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日盛,对外扩张的野心逐渐明显。日本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而日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1886年,恭亲王奕䜣挟大胜法国之势,组建内阁政府,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此后中国逐渐开始由国会立法,并依法办事。但是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社会虽然有进步,但是改革时日尚短,见效不是很明显。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这个机会日本已经等了很久,于是日本也派兵到朝鲜,准备寻衅挑起战争。其实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日本指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开战的消息传到北京,国会一片沸腾。以前中国被洋人欺负,现在连小日本也敢与大清朝开战,这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自尊。恭亲王奕䜣发了号令:打!于是全国上下开始备战,准备在朝鲜跟日本决一雌雄。

日本这边是蓄谋已久,陆上日军一万六千人,分了四路,直补平壤。海上则是日本联合舰队全军出动,直扑黄海,要掐断清军的海上补给线。

清军在朝鲜的陆军有一万五千人,分别由袁世凯、聂士成、左宝贵三人统帅。跟历史上不同的是原来的清军驻朝主帅叶志超,由于是慈禧太后的人,已经被恭亲王奕䜣清洗了。袁世凯、聂士成、左宝贵这三人都是主战派,看见日军分兵,决定主动出击。计定由聂士成部和左宝贵部共同夹击日军一部,袁世凯部在平壤待命策应,先歼敌一部。

1894年9月15日,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于早上七时从平壤西南进犯清军预设阵地。一阵炮火过后,日军开始集群冲锋。清军已经挖了一部分战壕,就在战壕里向日军射击。

李正光是一名生长在朝鲜的中国人,会说朝鲜语和汉语,他当兵已经第三年了。这几年朝鲜不太平,虽然李正光是驻朝清军,但也打过几次仗了。听说面前的日军第五师团,是日本的常备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长官也是武士世家,李正光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李正光瞄准了一名前进的日军,开了一枪,没打中。李正光和日军的距离大约有三百米左右,而且日军在移动,所以没打中很正常,要是打中了才稀罕。李正光拉了一下枪栓,又打了一枪,这次日军倒下了。李正光觉得手上这把枪不错,只需要拉一下枪栓,就能发射,比起以前的毛瑟M1871步枪要快。李正光用的是1888式步枪,这种步枪有弹仓,不像毛瑟M1871步枪要打一枪上一发子弹。而且这种步枪使用无烟火药,发射的子弹又快又直,比以前的步枪更容易命中目标。李正光用过以前那种发射黑火药的步枪,能打中两百米以外的目标,就算是打得很准了。

随着日军继续前进,战友们也开始取得命中。但是日军并没有退缩或者停步不前,看来日本的常备师团不是吃干饭的。很快,日军距离李正光不到两百米了,李正光觉得命中的把握更大了。他熟练的发射子弹,一分钟能打好几发,又取得了三次命中。

虽然日军在临近清军阵地的这一段距离,付出了比较重的代价,但是日军的冲锋依然坚决,很快就冲了上来。就在李正光觉得该起来跟日军拼刺刀的时候,日军的后方突然乱了——清军的骑兵从侧后方绕道袭击了日军的炮兵阵地!

爆炸声、喊叫声从日军的后方传来,令日军心里没了底,却让清军士气大振。日军主将野津道贯为了稳住阵势,连忙让预备队支援炮兵阵地。可日军预备队刚刚没走几步,前线突然出现了清军援兵——左宝贵率部杀到!

左宝贵所部从侧方突击,正在攻击清军阵地的前线部队一下子被前后夹击,部队都没反应过来就被抄了后路。你想啊,日军攻击清军阵地,武器枪口都是对着清军阵地,士兵的侧边也没有布署防备。左宝贵部突然冲出来,一下子就把进攻的日军击溃了。

进攻的日军也很苦恼,你说往前攻击吧,侧后方的清军对你大杀特杀;你说对着侧方攻击,前面的清军又拼命放枪,不一会儿日军就溃败了。日军主将野津道贯看着很急,但他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这种场面激发了野津道贯的武士血脉,他带着师团直属部队,硬刚在左宝贵前面。

左宝贵也是一员虎将,他刚刚收拾了前线日军,趁着胜利的势头,就向野津道贯的师团直属部队压了过去。双方距离不远,放了几枪后,就开始白刃战。白刃战比的更多的是勇气,谁先怂谁就输了,双方都没有后退拼杀在了一起。

左宝贵看见中间的日军特别密集,抵抗也特别激烈。他知道,那一定就是野津贯道所在的地方,他大喊一声,身先士卒的冲了过去。左宝贵身边的亲兵护卫,一看主将都冲锋了,也跟着杀了过去。

日军预备队本来是去救援炮兵阵地的,但是还没有解救炮兵阵地,师团直属部队就已经遭到清军攻击。袭击日军炮兵阵地的是聂士成的骑兵先锋,日军预备队冲上来的时候,聂士成的步兵也杀到了,两支军队迎头撞上,一时间杀得难分难解。

白刃战胜负只在刹那间就可决出,每分钟都有很多人倒下,左宝贵也被日军刺中腹部。虽然左右的亲兵杀死了敌人,但是左宝贵的腹部也被刺刀对穿,在这个年代,刺穿腹部这种伤基本上救不活了。但是左宝贵毫无惧色,他用手把流出来的肠子塞回去,大声呼喝,继续战斗。

李正光也在附近拼刺刀,他看见战斗中左宝贵的肠子又流了出来,左宝贵索性把肠子盘起来,系在腰间,然后继续冲向日军。周围的清军都被主将的行动感染,大吼着杀向敌军。

野津道贯苦苦支撑,援军却迟迟不来,身边的日军一个个倒下,不由得感到绝望:“难道出师还未建功,自己的首级就要被敌人讨取了吗?”

一名清军挺着刺刀杀向野津道贯,野津道贯侧步一挡,回手一刀就劈中清兵。这一刀从肩胛骨劈进去,伤得极深,眼见这名清兵是活不成了。可是这名清兵居然死死用手抓住劈进肉里的东洋刀,野津道贯居然一下子没有把东洋刀抽出来。野津道贯用脚踹这名清兵,想把刀抽出来,但是这里战场,老天不给野津道贯时间了。李正光的刺刀从侧面扎进了野津道贯的肋骨,刺穿了肺部,插在野津道贯的脊梁骨中段。这一下就把野津道贯放到,再也不能站起来,随后更多的清兵蜂拥而至,日军第五师团本队被消灭。

1894年9月15日,日本第五师团本队在平壤城下被歼,清军阵斩日军主将野津道贯。

清将左宝贵盘肠血战,壮烈牺牲,时年57岁。

史实:左宝贵,字冠廷,回族,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三英”之一。在平壤战役中,坚决抗日,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守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战斗中,左宝贵翎顶辉煌,身先士卒。有人劝其脱去翎顶,以免成为日军目标,左宝贵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士卒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终至死也没有脱去翎顶。

左宝贵的阵地被日军集火攻击,防御工事大部被毁,左宝贵 “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于是穿上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观察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左宝贵下城躲避,左宝贵将其推开,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部下感奋,拼死抗御,给予日军以重大杀伤。

正酣战间,忽一炮弹飞来,将清军火炮击碎,弹片击穿左宝贵肋下。左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将左宝贵整个人打碎,战后将士们连左将军的尸骨都拼不全,只得将带血的衣物寄回国内。

左宝贵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国会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让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并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二章 铁道炮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三章 机床设备集团第八章 黑旗军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六十六章 新枪(中)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六十六章 新枪(中)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十九章 君主立宪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九章 新战术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二十八章 密约第十八章 反攻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十九章 君主立宪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二十八章 密约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二十五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势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七章 北京之战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十八章 反攻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二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第二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三十六章 战前准备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三章 机床设备集团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三十六章 战前准备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