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口问题

在认识到面对的淮军并不像以前的那些清军一样的时候,包俞就显得有些谨慎了,在占据了平壤以后,连续扫平了平壤周围的地区,并极力稳定了后路,以确保从东北支援来的后勤供应。

在继续进军的这一点上,包俞派出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稳打稳算的已平壤为中心,构筑起一道战略防御线。

对于这点,不但第四师的其他官兵不理解,就算是袁世凯也是理解不了,原本以为激怒之下的东北军在拿下没有防御的平壤后就会一路南下追击而来的他,就已经做好了埋伏,就等着给急忙南下的东北军一个迎头痛击。可是包俞的这番谨慎的举动让袁世凯的计划流产了,不得已,袁世凯是淮军有放弃了打算打东北军埋伏的打算,而是直接回到了汉城,一方面继续想北洋,朝廷求援,一方面也做好了坚守汉城的打算。

目前可以说,朝鲜的局势已经僵持不下,而包俞这样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已经失败了几次的他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这次他领军南下,可以说是陈冬生给他的一次机会,一次唯一个机会,如果胜利了,那么他在东北军中的前程就会变的光明无比,但是如果失败了,那么他不但失去了继续上升的机会,说不定,暴怒之下的陈冬生会直接撤了他的职,任何一个得到了权力的人,总会特别珍惜手中的权力,并想办法继续增大权力,失去权力,这是对于任何一个身处高位的人都不能接受的。而他包俞就不能接受。

所以,包俞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必须谨慎。在稳定了平壤之后,他才的挥军南下。而这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突袭的先机,变成了和淮军的硬拼。

就在东北军在朝鲜和淮军僵持不下的时候,东北却又发生了一件让陈冬生头痛无比的事情。东北境内的满人动乱。

东北在满清入关以后就禁止汉人入关,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东北中满人可以说已经占的非常的大,虽然东北军并没有采取对满人的特别措施,但是满人从东北军占据盛京后,就开始变的不安分起来。

原因有很多,主要的还是因为现在的东北军要做的是推翻满人在东北的统治,而身为满人的他们就自然会反对。

一连几场的小规模动乱就发生在东北的各地,而东北军也是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措施,对于反对者,从来都是大刀加子弹。所以,虽然有动乱,但是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没有很大的麻烦,但是当陈冬生得知的时候,却引起了陈冬生的注意,现在的东北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处境,如果满人的动乱加剧的话,面对内忧外患的东北军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

为此,他找到了欧阳天他们商量,军队的说法很简单,坚决镇压,绝不手软,对于叛乱者律杀之。而欧阳天的话就比较缓和,对于坚决叛乱的和头领人物采取坚决手段,如果是下面的普通满人百姓,则愿意服从东北军的就不管他们。对于这一点,陈冬生都不以为然,这些建议可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东西。现在问题的根本在于怎么防止满人的动乱,而不是说满人动乱后采取的方法。

就在陈冬生失望之极,还很少参加这种会议的郭丰台却说了一个让陈冬生非常动心的一个建议:那就是人口

郭丰台的想法就是:通过从关内迁入大量的人口,来增大东北地区的满人与汉人之间的比列。同时把满清皇族的土地都分给下面的普通旗人。

这一个可以说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案从郭丰台一说出来,陈冬生就意识到了这个建议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陈冬生都没有注意到人口的问题,现在的东北人数可以说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指数。方圆百里的地方经常件不到人,东北的人口少,也造成了东北军士兵的招收困难,也导致了东北军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征兵。而这样的话,对于东北的本地农业可以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很多的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口。所以当郭丰台说出这个不是很详细的方案后,陈冬生就决定采取人口策略。同时,也让陈冬生对于郭丰台的感觉好上一层。

经过详细讨论后,东北军的人口策略终于出台:

一、大力从关内的河北,山东等地吸引无敌农民来东北。

二、对于来东北的农民免费赠送土地,不过,这都是要他们自己扩荒的土地。

三、对于有能力的外来人才,通过考核后,将可以担任东北各地的公职。

四、对于本地的农民,部分满汉,一律容许他们开荒扩大耕种面积。

五、把满族皇庄土地分发给普通旗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决定为辖地内的农民免征收两年的税收。同时外来东北的农民将可以获得五年的免税的条件。其实这免税的措施对于东北军来说损失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个时候的东北的农业并不是说很发达,简直就是一个北大荒,真正成为粮仓乃是东北开发后。

对于这些人口的措施,陈冬生可以说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移民的部门。

但是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由于中国人的那种根生蒂固的乡土思想,想要让他们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北荒大地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稍微有点能力的人,甚至说还没有到要饿死人的地步,他们都不会轻易的离开家乡。即使他们想去东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要出关的话,由于东北军正在和清军在锦州一带地区对持,战乱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何况还有清军的封锁,要想突破封锁到达东北军控制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即使是这样困难,陈冬生还是严令移民部要不惜代价做好移民的工作。

同时,也为了能让移民能够避开清军的封锁,东北特地把要移民的人从山东,江浙等地装船运往东北。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题外话。

现在对于东北军来说,人口政策在短时间内还起不了作用,唯一能有作用的就是,采取分化了满人中贵族和普通满人的政策,通过对满人贵族的坚决打击,同时把他们的田地财产都分给那些普通的满人们,使得他们因为利益产生对立。在任何时候,利益总是一个牵扯到很多问题的核心。有了利益的存在,那些闹事叛乱的满人贵族们已经和下面的普通旗民产生了对立,也就不会拉上那些普通的旗民进行叛乱。

同时,东北军对于那些叛军闹事的满人采取的坚决镇压的手段,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北中几乎所有有点分量的满人贵族都被东北军控制了起来。

一开始……

第53章 慈禧和光绪第46章 世界大战(上)第26章 初步决定第19章 熊本师团第31章 第四师第69章 温情第42章 石油第21章 东北有后第24章 第四次扩编第17章 情况危急第74章 当今之势第1章 第一战第5章 钱粮危机第67章 称王通电第46章 世界大战(上)第29章 吉林第3章 三河镇第8章 汝南之战(续)第43章 战初第3章 是威胁还是机会第5章 进攻两江第1章 第一战第9章 汝南之战(续二)第44章 锦州危急第10章 打秋风第10章 战始第19章 熊本师团第38章 没钱没兵第45章 大战来了第61章 战后续第42章 南下第32章 雪…女人第44章 郭雪第28章 扩大会议第46章 世界大战(上)第8章 俄军援军第89章 夜战——炮击第19章 熊本师团第14章 新时代始第8章 大势所趋第15章 土匪进城第3章 整编计划第12章 大胜而归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20章 帝国的过去第2章 很多人都烦第46章 疯狂第42章 最重要的两件事第34章 第一次海战第22章 压俄制日第8章 汝南之战(续)第17章 情况危急第21章 东北有后第22章 帝国的未来第41章 别无选择第11章 长春之战第7章 我发财了第67章 称王通电第18章 大战前夕第16章 卖身为奴第44章 淮军一代名将第19章 帝国银行第40章 帝国近卫军第4章 “秋风计划”第5章 进攻两江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33章 教育和大战将发!第28章 钱这东西第37章 混乱的攻城战第29章 光绪捅了马蜂窝第29章 吉林第59章 第一团和冯国璋第40章 西狩第43章 迫击炮第17章 造船厂第34章 抵达吉林第37章 协议=利益第8章 俄军援军第58章 梅森虎叛变?第26章 德国的合作第27章 给我吐出来吧第44章 郭雪第42章 最重要的两件事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吗第30章 感叹和流水线第34章 贪污的后果第12章 汝南之战第9章 汝南之战(续二)第39章 第五军-钟佩第4章 包围第10章 琴声第8章 大势所趋第31章 第四师第2章 很多人都烦第27章 何进与郭丰台第78章 盛京学院第43章 迫击炮第42章 四个人的事第17章 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