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

在锦衣卫不遗余力地严打下,大明各地治安状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程度,不仅是杀人越货的恶性事件现有发生,就连小偷小摸、坑蒙拐骗等治安案件也是踪迹难寻。

去年仲春时节,根据朱由检的旨意,时隔几年之后,锦衣卫在全国展开了第二次净化行动,对各个城镇村落里的青皮恶棍、懒汉骗子进行了无差别打击。

朱由检的旨意就是:宁杀错、勿放过。

在各地官府熟悉地方情况的衙差配合下,但凡是平日里名声不佳的相关人等,不管你是不是正在违法还是在闲逛,统统被锦衣校尉放翻在地,然后用绳子捆起来带走关进牢中,敢于逃跑或反抗者,或是被当场击杀,或是抓回来后被当众斩首。

大半年后,除了需要秋后问斩的死刑犯外,全国各地监狱里的犯人都被陆续押解至泉州府,然后分批乘船被送到了南涯行省,他们将会与数年前被送过来的第一批严打对象汇合,继续开发这块新大陆,至于有没有命活下去,活多久,那就全看各人造化和本事了。

经过这两次严打行动,市面上让普通百姓厌恶害怕的恶人几乎被一扫而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经成了大明绝大部分地区百姓生活的常态,各地官府的狱卒也没了捞外快的财源。

鉴于这种大好局面,朱由检在与阁臣们商议之后,决定取消自前宋以后便在华夏施行的宵禁制度,进一步提升商品市场的繁荣度,让百姓有更多幸福获得感。

宵禁令古已有之,在《周礼·秋官司寇》就有设“司寤氏”一职专门负责夜禁事宜,随着朝代的更替,宵禁制度也越来越严格和细化,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隋唐。

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你想约一两个闺蜜、损友找个有情调的饭馆吃个晚饭、喝点小酒、聊聊天,再借着酒劲吼两嗓子,来个对酒当歌,人生豪迈,那你就省省吧,饭店在天黑之前必须关门,你要不关门,第二天官府就会给你贴上封条。

一年之中,只有上元节那段时间,全民狂欢状态下,宵禁才能解除几天。

宵禁的目的除了防盗、维持治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防止刺杀事件的发生,以及官府搜捕的重要人犯逃生。

春秋时,伍子胥就是从没有实行宵禁令的楚国趁夜逃走的,正因如此,历朝历代才开始重视这一制度,并逐渐予以完善和规范。

到了大宋朝,由于承平日久,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度,夜市便随之兴盛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三年诏令开封府:“今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也就是说夜市可以运行到三更为止,可见北宋初年对于夜市的开放还是有时间限制的。

到了北宋中后期,在各种条件和环境逐渐达到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市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有关夜市时间上限制也逐渐废除。

在著名的《东京梦华录》中曾有对当时汴京繁华的夜生活的描述:夜市三更才尽,五更又复开张,通宵不绝。

也就是说,当时的夜市的经营者是分班倒的,有做前半夜的,等到货物卖的差不多,人家就收摊回家了,然后第二波紧接着又续上,一直到天亮才作罢。

宵禁制度的取消,改变了历代以来的商业模式和形态,使得商品交易时间大大延长,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度,也使得市民娱乐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随着市民阶层的繁荣而崛起的民间娱乐业有了长足发展的良机,成为华夏文化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祖建立大明之害,鉴于当时并不安定的国内形势,所以延续了蒙元的宵禁制度,并且对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路上行人须尽快赶回家中,在家里的则不允许再出门。

自二更梆子响过之后再于街上行走者,除却公务、疾病、生育、丧葬事外,一律笞打四十。

要等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尽管有如此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座城市夜晚都有万千更夫提灯巡视,但百姓家中遭贼的情况却屡有发生。

这些更夫群体中,本身就有人是贼,或者早就被贼买通,名义上十分严厉的宵禁制度,到最后不过是限制了百姓的人身自由罢了。

大明的宵禁制度比起前面历朝来讲可以说是最严厉的,不仅会关城门,而且在大街交叉路口都要拦起栅栏,栅栏门口有关卡,设有“卡房”,类似于现代岗亭,都由官府的衙役看守着。

栅栏昼开夜闭。不过按照规定,这晚饭你还是能在外面吃的,只是你得早点回去,听曲儿、唱歌什么的就免了罢。

朱由检下旨在全国展开严打的目的,其实就是为取消宵禁制度所做的前期工作。

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了加快商品流通,进一步促进手工业的大发展,夜生活必须登场亮相了。

现在大明中产阶级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着,通过一系列放水养鱼的政策,百姓们手中的余钱大幅度增加,这种形势下,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应该得到改变了。

就拿京城来说,官吏阶层、商人阶层、工匠阶层,这三个消费群体的人数极为庞大,但他们虽说手中掌握着大量财富,但由于制度及其他原因的限制,消费时间非常缺乏,也就是说,想花钱也没时间花。

就拿工匠群体来说吧,现在全行业都在推行计件制,你多做一件就多拿一份银钱,虽说有五日休沐制度,但对于勤劳惯了的国人来说,休沐那是官老爷们才能享受的福气,自家一个平民百姓还用的着休息?

活路活路,不干活哪有路?

在绝大多数人心里,只要给钱,一年到头根本不用歇息,干就完了。

要不是朝廷有强制规定上下值时间,相信所有人会一直干到半夜才肯回家。

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八章 皇庄4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四章 洪承畴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