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请君入瓮

就听方正化低声奏道:“陛下,奴婢以为,他们是认定此战必胜,因此便想着借机蹭些功劳。”

崇祯皇帝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自己身在局中,一时没明白。倒是这个“东方不败”在边上看得清楚。

不说大明对满清的胜利,一个接一个,就说皇帝都御驾亲征了,肯定不会被满清打败吧?就算不能胜利,也肯定不会有危险。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跟着皇帝一起出征?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已经可以肯定,这些天来,纷纷前来请战的那些武将勋贵,其中一大半,估计就是打着这个主意。

呵呵,他们倒是想得美!以前和满清打得苦的时候,他们就躲边上一声不吭;如今局势好转,自己更是要御驾亲征,一举收复辽东的时候,这伙人就跑出来蹭功劳了。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不由得冷笑,想来蹭劳?老子一个都不准!一群蛀虫!

蛀虫?蛀虫!不知为何,崇祯皇帝想着这个时候,忽然又琢磨了起来,这些蛀虫,一个个吃着大明的福禄,却没几个人能为大明的中兴贡献一份力量。如今今天一个个送上门来,朕怎么都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收拾一顿才行!

按照这个思路,崇祯皇帝便想了起来。让这些蛀虫随驾出征,而后派他们去送死,让满清把这些蛀虫都干掉,借刀杀人?

不好!崇祯皇帝想着,便摇了摇头。如果这样的话,明眼人肯定能看出来,会说自己刻薄寡恩;而且就那些蛀虫的胆子和本事,要让他们去打硬仗,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想出一个办法,又否定一个办法,如此反复几个后,他终于眼前一亮,有了!

于是,在次日朝议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式宣布了下月初御驾亲征辽东的消息。

他铁了心要御驾亲征,而首辅温体仁为首的内阁又不反对,大局已已定之下,武将队列中,就见一人出列,大声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世代食君之禄,如今陛下亲征,末将又岂能落于君后,自当为陛下牵马坠蹬,分君之忧!”

说完之后,他甚至还一下撤下自己的朝服,露出白花花地肉,背向皇帝后继续奏道:“末将的心迹,皆在背上!末将恳请陛下,准末将这一腔报国之心!”

殿前掌管礼仪的御史见他竟然在御前露肉,原本正要喝斥,不过当他看到那人背上所刻时,便没有言语,只是转头看向皇帝,显然是由皇上决断了。

崇祯皇帝还真有点好奇,定睛一看,却见那厮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字!

“……”崇祯皇帝看得无语,这人还真是可以,竟然学起宋朝的岳飞来了。难道他就没想到,这是把自己隐喻为胸无大志的宋高宗了么?

然而,让崇祯皇帝意外的是,在这人亮出他背上的四个字之后,又有两名勋贵出列,或者同样亮背,或者亮手臂,都刻着类似的字,表达他们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豪迈!

武将勋贵队列中,有不少人看到这几个人的杰作,心中都隐隐有点后悔,自己怎么事先就想不到这点呢!要不,等待会下朝之后,自己也赶紧找人纹上几个字?但听说纹字会比较痛,这个怎么办?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那些人的表演,看到武将勋贵队列中那些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冷笑,真不知道怎么开口会不着痕迹,如今却是你们再次送上门来了!

他还没有说话,却见边上护卫的方正化忽然低声对他奏道:“陛下,那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字不是纹上去的。“

另外一侧站着的轮值太监,也就是御马监掌印太监高时月听到了,不由得看了方正化一眼,而后又看向那人的背上,再转头看向皇帝,心中诧异之余,暗道这人真是作死,竟然敢欺君!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一眼那四个字,而后就像方正化没说过一般,就见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声说道:“武将不怕死,则我大明无敌。朕很欣慰,你们有如此忠君报国之心!朕决定,卿等要求,朕准了!”

一听这话,那出列秀字的几个人,纷纷大喜,连忙谢恩,并再次慷慨激昂一番。

武将勋贵队列中,那些先前去请战却未获崇祯皇帝恩准的人,则一个个都看着那几个人,脸上都露出羡慕之意。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崇祯皇帝在这几个人慷慨激昂完了之后,又微笑着说道:“这几天来,朕其实已经见到好些个都想着为国效力,忠君报国的。之前的时候,朕没有同意。可如今想来,既然卿等都愿意随朕征战沙场,马革裹尸,那朕也不能太过绝情,只是有一点……”

底下那些武将勋贵一听皇帝的意思,好像是有所松动了,不由得一下提起了心,一个个都看着皇帝,等着他说出条件。就怕皇帝开出什么条件,太过苛刻,要是亏大那就不好了!

“……沙场征战,刀枪无眼,真要马革裹尸而还,这代价,是否真有考虑过?”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忽然语气又严厉了一点道,“还有,朕对此次御驾亲征辽东,势在必得,因此准备也充分,如若有人作战不力,朕亦要严惩,卿等愿随朕前往辽东的,可想清楚了?”

听到这话,还真别说,有几个武将勋贵立刻就犹豫了。虽然蹭功劳是好事,可要是不小心没小命,那就太不值得了。这样想的人中,还有刚才亮“精忠报国”的那个。

就见这人似乎有点犹豫,可都站出来还秀了一番的人,就算后悔,但也是没有退路的。因此,他犹豫片刻,忽然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马革裹尸,为国尽忠乃是理所当然之事,末将亦不惧矣。然则,末将只有十分本事,如果要末将用上二十分的本事,就有点……有点力不从心了。此事,末将不敢欺君!”

虽然说得有点隐晦,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听出来了。这人的意思是他就一点本事而已,如果要让他去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比如单枪匹马,百万军中去取奴酋的首级之类,他实在是做不到的。

其他人也听出这个意思了,他们也有这个担心,纷纷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会怎么答复这个事情?要是实在太过危险,那不如找理由不去算了!

崇祯皇帝扫视着这些人,脸上带着微笑,大声说道:“编练新军,朕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此次和满清之决战,朕自然是要用其为主力,如此,才不负朕之所望。不过也是如此,物资军备方面,朕都是要优先供应新军,诸卿可能理解?”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这次御驾亲征,新军是主力,这是皇帝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目的其实就是用来对付满清的。硬仗,大战,都将由新军顶上。

那些武将勋贵听到这话后,顿时一个个都大喜。不要自己去打硬仗就好了,至于物资分配,在皇上面前,他们还不敢伸手。否则这位皇帝可不是泥菩萨,之前晋商、东南商人,还有江南那边连带的地方官员,都被抄了无数家就是榜样。

他们这么想着,欣喜地还没来得及恭维,就听崇祯皇帝又在那说道:“朕考虑卿等有不少久不带兵,或未曾上过战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因此,朕准卿等自带家丁出征。”

自从皇帝开始编练新军开始,家丁制就从京营这边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随着边军的军饷补发,各地边军也不允许存在家丁制,不过这个有期限,允许边军有个过度期。

明末的家丁,可以算是军中精锐了。崇祯皇帝允许这些武将勋贵把自己府里养着的家丁带去战场,是让他们能多一份安全保证,能多一份立功劳的依仗。

这些武将勋贵一听皇上主动提出,这么为他们着想,顿时,一个个都非常激动,原本犹豫着要不要蹭功劳的那些人,也纷纷跟着出列,都向崇祯皇帝慷慨激昂地陈述起来。

“陛下,末将恨不得吃满清的肉,喝满清的血,此次出战,必定奋勇杀敌!”

“末将早就想去收复辽东,只是苦于年龄有点大了,如今身体调养得当,老当益壮,定能阵斩满清大将!”

“陛下,末将一定尽力,杀光满清,为我大明百姓报仇!”

“……”

听到底下乱哄哄地表态,崇祯皇帝按着性子等了一会,等他们说得差不多后,示意了边上一下。顿时,“啪啪啪”地静鞭响起,现场立刻又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这时收了笑容,脸色变得严肃了一点,带着点威严说道:“只是朝廷还不富裕,朕原本的打算,是只领新军出征。如今卿等非要精忠报国,朕也准了。但如此一来,粮草物资就会紧张。为不耽搁此次大战,不影响朕御驾亲征。诸卿随驾出征的物资费用,须得自行承担。当然,如有战功,朕亦可酌情从重赏之。如果诸卿对此没有疑义的话,就到兵部报备出征事宜。”

听到这话,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的武将勋贵们,都不由得楞了下。这随驾出征辽东的物资粮草,竟然还要自己筹备,这可是要不少钱的啊!

不过皇上也说得明白了,朝廷物资不足,皇上一开始也确实没有想让他们随驾出征的。之前的时候,皇上都已经拒绝了好多人的请战。很显然,确实是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要不然,军队多多益善,打下辽东的把握就会更大,皇帝自己也会更加安全。

虽然能想明白了,可一想起自己要负担一大笔物资粮草,顿时,他们心中就纠结了。不过想着好不容易让皇上答应了,而且辽东满清一灭,再要有这么大的军功,又还能去哪里找?再想想皇上说要是立功的话,奖赏也会加重,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的心中顿时就又活跃了起来。

崇祯皇帝此时面无表情,冷冷地看着这些武将勋贵在那计较得失,心中充满了鄙视之意。不过他也不急,就在那等着。挖好了坑,就不怕你们不跳!

果然,那些武将勋贵在心中纠结了一阵后,大部分人,还是同意了皇上的说法,就当是先出血,回头再捞回来便是。

见此情况,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似乎很开心还是有这么多武将勋贵能为国效力,精忠报国。就听他当众宣布道:“如此,朕御驾亲征,决定兵分三路。”

一听这话,不少人心中顿时一惊,怎么又分兵了?以前万历年间,不就是分兵五路,被建虏各个击破从而导致了建虏在辽东的势不可挡!

然而,还没有人反对分兵,就听到崇祯皇帝已经继续在说道:“朕所领主力,由南往北,攻城拔寨,把满清的城池一个个都打下来,消灭满清,收复辽东。不过为了防止满清逃窜,朕决定下旨给归化总督,令其领军从草原出征,务必保证满清残余不会逃窜去草原。如有此等情况发生,务必追击消灭之。”

“其二,满清残余还可能逃去朝鲜,因此得另外派驻一军,驻防鸭绿江边。如果满清残余想逃入朝鲜的,务必挡住,令其不得过了鸭绿江。”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向那些武将勋贵,严肃地问道:“朕的意思,就是让卿等背靠鸭绿江,防备满清残余逃入朝鲜,只要不让满清残余逃入朝鲜,便是大功一件,如此,可否?”

听到这里,满朝文武才明白皇帝所谓的分兵三路,其实从根本来说,还是皇帝所领的主力为一路,其余两路,只是配合而已,和当年的分兵五路,多少还是有区别的。

他们这些人,并不知道满清那边的实际情况,而崇祯皇帝心中的打算,也基本未对别人说过,因此,他们衡量了一番之后,纷纷大喜,全都大声表态以圣命是从。

感谢希望天庭的打赏!

326 找后门救人661 拐了拐824 居心叵测(第三更)68 杀骆斩袁1259 朕付出的代价会很高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185 不以赚钱为目的么76 昌黎做得很好527 脑袋担保817 皇恩浩荡(第三更)593 还很幼稚1275 绝子绝孙939危机中的机(第三更)739 陷阱1089 明军来了509 筹划洞吾(第四更)524 乱象1046 一句话的作用729 夜袭盖州426 美女自然也是数不胜数516 流血又流泪(第三更)808 老子天下第一1028 不愧是邓子龙孙子768 这个主意好(第三更)746 扰乱军心110 雷声大雨点小1245 忠烈侯并左都督1195 契约精神686 误会了663 为了肥沃的土默川,干1152 你也不配当这国子监祭酒(加更)1274 天皇呢?241 马张是你245 谁敢放肆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195 重点608 来自沈阳的告诫1324 风雨欲来547 强者为王383 明国见闻326 找后门救人1046 一句话的作用35 你们想多了318 汉奸之计(第三更)903 谁敢乱来!386 攻城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1093 朝鲜定也216 销毁还是拍卖735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612 处罚(第五更)496 坚持1244 婚书952 内讧26 通州乱局816 绝望1265 短板291 家世背景终归会用到79 空城计338 新军炮营(第四更)410 死战791 打赌1195 契约精神162 大快人心(第三更)358 清丈土地733 没法再要脸750 朕应该也能看到登莱巡抚的首级了101 明军的动向8 皇帝发疯48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三更)1262 都忘记这号人物了53 激动的刘兴祚437 情况有变557 我敢赌(第三更)323 国家民族的意识527 脑袋担保54 朕要一块算账392 张定国的招供1098 好大的手笔187 第一个被踢出群285 朝鲜义兵的欢呼1207 去山东961 说明身份843 陛下都看着呢!494 奇葩的接头暗号(第四更)1125 不要再做白日梦了578 紧张了(为舵主加更)392 张定国的招供88 年轻毛躁的性子没变41 沽名钓誉1264 幸福的烦恼1044 期待的一战622 复社1268 做一个有用的人1328 沙贾汗的笑904 冷面阎王731 大清万胜(第三更)275 大明建设银行986 归来25 国丈周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