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

对于李定国的脱颖而出,朱由检丝毫不觉稀奇。

盛名之下无虚士。

这位在后世中国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环境,注定是要绽放的。

陈奇瑜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他所提的建议正附和朱由检的思虑。

李定国的指挥艺术体现在出奇上,至于战果倒是无所谓。

毕竟日本尚处在冷兵器时代,不论军械武备还是战术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对大明官军造成的威胁微乎其微,这一点从双方的战损比上得以充分展现。

从朱慈烺发来的战报来看,截止到发报之日,一万明军只有三十二人阵亡,伤七十六人,这点伤亡人数,与他们歼灭日本各路人马三万余人的战果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以明军现有实力,派遣任何一名游击将军以上将领为帅,最后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只不过在战争进行当中,绝大部分主帅会采取平推的方式,从九州岛向日本全境碾压过去,这样的结果是会让德川幕府有更多时间去准备,会使战争进程更加缓慢、时间更长、士卒伤亡会增加不少。

而李定国则是将日本这个国家当成一个蛇形长阵,遣兵奇袭其中路要害部位,并一举将其整个中枢摧毁,从而大大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这就是勇将与智将的区别,也是大将之材与主帅之材的区分。

李定国绝对是帅才,但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能让他立下更大功勋的机会怕是不多,这也让再想赏赐一个爵位出去的朱由检略感惋惜。

李晋王是不可能出现了,但是某某伯,甚至是某某侯的爵位,朱由检还是很想给他,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他不屈的精神,以及对汉家王朝的忠诚之心。

大明西北、东北都安定无比,朱由检已经打算把曹文昭、马祥麟等人给召回京城安歇了,

已成为大明勋贵的曹文昭等人,都为大明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到了安享太平光景的时候了。

西北边境也不必有三位伯爵镇守,曹文昭肯定要召回,曹变蛟和罗世芳留一人守边即可。

经过多年的征战,给后世华夏带来惨痛伤害的威胁都已彻底消除,这块土地终于不用被什么地缘政治这种拙劣伎俩所困扰。

东洋邻居正在被官军按在地上摩擦,之后会被套上锁链,成为一条温顺的。乖巧懂事的金毛。

后世毛巾缠头的国度远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体制,此刻正被已经复国成功的榜葛剌一下一下的放着血。

派往榜葛剌的大明军事观察团,只是把初、中级的战术思想灌输给榜葛剌粗粗建立的军队,并且这支军队所使用的大多还是大明官军淘换下来的初级热武器,就已经让脑袋缠布国的军队损失惨重,榜葛剌的国土面积也在一步步扩大中,以后只须加大对榜葛剌的支持,让这两国处在长久互掐的局面就可以了。

至于作为紧邻的交趾,本来就属于疥癣之疾,内阁既然已经制定好覆灭郑氏的总体方针,朱由检同意便可。

具体作战方案自然由广西官军去筹划,兵部只是给出个大体方略便可。

相信以广西总兵黄震的能力,结果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交趾兵卒的战斗力不弱,但与已经具备近代军队雏形的明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朱由检之所以没有下令对交趾郑氏展开全面攻击,唯一的担心就是当地的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朱由检知道,正是依仗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后世的交趾才将武力无比强横的漂亮国十几万大军拖进战争泥潭长达十年之久,有此前车之鉴,朱由检不得不放弃占有交趾全境的打算。

在朱由检的战略规划中,大明要想取得引领世界前行的超高地位,除了要在生产力方面有遥遥领先的本领之外,还需要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来确立这个优势地位。

这场战争的发起国不能是大明,因为那样的话会失去大义的名分,而且战争的规模要大,参与的国家要多,至少要把欧洲主要国家全都拖下水才好。

但是这样的大战需要一个契机,也需要一个有着强大野心和战斗力的“魔鬼”。

朱由检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就能看到这场大战发生,他想亲自奠定大明站在世界之巅的伟大事业,只有这样,华夏的未来才会一片坦途。

如果他谋划中的战事真的发生,朱由检希望明军远征军的主帅是李定国,他很想看到这位名将率领明军大杀四方的出色表演。

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唯一有能力扮演“魔鬼”角色的国家就是奥斯曼这个庞大的帝国。

对外国历史只是一知半解的朱由检,只约略知道,这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是如何骁勇善战,马木留克骑兵是如何勇猛无敌,欧洲强国是如何谈奥斯曼而色变。

朱由检很想知道,如此凶悍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在与战无不胜的大明官军正面碰撞时,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和结局,马木留克的圆月弯刀,与装备了钢制胸甲以及马铠的大明骑兵对撞时,将会激荡出何等耀人眼目的火花。

现在的奥斯曼军队正在两线作战,对手是弱小的葡萄牙,以及夕阳西下的西班牙军队。

据传递迟缓的消息面来分析,虽说两牙都从大明采购了较为先进的军械,但在奥斯曼军队的压制下也是步步退缩,胜利的天平正在向进攻方倾斜,两牙已处于比较被动的防御局面。

孙传庭等人认为,如果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再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西班牙大部分领土就会沦陷,而奥斯曼帝国在巩固和消化胜利果实后,很可能转手先灭掉葡萄牙,之后再对西班牙发起东、南两线对戏班展开全面而猛烈地攻势。

朱由检赞同内阁的研判,但他认为,两牙不会坐以待毙,两国首脑人物应该会向外界求援。

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五章 皇庄1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