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

孙克敌在走访中发现,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致,双流县田地十分肥沃,但经过多年的耕种,很多田地得不到歇养,地力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现象,在与众多老农闲谈过后,这才有了田地轮种歇养的政令出台。

官府发布的这份纲要中规定,双流县现有田地,从今年起,一半田地改种大豆和油菜等经济作物,另一半的五成进行深翻施肥休养,另外五成种植粮食,第二年再予以轮换。

只要这项措施得以充分贯彻落实,预计三年后,所有田地的地力将会有较大程度提升,再行种植粮食的话,产量会比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这条看似荒诞的规定,是孙克敌和郑源道等人经过大量考证以及与众多农户进行座谈后得出的结论,虽然在推出之后引发众多议论和不满,但还是在孙克敌的坚持下,于全县强行推开,

因为有官府按照三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粮食的规定,轮种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有部分士绅私下并未严格遵照执行这项新规,而是如原先一样,在自己名下的田地中照常耕种粮食,至于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却是少有种植。

对于这种现象,孙克敌并没有强制命令这部分田地较多的乡绅大户照章执行。

而双流县广大农户基本都按照官府的要求开始轮种。

一是官府的权威和意志农户们不敢违抗,二是现在家家不缺粮食,而且很多人都懂得轮种的好处,所以这项新规在民间遇到的抗拒力并不是很大。

除了轮种这项章程外,县衙提出的利用缓坡荒地大面积种植油桐、油茶、中药材的相关规定也是让双流县上下人等感觉新奇不已。

因为油桐树、油茶树在山间坡上虽属常见之物,可这些树木都是野生,人工育苗种植在本地却没听说过,桐油和茶油也有人采收,但因为这两种树木数量太过稀少,所以导致产量太低,农户们好容易收集一些桐油,也都是用作涂刷家具所用,对外售卖的根本没有。

对农户们的疑问,孙克敌早有办法。

没过多久,他通过四海商行的关系,从湖北襄阳府重金聘请的两名油桐树育种育苗行家来到了双流县,紧接着,孙克敌安排郑源道亲自陪同两位行家下到乡间,勘察栽种油桐树的地点,并招募民工开始在几处地方修建育苗场所。

在协助移民搬迁安置的过程中,因为移民们重建家园需要大批粮食物资的缘故,得到指令的四海商行,利用其雄厚的实力,为这个浩大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克敌也因身处一线之故,没少与四海商行各色人等打交道,也与数名大掌柜成为了关系不错的朋友,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孙克敌对于经济一道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些见闻和知识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也让他对于将来执政一方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明晰。

此次由官府投资大面积种植油桐和油茶树这个思路,就是与孙克敌与四海商行打交道时增加见闻有关。

孙克敌不止一次从几位大掌柜口中听说这两种植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油桐树,那可是经济价值特别高的植物。

桐油防腐隔水,是生产油漆必须的最佳材料,每斤桐油的价格常年稳定在一分银子左右,一亩油桐最多可栽种十几颗,待三年成材之后,亩产桐油可达五百斤以上,按照市价一分银子的价格计算,那可就是每亩能有五两以上银子的价值,刨除乱七八糟费用的话,一亩地也有几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其他任何农作物无法比拟的。

油桐树的栽植不须占用农田,只要在缓坡上以梯田的方式移栽便可以生长,平时也不用人精心照看,只需定期进行除草施肥便可。

油茶树的种植与油桐树大同小异,只是从经济价值上要比油桐低一些,茶油主要用于食用,对于广大缺少食用油的农户家庭来说,如果在荒坡野地种上几亩油茶树,到了丰果期,彩霞果子榨汁成油,或是售卖或是自用,也不失为贴补家用的一种好东西。

至于在油桐油茶林中间种各种中药材,也是一种前人未曾有过的法子。

随着医院在大明各地有序铺开,市场上对药材的需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做药材生意的商人们来往于大江南北各个府县之间,到处搜寻各种药材。

只不过现在的药材基本都是乡民去深山野林里采掘到的野生之物,种植药材的也只是小范围、小面积之事,大面积栽培还没有先例,这种新鲜事物的诞生,还需要付出较长时间来慢慢摸索。

但凡是都要有人去做不是?

孙克敌看准了药材市场的巨大前景,所以才将这项新事物列入到规划之中,就算自己在双流县任上没有从中获益多少,但至少给后来者打下了一个良好开端,将来不管自己去往何处任职,都可以把其中的得出的经验教训拿到任上所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重要的是,开历史之先河更容易青史留名。

孙克敌相信,自己所制订的种种举措众将会让地方百姓受益无穷,而这些成果也会给他带来无法描述的声望。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这样在全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在当年油菜即将成熟之前,第一座官办榨油作坊也在县城中落成,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自然还是四海商行。

这个拥有无限市场和人脉的巨无霸,在大明经济之道中占有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但凡是有关生产的人才,都可以在商行中找得到。

孙克敌首辅之子的身份给他带来了众多潜在的隐形福利,很多他人无法办成之事,到了他这里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还是人才和市场,只要他提出来,在很短时间内便可以获取。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三百六十章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