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商人(二)

许八郎、杨炼和张玉虎便站在大殿的中央,看着大楚朝堂上的这两方的争斗,虽然对于鲁阳军的去留、以及归谁节制并不关心,却也可以看出来,皇帝实际上是对宰相尉迟俭有着一定的戒心,当然,也对尉迟俭有些畏惧。

许八郎也知道,尉迟俭是顺昌皇帝的国舅,尉迟俭的妹妹尉迟仁如今可是皇后。

顺昌皇帝作出了决定之后,又看了看站在下面的许八郎三人,这三个虽然是过来朝贡的,但是如今太平寨也并非是他大楚的国土,他们也并非是他的臣民,便不算是外邦的使臣,如今在来开封的路上还被大楚禁军假扮成匪徒抢劫,这件事也实实地丢尽了大楚朝的脸面。

“尹爱卿!”顺昌皇帝又道:“在那三支禁军未离开京城之前,还是先由你来掌管,尤其是要查清楚那些假扮成匪徒抢劫的官兵,并且一定要纠出其幕后的指使!”

顺昌皇帝自然不会错过这一个可以利用来打击尉迟家势力的机会,这意思已然十分得明白,便是连许八郎也听得出来,他是想要让尹凯将那些属于尉迟系的禁军将领,应该撤换的撤换,应该判罪的判罪,然后再安插自己的人。

尉迟俭心中暗气,立即反对着道:“陛下,北方的战事未歇,京中的军政事务不宜轻动,有可能会起连锁反应。若是燕京之战,大楚能够夺取燕京城还则罢了,若是败了,只怕契丹人还会举兵南犯,若没有禁军及时顶之上去,只怕大名之祸还将重现。”

顺昌皇帝一愣,道:“如今可是尉迟义领兵,那可是天下公认的战神,呵呵,尉迟义还会败吗?”

尉迟俭恭敬地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从古到今,还很少有常胜将军,便是尉迟义也有打败仗的时候。”

此话也便是由尉迟俭的嘴里说出来,若是从别人的嘴里讲出来,尹凯和顺昌皇帝一定会以为他是在攻击康王了。

顺昌皇帝再一次求救一样得看向了尹凯。

尹凯只得道:“宰相所言,虽说也是不错,但是如此多的禁军长时间盘踞在京城近处,的确有些不妥,便是北地再出祸患,也可以令他们由驻地赶往,又何必非要从京城北上呢?”

“是呀!是呀!”顺昌皇帝连忙道:“还是按刚才既定的方针行事,令其各回各地!”

“陛下!”尉迟俭已然有些大声了起来:“国之军事,从无小事,这般变换,也定然会令那些将士们心寒,若是激起兵变来,只怕再无安宁之日了。”

尉迟俭这是在警告着顺昌皇帝,他如今便是要孤注一掷,不愿意这三支军队便这样被顺昌皇帝夺走。

“若照宰相所言,难道那些假扮劫匪的事情也不追究了吗?”尹凯反问着。

尉迟俭看了他一眼,道:“此事既然发生在开封府,就应该由开封府的府尹来查办,又何须尹大人操持呢?”

尹凯也有些生气,道:“宰相大人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开封府尹有多大的权力,敢于管理军中之事呢?”

尉迟俭道:“可以令兵部与枢密院两方会同开封府查案,查出来的什么,就是什么,又何必劳烦京城防御使的大驾?”

一时间,尹凯有些气短,若是那三支禁军不归他来管辖,他的确没有查处的权力。

听着尹凯与尉迟俭的争吵,顺昌皇帝心里明白,这是尉迟俭在与自己较劲,看来,今天他想要调动那三支城外的禁军之事,是不容易办得到的,他当然可以强行下诏,但是,这个诏令只怕也出不得皇宫,便会被尉迟俭为首的诸位大臣谏劾回来。

大楚朝的开国皇帝楚太.祖,为了防止子孙荒乱无道,特意制订了一条大臣可以谏劾皇帝的制度,甚至可以弹劾皇帝。当然,便是没有这些制度,以如今顺昌皇帝手中的权力,也是令不出京城的。如今他若真得与尉迟俭闹翻,他当然可以下令尹凯强行将尉迟俭抓起来,甚至于将之斩杀,但是一起到北地还有尉迟义领着重兵在外,一旦尉迟义真得转兵南下,那可并不是颜毅引契丹人围大名城那么简单,到头来肯定直入开封城,改朝换代了。

“好了!好了!”顺昌皇帝终于还是服了软,道:“朕已知尉迟爱卿之意,那三支禁军可以暂时不调回原处,等北地战事平息之后再作定夺。只是兵部并不能有效节制这三军,还需要有一个人来统领,最其马也需要整治一番,不然他们便真得与流寇无别了!”

“陛下!”尹凯马上道:“臣以为,臣保荐郑王来担任这三军的统领!”

这个时候,尹凯也不希望这三支尉迟系的禁军,在开封城外虎视眈眈,既然尉迟俭如此强烈地反对把这三支禁军拨到他的麾下,那么推出郑王来,也许是最合适不过的。

信昌皇帝眼前一亮,马上点着头道:“也好,如今郑王正赋闲在家,便由他来担任京城防御副使一职,统领这三支禁军在京城外面与城中的三支禁军呼应,可保京城内外无虞。”

“是呀!”尹凯看了尉迟俭一眼,也跟着道:“若是由着郑王来查办此案,也无人敢于设阻,相信一定能够查得水落石出。”

这一次,尉迟俭也无话可说,他此时,的确提不出任何一个人,比郑王赵克更适合统领这三支禁军的人,而这三支禁军若不转回原地,留在京城附近,那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统领的,兵部与枢密院,也只是调兵的机关,并不适合对他们进行统领。

见到尉迟俭没有吭声,顺昌皇帝马上决定着:“好,就着令郑王一并查办此案!”

这一次,许八郎算是开了眼,已然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大楚朝堂上的针锋相对,权力互争,也难怪顺昌皇帝这般得优柔寡断,遇到了尉迟俭这般强势的宰相,他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到这个时候,顺昌皇帝才把目光投到了许八郎的身上,他原以为许八郎向他抱怨的这一事,正好可以成为整治尉迟系军队的一次机会,却又想不到尉迟俭会这般得反对。想一想,当着这么几个外人的面,看到他们殿堂上的争斗,却也是一种丢脸,还是要将之尽快地打发出去。

“许寨主,今日,你们太平寨所贡的三样贡品,朕甚是喜欢,既然来到了开封,那么便可以在这里多呆些日子。”说着,对着户部尚书道:“刘爱卿,往府库取千两黄金赏赐与许寨主!”

“诺!”户部尚书刘跃应声回答。

“谢陛下!”许八郎也忙叩谢。

许八郎心下里高兴,他的这三样贡品,便是拿到市场上出卖,也卖不了一千两的黄金呀!看来,这一次到开封来朝贡,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第420章 商人(五)第295章 火器(五)第445章 三攻(五)第46章 招安(一)第363章 搅局(三)第一章惊变(一)第334章忍谋(四)第456章 请罪(一)第290章朝论(五)第180章 京城(五)第390章 情殇(五)第5章 逃亡(五)第375章 合战(五)第244章苦(四)第72章 孟州(二)第173章 朝斗(三)第11章 鬼骑(一)第266章复仇(一)第10章 康王(五)第282章 破城(二)第424章 内弟(四)第62章 瓦桥(二)第389章 情殇(四)第123章 离合(三)第311章 地雷(一)第308章斗智(三)第290章朝论(五)第423章 内弟(三)第150章 条件(五)第264章帝崩(四)第114章 玻璃(四)第237章突变(二)第441章 三攻(一)第160章 焰火(五)第43章 排座(三)第349章 持战(四)第419章 商人(四)第256章寻(一)第40章 夺巢(五)第192章 谋夺(二)第110章 秋收(五)第275章 保州(五)第172章 朝斗(二)第502章 复仇(二)</p>第481章 喜事(一)</p>第116章 晋阳(一)第31章 选妇(一)第281章 破城(一)第295章 火器(五)第173章 朝斗(三)第70章 谈判(五)第196章 卧底(一)第322章风云(二)第504章 复仇(四)第201章 燕京(一)第346章 持战(一)第433章 织布(三)第60章 规划(五)第76章 偷寨(一)第78章 偷寨(三)第42章 排座(二)第380章 安身(五)第427章 和约(二)第499章谋略(四)第426章 和约(一)第336章求证(一)第211章 花节(一)第367章 复地(二)第378章 安身(三)第503章复仇(三)第398章 抢亲(三)第475章 换天(五)</p>第188章 喜事(三)第397章 抢亲(二)第324章风云(四)第392章 对峙(二)第165章 金刀(五)第316章擒王(一)第496章谋略(一)第273章保州(三)第4章 逃亡(四)第459章请罪(四)第503章复仇(三)第425章 内弟(五)第268章复仇(三)第221章 陌路(一)第121章 离合(一)第139章 过年(四)第122章 离合(二)第187章 喜事(二)第414章 朝贡(四)第424章 内弟(四)第167章 乘龙(二)第183章 明约(三)第430章 和约(五)第324章风云(四)第145章 团圆(五)第233章谜局(三)第411章 朝贡(一)第169章 乘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