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

“臣谢过殿下!还请殿下移步观瞧!”

对于张清源的指责以及隐含其中的轻视,李定国并未放在心上,也并没有表露出想要讨好对方的意思。

他先是冲朱慈烺施礼表示感谢,随后请太子来到舱内挂着的舆图前面,然后他用一根木棍点在上面,开始讲解新的作战计划。

李定国的总体策略是,趁幕府军现在集中于鹿儿岛西南部,派遣一部人马由宫岭附近登陆,然后从背后给其致命一击。

而另一部人马则是从大坂附近登陆,趁其不防,突袭京都幕府所在地,直接将幕府首脑一锅端掉,之后再挑选对大明亲近的人物组建新幕府,假借天皇明义发出诏书,解散各地大名武装,如有不服者,大明官军再予以分兵讨伐。

李定国这项计划具有相当的冒险性,也将原先在国内时制订的步步推进的稳妥计划一举推翻,若此策成功,那大明攻略整个日本的进程将会大大缩短,也会减少朱慈烺身处异国他乡的时间。

“依定国将军之策,突袭京都需要多少人马?攻击眼前之敌又要多少?

若是突袭遇阻该当如何?

京都为日本核心所在,孤以为,其防范应该是相当严密!”

朱慈烺虽说并未上过战阵,但在兵部观政这大半年中,日濡目染之下对用兵的许多常识还是知道不少,这次大明远征军只有一万人,尽管在武器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毕竟地利这一条上并不占优,所以他还是有些担心。

“启奏殿下,臣反对李将军之策!

我军兵力本就过少,实不应行此险计!

据此前情报来看,当前之敌不下四万之数,我军虽善战,但也应打起十足精神予以应对,若此时再分兵他处,一旦遇险,那后果对我将会十分不利!

臣以为,还是按照此前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为好!”

没等李定国回答朱慈烺的问题,张清源便抢先出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清源对大明官军的作战能力还是十分自信,官军近年来在各个方向上,无论与谁对敌,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此,不管是一线将校官兵还是朝堂大佬,心里都是满满的自信,这也是兵部只派遣一万人就敢登陆日本进行作战的原因。

既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取胜,多耗费些时日算不得什么,没必要去犯险,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可就在以后的仕途上留下污点了。

“殿下、张郎中。

正是依据诸多情报判断,我军才不得不行险!

以幕府之实力,若是与我军交战,其所能动用军卒数量应为二十至三十万之数,以此来计,我军当面之敌不过是其中两成左右,要按此前方略攻略日本全境,我军最终虽能取胜,但也会面临辎重补给匮乏之困,更会为敌重兵四面攻击,如此便会导致伤亡人数大增,从结果来看,实有得不偿失之嫌!”

面对太子的问题以及张清源的质疑,李定国神色从容的侃侃而谈,朱慈烺闻言不由得连连颔首,张清源则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以日本国内局势分析,幕府是其实权操控者,只要攻其不备,一举将其聚歼,那日本全境将再无有召集军队与我抗衡之人,其各部大名兵力虽仍在,但顾盼取舍之间并无聚合之力,到时我军大可从容应对,必要时可予以逐一灭之!”

这一年来,郑七安排手下随从,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搜集着日本各方面的资料,李定国刚才提到的幕府可以调动的总兵力便是其中一条,而这几十万军队是由接到幕府征集令后,各地大明拼凑起来的,作为幕府常备军的旗本武士人数并不多。

“适才殿下所问,突袭京都须多少人马,臣以为两千足矣!

剩余八千人马应对当面之敌当是毫无问题!

臣以为,幕府上下绝不会想到我大明官军会参与此战,更不会想到会攻其本部,是以,此次突袭当有绝大胜算!”

李定国的言论看似狂妄,实际上并没有轻敌之意。

当年万历年间朝鲜所谓的“壬辰倭乱”,丰臣秀吉先后派遣十四万大军登陆朝鲜,奉命“抗倭援朝”的明军,第一次参战时总共只投入不到四万人马,就把十四万日军大的屁滚尿流。

第二次抗倭援朝时,日军同样是是十四万人马,明军人数增加到七万,结果打的十四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从那之后,日本开始了闭关锁国之策,国力更加衰败,军械装备以及战略战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大明则在朱由检的带动下,从军械到战术,都具备了远超当代任何国家军队的实力,此消彼长之下,与幕府军作战当然有着十足的把握。

“既是定国将军如此说道,那孤便同意此策,但定国将军作为远征主将,不宜以身犯险,奇袭军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定国将军还是率领主力,应对眼前之敌吧!”

兵部职方司平时就是负责对各地军情的搜集掌控,张清源当然清楚大明官军的战斗力是多么强悍,刚才的反对是因为掺杂了文武之争的因素在里面,其实对于李定国的奇谋,他心里还是非常认可的,现在既是太子一言而决,那他就没必要再唱黑脸了。

整体策略订好之后,朱慈烺便不再过问此事,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清源、李定国以及远征军其他几位主要将领开始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包括安排带队突袭的将领乘坐郑家船只前往大坂附近查探登陆地点、郑家会日语的随从乔装上岸,尽量多的搜集幕府所在地的相关情报信息等等。

至于还在幕府军重压下苦苦挣扎的联军到底能支撑多久,早就被诸人选择性忽视了。

抵达长崎附近海面的第十二天,所有准备都已就绪,朱慈烺一声令下,北海舰队的战舰露出真容后驶入长崎港,大明对日本的攻伐正式开始。

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九章 皇庄5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十章 预谋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四百章 布防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十六章 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