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

不管心里舒不舒服,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在科技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现在的大明是落后于欧洲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着重点不同导致的,这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他的引领下正在发生改变,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但这种智慧被引偏了方向。

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太注重享受了,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只要能够愉悦自己,人们就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追逐。

五十六个民族酒喝多了之后,五十五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唯独汉人喝多了去洗浴中心,并且会将这种行为习惯长期保持下去,长此以往,脑壳里满是灯红酒绿,根本无暇去思考和创造。

欧洲人也喜欢享受,但他们中的部分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享受过后,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在本行业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以便于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

千百年来种种束缚人性的观念深值于人心,使得华夏子民缺少了发散性思维能力,遇事总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去思考,而发散性思维正是创造性的源泉。

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除了要付出很长时间外,还要将教育体制和模式加以改变,以引导更多的人逐渐从传统思维套路中摆脱出来。

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注重实践的行为习惯,他们的教育制度更加偏重于创造和实用,并且在随后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使之更加成熟和先进。

儒家文化或者学说,对于完善个人修养是非常合适的,修齐治平的过程中也诞生过无数牛人,这一点也是值得后代子孙骄傲和自豪的。

但是,以儒家文化治国理政,在很多时候却是凸显出它诸多明显的不足。

当然了,任何学说都有自己的弊端,欧洲的实用主义也是缺点多多,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实用主义只顾个人、罔顾他人和集体的弊病暴露无遗。

朱由检的构想中,儒家文化和实用主义相结合,应该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制度,但这一目标最终会不会达成,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走一步说一步吧,世界随时在发生变化,设想的再完美,一旦中途出现偏差,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就会与最初的顶层设计渐行渐远。

再优秀的制度,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弥补随时产生的漏洞和缺陷,与时俱进是很有道理的。

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和改进,及时纠偏才是政策制定者应该做的,要对当前形势的变化有着敏锐的直觉,保证制订大政方针时不脱离实际,能够顾及到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长此以往,一个民富国强大明将会始终屹立在世界之巅。

对于殖民地这个概念,朱由检是深恶痛绝的,这种厌恶感来自于后世教科书上描述的、后世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形,所以他专门叮嘱方以智,大明绝不能成人吕宋是大明的殖民地,如果硬要冠以某个称谓的话,藩属是最为合适地称呼。

由于举国上下仰慕大明煌煌天威,迫切想要投入到华夏文明圈中,所以吕宋朝廷自愿无条件永久奉大明为宗主国,并签订了正式的合约文本。

吕宋朝廷在崇祯十五年初已经建立起来,国主科鲁兹·洛佩斯,汉语名字叫做林建峰。

由于西班牙统治吕宋近百年的缘故,所以吕宋当地人的名字都是按照西班牙风俗起的,林建峰就是如此。

年过三旬的林建峰是南宋移民后代,世居吕宋已有数百年之久,虽然与当地土著通婚十数代,但全族上下始终心怀故土,对华夏文明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其家族在上次屠杀事件中,曾经收留了数百名大明移民避难,林氏族人在日常也是与大明移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所以在经过适当的考察后,林建峰被立为了吕宋国主,随后便与大明朝廷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和文本。

这些条约包括驻军协定、大明移民保留自卫权和自主权、吕宋国不再成立军队,以及大明将帮助吕宋建设本国经济等等。

协议规定,吕宋国将把苏比克湾的使用权永久划归大明,供大明舰队使用和停驻,苏比克湾周围二十里范围内属于军事禁区,严禁一切其他人员进入并停留。

苏比克湾位于马尼拉湾入口西北约两百里处,长二十余里,宽近二十里,面积数万顷,水深数十米,三面高山环抱,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后世吃水最深的航舰都可以在此停泊,是举世闻名的优良港口,明军占据此地后,将会在南海外围构筑第一道海上防线,为大明南海区域提供极为有效的保护。

自从吕宋局势平稳下来之后,大明已经从这个藩属国获得了诸多利益。

将作局派遣人员抵达吕宋,对几处已经开采多年的铜矿进行了整体扩建,雇佣当地人对铜矿进行大规模开采,然后选出黄铜进行冶炼铸成铜钱,四海商行再用这些铜钱从吕宋当地,或者周边的真腊、占城、暹罗等小国大量采购玉米、棉花、稻米、大豆等运回国内投放到市场上。

这些粮食为大明的市场繁荣、有效改善和提高大明民众的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大批量的玉米大豆持续不断的运到大明,为大明的家畜家禽养殖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饲料。

四海商行分别在马尼拉和大明本土开办了饲料加工厂,将玉米大豆加工之后,利用自己分散在各州县的分销渠道,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农户和平民,等到这些鸡鸭猪等畜禽长大,这些农户就可以按照市价出售,赚取不低的利润。

用吕宋的矿产资源,再去换取别国的其他资源反哺大明,这种买卖可是稳赚不赔,也难怪后期的欧洲经济发展如此迅猛,列强从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大量抽血来供养母体,这种无本生意可是欧洲崛起的基础。

除了粮食这些基本生产资料以外,包括四海商行在内的大明豪商们,也寻得了不少赚钱的机会。

在这其中,木材生意成为了赚取巨额利润炙手可热的行当。

南亚丛林中生长的各种珍稀木材,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大红酸枝、黑酸枝、条纹乌木等等,统统成为了大明木材商人们的抢购对象。

因为自身安全有了充分的保障缘故,大明商人的身影出现在南亚各国里,原先小心翼翼地他们,趾高气扬地甩出大明新铸造的银币,指使着大批土著进山伐木以运回国内。

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章 皇庄3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六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