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

在四海商行成都府分行上下鼎力协助下,孙克敌上任之初诸多施政举措,被意义贯彻落实了下去,并且有些项目很快便取得了受益。

听从官府号召的众多农户大面积种植油菜喜获丰收,大量油菜收割完毕后被送到官办榨油厂,然后当场以市价收购,并且全部是现银结算,全部算下来,农户们每亩地种植油菜的收益比种植粮食还要丰厚不少,这让那些耍小聪明的士绅们懊悔不已。

而接下来的一幕让这部分士绅更加难堪。

在当年夏粮收获之后,按照最近几年的习惯,他们会把陈粮按每石三钱的价格出售给四海酒业,或者直接卖到官仓里,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不管是四海酒业还是官仓,全部拒收他们的粮食,理由是他们的粮食都已腐烂变质。

这些士绅们此时都已经明白,这是因为不听县太爷的号令,被人家给摆了一道,人家这是立威呢。

可就算知道事情的原委,他们也拿孙克敌毫无办法,只能忍气吞声把成千上万石的粮食重新运回到自家仓房里。

现在大明到处不缺粮食,在物产丰饶的蜀中地区,粮食更不是什么稀罕物。

农户们家家都有足够的存量不说,四川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田地沟渠里的鱼鳖虾蟹、黄鳝田螺到处都是,自家田间地头的瓜果蔬菜也是紧着吃吃不完,这些可都是能充饥的好食材。

乡村里七八岁的娃娃放学后去田野里走一遭,谁还不用草绳提溜着几条鲜鱼活鳝回家打牙祭?

县城里的粮店每石稻米才一钱左右,士绅们自家开的粮店也不敢私自抬高售价,一是有四海商行平价粮店在那摆着,二是你只要敢哄抬粮价,当天就会被锦衣卫百户所给查封掉。

这部分士绅也不敢去找什么门路来压制孙克敌,人家可是有个首辅亲爹,哪怕你找到四川巡抚出面,人家也可以摆都不摆。

人家身为知县,发声代表的就是官府,奥,你们不尊官府号令还有理了?

再说这也不是多大点事,不就是一伙自作聪明的人亏了几万两银子吗?并且还是理亏的一方。

那个当官的会为这点事给他们出头?

说出来还不够丢人的呢。

而与此同时,油桐和油茶的育苗栽种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经过两名育苗行家的进行指导和培育,以油桐为主的经济作物在育苗成功后,开始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了种植。

为了防止那些私心极重的士绅大户,利用手中丰富的各种资源强占坡地种植油桐,独占以后所产生的利益,县衙对此出台了新规。

油桐、油茶树移栽、中药材种植后,所有权归属于所在地的乡村,将来所获收益由本村全体村民按照人头均分,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取得。

其日常料理由本村担负,各村可按具体栽种数量,从村中雇请不等之人数予以照料,其报酬按每月三钱银子给付。

任何人不得私自非法占用坡地栽种此类作物,违者以盗窃公物罪论处。

这条新规的出台,再一次浇灭了一些乡绅大户试图霸占其中利益的图谋之心,也是孙克敌对乡绅们的再次警告,自此之后,只要是县衙里发布的任何章程,双流县的士绅大户们都是老老实实地遵照执行,再也无人做出阳奉阴违的举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下来,双流县不管是乡绅还是普通农户们,都从这些章程中获益匪浅。

在经过充分的轮种歇养后,原先已有些板结的土地重新变得松软肥沃,不管是种庄稼还是其他农作物,产量都比之前有了较为明显地提高,各家各户单单是种植油菜大豆每年所获收益,早就远远超出了售卖粮食的收成。

要不是后来县衙的强力压制,大多数农户们已经不愿再种庄稼,而是更愿意种植油菜大豆之类的经济作物了。

经此种种,孙克敌在双流县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管是士林官绅还是乡下农民,都对这位年轻有为的知县钦服不已。几年来吏部对双流县的考评也是最佳,这也让县丞杨哲元暗自欣喜不已。

这位有强大背景的知县,五年任期下来后,必定是高升无疑,在此期间,只要自己表现的尽心尽力服,再辅以一些其他手段,那空下来的知县之位,说不定也能轮到自己头上。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在日夜操劳之中,仿佛是眨眼间,孙克敌就任双流县已有四年之久,经过他的实心任事和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使得双流县从城镇到乡村,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全县人口四年间也增加了两千余口,每年上交赋税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而孙克敌寄予厚望的经济作物种植,也终于要在第四年见到成效了。

四年间,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全县油桐、油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六千余亩,这其中,油桐的种植面积占了四千多亩。

而按照孙克敌的计划,随着育苗栽种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五年内,双流县油桐种植面积要达到两万亩之多,将来总面积要达到五万亩这个终极数量,其陆陆续续产生的价值将会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据孙克敌从四海商行得知,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造船数量的急剧上升,桐油的市场价格也是逐年攀升,今年,也就是崇祯二十四年,桐油市价已达到每斤四分左右,并且还在上涨之中。

要是以双流县现有四千亩油桐种植面积,每亩产油量取个低点,按四百斤计算,收购商最少也要给出两分的价格,那就是每亩八枚银币,四千亩就是三万二千枚银币的产值。

而随着每年种植面积以及桐油价格的持续增长,双流县上下从中获取的利润也将会同步递增。

要是孙克敌制订的两万亩目标达成,按照现有价格算的话,也会给双流县带来每年十六万枚银币的收入。

要知道,孙克敌到任前,全县上交赋税也仅仅只有四千两。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十五章 哗变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四十六章 投机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