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为什么会败?

(收藏,票)

不管陈冬生因为什么原因决定攻打朝鲜,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东北军的两万大军的的确确跨过了鸭绿江,一路上杀气腾腾的朝汉城扑了过去。

因为这个时候的交通问题实在太让人心寒,加上此时已经是初夏时节,天气虽然说比寒冬时期要好的多,但是行军期间那下了几场雨却让包俞有想骂娘的冲动,从丹东跨国鸭绿江后,东北军就顺路占领了鸭绿江口的义州,随后一路南下。可是那场雨却把原本都是土黄路的官道给弄的不成样子,一个个东北军士兵的草绿色的军衣都变成了黄色,严重影响了包俞所部的行军速度,本来打算来个突然南下,希望在朝鲜汉城的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平壤,以平壤为支撑,先占据有利形势后在攻打汉城的清军。

可是这个让包俞想要骂娘的天气却让东北军的动作迟缓了好几天,等到第四师的前锋看到平壤的时候,平壤上面已经是驻扎着从汉城急急忙忙赶来的袁世凯所部了。

第四师的前锋是有一个营的部队,当下也不敢强攻,只好等东北军主力赶到。可是出乎第四师这个前锋营的营长意外的是,平壤内的清军没有说加紧备战,而是几千的淮军,一涌而出,企图消灭这一千多的第四师前锋营。

而这担任前锋营的第四师一团下属的这个营的营长确是以前第一师的人,作为曾经在东北军主力部队待过的他,心中对淮军的反应完全没有一丝丝的害怕。

看到淮军的几千人要扑过来后,他下的命令不是马上撤走,而是就地抵抗,期待援军,他想的其实也不错,已自己的这营为诱饵,吸引住平壤的淮军,只要东北军的主力一到,那么这出城的淮军就已经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何况,出了城的淮军总比缩在平壤城内要好打的多。

可是,在第一师待久了的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他带领的并不是原来的第一师,甚至都还不是一支老兵部队,而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这个营长中想象的那么大。

虽然第四师一团的这个营快速的按照他们营长的命令构筑阵地,但是可以看的出来,这些年轻的士兵们即使在老兵的带领下,在看到大队大队的淮军士兵操着整齐的队列向东北军的阵地冲击的时候,子弹不断的掠过自己的脸庞,甚至可以听到子弹掠过是带起的嘶嘶声。就一个个吓的脸色苍白,腿脚发软。

如果说这一场战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中很大原因都是之前的东北军胜利的实在太简单,以致东北军的老士兵军官们对于淮军的实力有点看小了。

当淮军进入到双方的射程时,场面就开始变的混乱起来,好在这出城的淮军并没有火炮,也许是他们认为,三千多人的淮军去收拾只有一千人的叛军,即使在没有炮火的支持下也是能够轻松完成。

在淮军靠近东北军阵地五十米以前,带队出来的淮军将领甚至已经可以看到胜利后,袁督军给他许诺的那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了。

可是当他们靠近五十米后,在后面督军的淮军将领听到了前面阵地上发出的一声声爆炸声的时候,就有点感觉不妙。他很清楚,这不可能是自己这边的火炮,在朝鲜的淮军中一共也就不到十门的火炮,这还是不久前袁督军花费了大量的银子才从水师那里弄来的,现在那些火炮都好好的待在平壤,根本就不能出现在这里。

可是那爆炸的声音却实实在在的不断传到耳边,猛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同僚说过。东北叛军有一种很奇怪的东西,黑黑的,东北军一把它们丢出来,落地后就会爆炸,这玩意,不比火炮差上多少。

现在的他已经很肯定,东北军用的就是这个东西,现在的他想逃,可是想起那袁世凯许诺的那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他就心定了下来。全力攻击!

手榴弹,而且还是假冒伪劣的手榴弹的确给淮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是人数上的优势,加上士兵的素质,使得五十米的距离并没有阻挡淮军的步伐,当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的淮军终于攻进东北军阵地的时候,东北军的阵地终于崩溃了。

东北军的新兵们即使面对长官的枪口也不愿意调转头和淮军战斗。肉搏发生后,局面就更加控制不住了,一千多装备和和淮军相差无几的枪支,而且还有着手榴弹(即使是伪劣手榴弹)东北军新兵,面对着三千多人的淮军,连淮军的第一次冲击都没有抵抗住。这不能说是一个悲哀,因为同样的,淮军的战斗力也高不到那里去,至于为什么会遭受如此惨败,原因实在太多了。连陈冬生事后都说,这是一场错误的战斗。

战争的胜败是没有必然的结果,偶然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战争。

一千多人的东北军士兵溃散后,只逃回去了三百多人,其余不是战死或被俘就是逃跑当良民去了。

当包俞见到那个带着三百多人逃回来的前锋营的副营长的时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中耻辱的感觉,当初在三河镇的时候,他带的那个营也只剩下了几百人,而这次,同样的,也只剩下了几百人,难道自己就不能胜利吗?就算胜利也要惨胜吗?

气急之极的包俞下令全军加急赶路,他手下的部队遭受了如此的惨败,身为主官的他不单单是面子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自己以后在东北军中的未来,只有在下面的战斗中取得重大的胜利,才能洗刷他的耻辱。

第四师和暂时归为第四师所属的第二师三团在全军加速的情况下,终于在半天后赶到了平壤城外。

包俞并没有看到这次的淮军和之前的面对东北军前锋一样出城迎击,而是只看到了平壤城墙上旗帜招展,一幅据城死守的样子,尽管包俞心中的怒火很大,但身为一个东北军中的一个高级将领,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在一开始,他只是派出了小股部队前去试探一下,试探淮军的真正实力。

而大队人马都在休息备战,准备即将到来的攻城战。现在的东北军攻城战可以说已经打了还很多次了,基本上在没有大炮支持的情况下,都是火力支援外加zha药包。当看到平壤那并不高大的城墙的时候,包俞相信,只要淮军的实力没有突然增大,那么自己拿下这平壤不过是几天的事,而那下平壤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平壤城内的淮军。他们才是重点。

可是就在包俞策划着等下怎么攻城的时候,前去试探的那个营队却报信说,他们已经拿下了平壤,城内的淮军已经那个离去,只剩下了那些朝鲜军队,而那些拿着大刀长枪的朝鲜军队看到杀气腾腾的东北军的时候,连抵挡片刻的勇气都没有,直接做了面子上的抵抗后,就打开城门投降。

这下,让包俞郁闷吐血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次所面对的淮军并不想以前遇到的那些一样。看来这场的朝鲜争战会很有意思。

(ps:前面第二卷三十三章出现关于袁世凯的BUG,已经修改)

第34章 第一次海战第34章 第一次海战第41章 众多的皇子们第34章 抵达吉林第24章 第四次扩编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35章 分拆盛京制造局第87章 仁川之战第45章 躲避尴尬第11章 合击第8章 大势所趋第50章 潘盛安的选择第16章 卖身为奴第63章 成婚第81章 俄国插手第37章 协议=利益第42章 石油第51章 进军金华镇第41章 东北地主第35章 分拆盛京制造局第67章 称王通电第18章 帝国的后宫第79章 卖国-救国第47章 疯狂第16章 帝国外交第43章 立储第23章 马克沁机枪成型第15章 继续前进第29章 换点口味第39章 清廷的反应第22章 大战第48章 冒牌手榴弹第24章 第四次扩编第69章 温情第46章 疯狂第48章 俄国革命第16章 帝国外交第25章 风满楼第92章 杀人利器—重机枪第82章 日本的动作第62章 满清投降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46章 金华镇第44章 郭雪第21章 东北有后第13章 被抢了第3章 是威胁还是机会第3章 整编计划第29章 吉林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56章 李鸿章的烦恼第55章 两个计划第29章 换点口味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24章 山雨欲来第37章 政治中心第8章 大势所趋第45章 “海风计划”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39章 清廷的反应第43章 立储第94章 确定战略第14章 新时代始第40章 西狩第26章 初步决定第49章 林家村之战第73章 伯乐和马第45章 西逃第25章 风满楼第46章 叛徒第21章 埋伏第23章 帝国土地法令第38章 没钱没兵第41章 东北地主第16章 帝国外交第51章 进军金华镇第42章 南下第14章 夜战第28章 钱这东西第87章 仁川之战第18章 盛京防御战第6章 牛角山第29章 换点口味第18章 大战前夕第32章 呼声第36章 沵古第3章 整编计划第63章 成婚第14章 认父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5章 进攻两江第25章 风满楼第77章 读书人第11章 官军来缴第30章 感叹和流水线第27章 卖身第26章 德国的合作第18章 大战前夕第76章 强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