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

18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很多国家经历了两次下跌(1873~1874,1876~1878),共五年!美国造船下降2/3,铁路股票跌去60%,47000家企业破产;德国机器制造开工率只有30%,股票下跌一半;英国资本输出下降82%。

现在是1878年,吉特迈机床厂的老板弗雷德里希·吉特迈正在车间工作,工厂大门口驶入一辆豪华马车。六匹高大的汉诺威马拉着一辆精制而又大气的黑色马车停在了工厂的院子里,车门打开,一位西装美女缓步下车。这气场一下子把弗雷德里希·吉特迈镇得有点儿懵逼。

“吉特迈先生,您好。”美女的声音很甜美。“我是弗雷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的助理,爱娃·亚当丝。”

“你好。”吉特迈有点儿不明觉厉。

“弗雷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的父亲就是克虏伯集团的总裁。” 弗雷德里希·吉特迈一下子就明白了来人的身份,克虏伯在德国那是无人不知,绝对是顶流大老板。眼前这位美女是克虏伯儿子的助理。吉特迈自然的认为对方既然是克虏伯的人,那就代表了克虏伯集团。

“小姐,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弗雷德里希·吉特迈觉得双方差距过大,有点儿搞不清对方的来意。自己的工厂是采购过克虏伯的钢铁构件,但是都是现款现货,没有经济纠纷。而且以吉特迈公司和克虏伯之间的交易金额,不至于能让小克虏伯的助理亲自上门。

“吉特迈先生,这几年您的生意好吗?”助理小姐的眼神特别诚挚。

“就那样吧,你有业务介绍?”吉特迈心底清楚,这几年经济危机,业务下滑,他的工厂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有好几次他都想把工厂卖了,但是全世界的经济都不好,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买实业。所以,还得吉特迈自己苦撑。

助理小姐关切的问:“是这样的,这几年经济危机,整个机床设备行业都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工人失去工作。随便问一句,吉特迈先生,您的工厂还有多少工人?”

“没什么人了。”吉特迈没好气的答道,现在厂里除了他自己,就剩下一个熟练工。

“越来越多的工人没有工作,现在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了。”助理小姐继续说:“克虏伯先生(这里省去了全名,并没有指明是哪个克虏伯先生)准备联合机床设备行业,一起抵抗风险,振兴机床行业。”

吉特迈有些疑问:“怎么振兴行业?”

助理小姐回答:“克虏伯先生想要联合大家,按照不同产品,例如:车床、镗床、铣床、磨床、冲床、剪床、锻造机等,制定行业价格,减少恶意竞争。然后利用克虏伯公司的销售网络,统一销售。”

减少同行比价,这当然好。但是统一销售,就把销售权让给克虏伯了。吉特迈心里衡量,克虏伯公司的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在国外也有很多销售点,把销售权交给克虏伯虽然受制于人,但是有可能真的会不愁销路。

“吉特迈先生,您可以和克虏伯公司签订协议,如果您愿意让克虏伯公司销售贵厂的产品,我们承诺每年销售额递增50%。”美丽的助理小姐声音充满诱惑:“这里有一份销售协议书,您可以签两年试一试。”

“我需要付出什么?”吉特迈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助理小姐微笑着说:“股权分红35%,也就是35%的利润。”

“太多了!”虽然吉特迈做好了对方狮子大开口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助理小姐提出的条件震惊了。

“如果销售额没有达到目标,克虏伯所分得利润,可以在协约结束时全额返还。”助理小姐看起来非常诚恳。

“但35%还是太多了!”吉特迈的心情有所缓和。

助理小姐并没有提减少股权分红,而是问道:“那您希望销售额每年递增多少呢?”

吉特迈顺着助理小姐的话说:“80%,我要销售额每年递增80%。”吉特迈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

“您要价太高了,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克虏伯公司只做有把握的事情。”这次轮到助理小姐了。

吉特迈的语速很快:“您要这么高的分红,那就得做出好的成绩。”

“吉特迈先生,您说得对,多劳多得才是合理的。” 助理小姐提议:“您看这样行吗?我们承诺每年的销售额递增70%以上,股权分红设为销售额增长率的一半。例如,每年销售额增加70%,克虏伯的分红就是35%,假如每年销售额增加80%,那克虏伯的分红也相应增加为40%,这样好吗?”

吉特迈的反应很快:“假如每年的销售额增加200%,那克虏伯就拿走100%的分红,我一分钱都赚不到了!”

“那您可以加上一条,不管销售额增加多少,您至少占一半分红。”助理小姐挺为他人着想。

吉特迈并没有马上答应,他还在犹豫不决。

助理小姐并没有催促,而是递上了一份晚宴请帖。“这几年您的业务如何,您一定比别人清楚。过几天克虏伯先生会举办一次联谊会,到时国家高层也会出席,还邀请了一些潜在客户。如果您有空,欢迎光临。”

是啊,自己的业务吉特迈自己最清楚,这个厂其实已经快维持不下去了,自己还有什么不能割舍的。去吧,去吃一顿晚宴,至少是免费的。而且刚才助理小姐也说了,邀请了潜在客户,去碰碰运气再说。

备注:经济危机——如果某一生意赚钱,投资就会蜂拥到这个行业,当做这个生意的人多了,竞争就加剧了,生意也就不好做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的集中跟风投资会导致每隔一段时间,大家生意都不好做。这时,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工人失业,整个社会经济都会倒退。

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七十章 纽芬兰岛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九章 新战术第十九章 君主立宪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八章 黑旗军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十一章 空城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十一章 空城第十一章 空城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十章 水战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六十章 惨胜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五十八章 苦战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三章 机床设备集团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六十六章 新枪(中)第十二章 撤军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十二章 撤军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八章 苦战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八章 黑旗军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势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十一章 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