吃的孩子就会很厌烦,虽然吃的并不是他们家的,但这种人就是不喜欢看到这样的场面。

遵从朱由检旨意的厂卫们心里虽然对皇帝的这番小心思不以为然,但仍旧是尽职尽责的投入到了暗中探访的职责中去。

出乎厂卫们意料的是,那些雇工帮厨里,还真是有这样的人存在。

厂卫们先后在各所学堂里拿获了五六名犯事人员,这几个人都是动辄呵斥那些饭量大的孩童,有的甚至动手殴打,在厂卫们分别找他们谈话后,这些犯事人员只是消停一段时间,随后便故态复萌,重复着之前的恶劣行径。

觉得自己被藐视了的厂卫哪里忍得下这口气,这些被再次拿获的品性恶劣的人员,被厂卫们轮番上阵,动用刑具对他们进行了“亲切问候”,伤害没好利索便被解到皇庄。

这几人将在皇庄里劳动改造三年,平日里最脏最累的活儿就是他们的了,吃的是搀着沙子的糙米饭,睡的是柴房草棚,只要稍微偷懒,都会被那些管皇庄的小太监用鞭子招呼。

厂卫和太监都是皇帝的家仆,这种关系让他们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所以厂卫们将人解来时都特意嘱咐过,要“好生”招待这些心思恶毒之人。

有感于后世时很多大山里的孩子每天要来回几十里地走读,求学的过程异常艰辛,所以朱由检决定,这三十多所学堂采取的都是就近读书的形式开建,每所学堂招收的都是附近方圆五里之内的适龄孩童,这样既省去了上下学的时间,也保证了孩童们的人身安全。

仅仅是上学和吃饭免费还是不够地。

朱由检已经下旨,皇庄被服厂的裁缝们已经开始给每个孩童量身,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孩童们每年都会得到春装和冬装各一套、单靴和棉靴个一双、足衣(袜子)两双。

这些花费都由內帑出,等到条件成熟后,全大明各地的中低级学堂开办起来后,这些费用将由朝廷负担。

上述规定将会被添进祖训里,任何违背这条的皇帝臣子都会被视为不孝。

在以孝道治国的中华大地上,不孝是最大的罪名,意味着你将会失去一切,包括你的皇位和官职。

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五章 皇庄1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