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

朱由检安排太子去往地方任职,本意是希望朱慈烺尽快成长起来后早一天接班,这个天下人人羡慕的位子他已经不打算坐了。

自从崇祯八年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崇祯二十五年,时间过去了整整十七年。

原本崇祯十七年灭亡的大明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功劳大部分要归在他身上,已经可以称得上功德圆满,正值壮年的他也到了享受人生的时候了。

前世本就是个普通人的他,对权力的欲望本就不强,既然太子已经初俱仁君之像,那他正好乐得清闲。

大明未来的发展道路都规划好了,未来不管是谁做皇帝,只要不是太过昏庸,那就大可以顺着历史潮流滚滚前行,就算有人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新的利益集团也不会让他轻易得逞。

至少目前来看,太子还是然他感到满意的,他创造的这些接班人制度也会继续贯彻下去,中间或许会有新的变化,但他希望都是往好的方向转变。

永王、定王也都分别与前年和去年大婚,迎娶的也是小门小户的普通人家,现在两家人都住在京城里新建的两座王府中,至于他们日常生活是一种什么状态,朱由检并不太关心。

儿女长大成人后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范围,做父母的尽量不要干涉而太多,能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就已经尽责了,其他的不要去过问。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朱媺娖也结婚一年了,前几个月已有身孕,朱由检特意吩咐太医院一名御医进驻公主府,以便随时应对某些突发状况。

据锦衣卫汇报,朱媺娖与钱穆夫妻二人平日里琴瑟和谐,言行举止间透着自然的亲密,结婚一年来从未听说二人有吵架不和的事情,这也是朱由检最感安心的。

朱慈烺、朱媺娖,包括永王、定王,这几个孩子性格脾气都较为和善,与人相处时并没有天家贵胄的架子,这种风气也是为京师百姓交口称赞的。

在皇家这种家风的影响下,京师里达官贵人们的子弟也少有行事张扬暴戾之辈,尤其是近年来,几乎从未听闻有豪门大户欺虐苛待平民百姓的事情发生,整个京师常年处在一种祥和安定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局面正是朱由检最希望看到的。

除了受到皇家的影响外,严格的律法约束以及厂卫的震慑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京城内常年有厂卫以明暗的身份四处巡视,但凡是发现有不法事,不管你出身何等高贵,厂卫都是一律先拿住送入诏狱再说。

就算事后犯事之人请托各种关系,将自家子弟捞出去,但在诏狱里已是吃尽了苦头,出去后借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再犯。

厂卫只认天家,其他人谁的面子也不给,正是有这种超然地位的执法机构存在,京师才会常年保持着井然有序的状态。

朱由检已经把任何时候都不能取消厂卫这一条写进祖训中。

wωω_TTkan_¢ ○

这几年有不少文臣上本提出裁撤厂卫的建议,但统统被朱由检拒绝。

就在去年,被文臣们搞得不胜其烦的朱由检在召集阁臣会商国事时直接明言,永久保留厂卫已写入皇明祖训,以后但有人再提此事,那就会以居心叵测之罪论处。

消息传出后,再也无人胆敢捋虎须,就连向来正直敢言的阁臣李邦华也不再作声。

温体仁致仕病故后,阁臣中李邦华年纪最长,明年也到了致仕的年龄了,前几日君臣闲谈时提及此事,众人也都是感慨万千。

现任内阁中,李邦华与陈奇瑜、范景文、侯恂、杨嗣昌等人之间年纪相差并不大,也就是说,再有五年,这几人都将先后致仕归家,只有孙传庭和卢象升年纪与他们年龄有些差距。

孙传庭将会在十年后,也就是崇祯三十五年致仕,卢象升年龄最小,可以接班首辅再干十年。

十年后,太子也三十五岁了,这个年龄接班最佳,到时候朱由检会禅位,之后便带着周后她们离京,游遍神州大地,饱览华夏各地美景,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朱由检曾经把这个想法明确告知过周后以及太子,周后她们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太子却是诚惶诚恐的跪倒在地,口称自己从未有过与父亲争夺权力的想法,父亲与春秋鼎盛之时禅位,传扬出去以为是他逼迫所致,那样会有损皇家名声。

朱由检笑着坦言,这些话并非试探太子的心意,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从来没有疑虑过太子有夺权之心,只希望太子登基之后善待天下百姓、尽力把国家治理好,那他这个做父亲的就放心了。

崇祯二十六年,阁臣李邦华致仕,第二天,圣旨发出,赐李邦华为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并赠银币三千元。

晋顺天府尹朱大典为阁臣,其职位由浙江巡抚方文接任。

崇祯二十八年,阁臣陈奇瑜致仕,朱由检特赐其为太子太保、皇极殿大学士、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并赠银币五千元。

增补方文为阁臣。

崇祯三十年,阁臣范景文致仕,特赐其为太子少师、文华殿大学士、特晋荣禄大夫并赠银币三千元。

增补陕西巡抚吴甘中为阁臣。

同年,太子结束莱芜知县五年任期返京,并于同年被赐昭仁殿议事。

崇祯三十一年,阁臣杨嗣昌致仕,特赐其太子少傅、文华殿大学士、特晋荣禄大夫并赠银币三千元。

增补朱舜水入阁。

崇祯三十二年,阁臣侯恂致仕,特赐太子少保、文华殿大学士、特晋荣禄大夫把那个赠银币三千元。

增补广西巡抚李怀普为阁臣。

同年,原阁臣李邦华去世,经阁臣建议,朱由检特旨允其配享太庙。

崇祯三十五年,首辅孙传庭致仕,朱由检下旨特赐其太子太保、华盖殿大学士、特晋紫金光禄大夫、配享太庙,其年幼的三个儿子俱恩荫正七品文林郎。

同年,次辅卢象升接任内阁首辅。

增补湖北巡抚温侃为阁臣。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六百三十章 你们锦衣卫都是乡下人吗?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一百章 心安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