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

以天下之财养大明。

这是几年前朱由检在召集阁臣议事时说过的话。

当时很多人还没琢磨过味来,因为他们不懂紫本主义和植民经济的本质----掠夺资源,这也是后世西方经济高速发展最重要原因,而这些东西对于崇尚儒家文明的重臣们来讲,有点太那个。

不仁不义。

不过,在朱由检制订的战略计划陆续开始实施后,辅臣们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当初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了,并且没有丢失仁义之名。

理工学院游览结束后,在鸿胪寺官员引领下,藩属国贵宾们乘坐一辆辆内有铜质炭盆的四轮马车,前往京郊的四海水泥厂继续参观。

贵宾们早就见识过北京城外四通八达道路上这种光滑平坦且硬度十足的特殊材料,已经有不少人打听这是何物了,都想着在本国也修上几条这种路面,再从大明采购一些四轮马车,回去后街上一亮相,那场面,肯定是观者如山啊,啧啧,想都不敢想,简直不要太美妙。

参观完毕回到京城,礼部侍郎、鸿胪寺卿郑芝凤宴请了各位贵宾,就大明朝廷将会帮助各国发展经济一事发表了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宴会的第二天,各方代表出席了大明礼部召开的相关情况说明会,大明方面依旧是郑芝凤作为代表出席,郑侍郎接着昨晚话题与各方代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要想富,先修路。

诸藩国内道路交通条件实在太差,这直接导致了大明商人想要从诸国采买更多商品都难,为啥啊?因为运不出来。

再好的东西到了收获季节,因为道路狭窄崎岖,只能靠人力一点点背到市面上去,最后只能眼看着烂在田里、树上,这些东西可都能换成银币啊。

只有道路通畅,交通条件便利,各国产品才能更多地卖到大明,各国朝廷才能有更多税收,诸藩贵族才能享受高品位生活。

有鉴于此,大明朝廷决定在诸国选址建设水泥厂,以便帮助诸国改善交通、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大明将采取措施加大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提高从各国采买产品的数量,争取早日让各国民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生活。

为了表示出大明扶持各国的诚意,大明四海票号将会分别向诸国提供低息借贷各三十万银币,还款期限为三十年,各国以矿山、田地、港口、岛屿为抵押,逾期不还者,抵押物将归四海票号所有。

此项贷款将用于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购买水泥修建道路、建设港口、兴办学堂、医院等等。

考虑到各国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大明工部将会派遣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队伍吩咐各国,帮助各国朝廷开展各个项目的建设。

大明将向各国无偿赠送五辆四轮马车,以供各国国主及要员乘用。

另外,四海商行将在各国寻找合作伙伴,专门销售商行出产的各种精美物品,四海商行除了在各国开设一间办事处外,不再单独设立自己的商铺。

郑芝凤给出了大明方面关于加强各方合作的初步方案,其中借贷以及与四海商行合作的事宜,还是引起了各国代表的无限遐想。

这摆明了是给大伙儿的好处嘛。

借贷三十万银币,这对于这些穷的掉毛的藩属国来说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大财,他们国家每年的岁入也没有三十万大明银币,要是这笔大财一下子拿到手,自家可就能仿照大明那些大户人家的豪宅给彻底改造一番了。

不就是用什么岛屿港口田地之类死物做抵押吗?

岛屿上都是些野人,也就产一些稻米水果之类的,港口?自家又不会造大船,现在的港口还是西班牙人,还有天朝帮着给建起来的,抵押就抵押出去好了,能换回白花花亮铮铮的大明银币,那一切都值了,钱到手,先花了再说。

矿山吗,能值一些钱,可也得天朝派人指导着开采才成,多年来挖个坑就雇人下去挖矿,没挖出啥宝贝来,人可没少死。

四轮马车可真是稀罕的很,要是真能带回本国献给国主,那自己地位就会更加牢固了。

看到诸人都对上述建议动了心,郑芝凤并没有催促大家立刻签订协议,而是笑着招呼诸人前去大明官军营地参观,等回来后再做出决定也不迟。

郑芝凤笑着安慰大伙儿,以上只是大明朝廷给出的建议,选择权还是在各国自己手中掌握,大明是爱好和平、讲究道义的国家,不会强迫各国签署任何违背自己利益的协议,所以会给各位贵宾留出充分的时间考虑。

看到天朝上官如此通情达理,一些还在犹豫着的藩属国人氏终于松了了一口气,因为他们还要在私底下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从大明朝廷身上多捞点好处。

这些小国作为大明藩属国也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各国国主每年都会遣人带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来朝贡,回去时却是带着大明皇帝赏赐和赠予的绸缎瓷器等好东西,多年来已经让他们养成习惯了。

可是,最近这些年,大明皇帝突然不再对他们的朝贡进行大肆回赠了,顶多就是鸿胪寺官员出面宴请一次,以后食宿费用可是都得自己掏了,堂堂天朝上国,啥时候变得如此小气了?

不过这些话也就私底下发发牢骚行,可不敢让天朝官员听到。

现在天朝官吏,不管职位大小,可不是从前那般好说话了,和咱们说话都是眼睛看天,还就是眼前这位郑侍郎和善,和谁说话都是带着真诚的笑容,态度和蔼,让人觉着亲切无比。

于是,在这位“和蔼可亲”郑侍郎带领下,一行人等前往勇卫营设在城北一处营地进行了观光,等到下午回返鸿胪寺后,所有藩属国代表都痛痛快快在大明拟定的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用印,没有人再提出任何附加条件。

回国之后,这些人在向本国国主禀报详情时,对当时那幕万炮齐鸣、瞬时间仿佛天崩地裂的场景记忆犹新,所有人都发自肺腑劝说自家国主,千万顺从大明天皇帝,一旦惹恼了天皇帝,他们这些人也会跟着遭殃。

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六章 皇庄2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百章 布防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