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

与幕府军最后一场正面大战中,联军再次损失了近两千人,要不是大明援助的火铳足够犀利,让追击上来的幕府军吃亏之下不敢逼迫太紧,联军很可能会彻底崩溃。

在宫岭县已经待不住的联军,无奈之下继续南撤,并在上个月退到了平户藩领地-------鹿儿岛,这里已经九州岛最后一块陆地所在了,再往后就是茫茫大海,退无可退。

身陷绝境的联军残部在强烈的求生欲支配下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面对步步紧逼的幕府大军,池田辉政等人亲自拜会郑七,然后在郑七的指点下,指挥手下挖壕筑垒,利用地形布置起层层障碍,安排武士据工事而守,在最大程度上减缓幕府重兵的推进,等待大明援军的到来。

据郑七最近得到的情报来看,双方的战事目前处于胶着态势,但总体上看,联军已处在苟延残喘的阶段,整个九州岛沦陷或许就在顷刻之间。

幕府军前期因为缺少破除联军防御工事的办法,所以在联军火铳弓手隐蔽打击下损失不小,最为精锐的骑兵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后,幕府军找到了破除工事的手段,现在向前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池田辉政、松潘家木等一干首领也逐渐陷入绝望之中。

现在以郑七为首的大明留驻长崎人员成了造反大名们的唯一希望。

郑氏两艘停靠在码头的海船俨然已经成了诺亚方舟的存在,池田辉政等人恳请郑七,等到局势无可挽回之际,能允许自家的家眷至亲坐船逃离九州,迁往大明居住,以保全自家的血脉。

考虑到这一点并没有违背朝廷意愿,郑七也顺势答应了下来。

“郑卿为国事也是奔忙许久,现下既是孤领军至此,那郑卿也可好生歇息一番了!待回京之后,孤自会将卿之功劳上禀父皇!”

在郑七将局势回禀完毕后,主座上的朱慈烺温言安抚几句,郑七识相的跪倒在地,表情庄重的给朱慈烺磕头谢恩后起身离去。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到此结束,既是大军已至,那剩下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朝廷这次的嘉奖不可谓不厚,他现在的心思也放在了回返后,如何妥善处理与郑芝龙的关系上。

这么多年,郑七也积攒下了老大的家业,另立门户的心思也是时隐时现,但碍于多年来与郑家各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一直无法说出口,此次既是朝廷给了如此好的理由,那便可以顺水推舟将此事做一个了结。

靖海侯大管事再好,也是郑家的家奴,后代子孙根本没资格去当官发财,现在他的长子已经十三岁,一直以靖海侯世子郑森伴读的身份存在着,这让郑七的心里一直觉得有些不舒服。

以自家孩儿的学识和头脑,只要不出意外,本该有着大好的前程,可现如今之状况下,将来也只能接替自己,成为靖海侯府的下一任管事,自家并不缺钱财,孩儿也是聪颖上进,难道就一直这样延续下去?

朝廷想分化郑家的意图,郑七也是看的清楚,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任谁也无法破解,只能顺势而为。

自家这位堂兄虽说并不是有野心之人,但皇帝和朝廷是不会任由郑氏把控东南沿海的,尤其是大明海军快速崛起的局面下,朝廷的手段也属正常,同时也正好给了自家一个绝佳的机会。

郑七也明白,皇帝并没有谋夺靖海侯财产的意思,否则的话就不是用策略去削弱郑家了,而是寻个错处,直接派遣厂卫上门抄家就成了。

“侯爷一家的荣华富贵能够得保,我也能乘机自立,后代子孙也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此事并无对不起郑家之处,甚好、甚好!”

“适才奉议大夫分说之事,定国将军可有新的对策?

我军应采取何种策略击敌?”

郑七离去之后,朱慈烺目光转向一侧皱眉沉思的李定国温言问道。

“启奏殿下,据奉议大夫所搜集之情报来看,臣以为之前所定之策略倒是需要变通一下!”

李定国闻言后施礼奏道。

“此前之策略可是兵部及众将研判许久才定下的,也是最为稳妥之策,李将军因何要擅做改动?若是因敌情判断不明而至出现不应有之差错,李将军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李将军虽说是屡建功勋,但切勿因此而过于轻敌!

此次作战方略,乃是集太子殿下以及诸人之智慧所聚,岂可因一人之主见而轻易改动!”

随军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清源皱眉道,语气里有着明显的不悦之意。

文臣武将有着天然的敌对属性,大明中后期实施的以文制武策略,也使得文官们在武将面前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并对朱由检近年来一连串抬高武将地位的举措非常不满。

这次跟随太子出征,张清源本来现在储君面前好生表现一番,以便为将来的仕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自从抵达登州之后,太子数次召集众人议事,商讨对日本的征伐策略之时,表现出来的是对武将,尤其是这个李定国少有的亲近和信赖。

“张卿切勿焦躁,定国将军既是如此出言,那定是有他的判断,且听其讲完再去争辩不迟!

定国将军有何建言尽管讲来!”

朱慈烺笑着止住了情绪有些激动的张清源,转头看向李定国鼓励道。

对于张清源的心思,已经慢慢成熟起来的朱慈烺自是心知肚明,文武之争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父亲文武并重的总体执政思路也跟他探讨过数次,这里面的利弊他也是私下权衡过数次,平时以文制武、战时以武为主、文臣不得参与的思维已经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十五章 哗变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四百章 布防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七章 皇庄3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七章 皇庄3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十章 困难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