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争取民心

此时站在赵汉青身前的是一名梳着分头的年轻人,他是由柳清颜从众多行政人员当中挑选出来向赵汉青做计划汇报的,能力出众,很得柳清颜是器重,他名叫程文光,今年才二十六岁。

程文光是第一批从华夏政法大学毕业的学员,一毕业他就被分配的陇南的一处县城工作,已经工作一年多了,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他的文采并不是很出众,但他的行政理念由于受到赵汉青在学校的影响,行政理念很透彻,知道他应该干什么,执行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在众多的行政人员当中崭露头角。

“属下认为,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获取甘肃百姓的民心,然后才可以在地方上进行下一步的改革,如果我们没有获取甘肃老百姓的支持,就贸然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那地方上一些不安分的人就会鼓动百姓,地方上会陷入混乱局面····”

听了程文光的建议,赵汉青点点头,问道:“说的不错,来讲讲你的想法。”

对于赵汉青认可自己的观点,还能听取他的意见,程文光感到很高兴,他兴奋的说:“第一,就是整顿厘税,目前各地的厘税乱七八糟,全部加起来竟然有几十种之多,简直就是无物不税,这都是这些年张广建为了收刮民脂民膏强加在百姓身上的,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第二,就是稳定物价,尤其是粮食的价格,城镇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粮价,那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常的生活,只要粮价不出现大规模的变动,百姓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骚乱。

第三,就是要降低佃租,粮价关系到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那佃租就与农村百姓息息相关,只要降低佃租,我们就可以初步获得农村百姓的支持,虽然这样多少可能会损害到那些地主们的利益,不过暂时他们应该不会与我们作对,主要就是先取消不合理的高利贷政策,许多农村的佃农所欠下的高利贷一辈子都还不完,至于那些地主们,等进行下一步改革时,再具体针对他们。

第四,就是对于那些衣食无着的贫苦百姓进行赈济,现在在甘肃没有工作,四处流浪的人员很多,还有许多孤寡老人,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衣服,保证他们不会在我们统治时饿死。而且正好我们目前正在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像修路,开矿,养殖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我们可以为这些流浪人员提供一份工作,这样他们以后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第五,就是继续剿匪,剿灭土匪可以稳定地方治安,维持社会的稳定,利于我们行政人员开展工作,还有就是要清除甘肃境内所有发对我们的地方势力,尤其是原先众多镇守使军阀盘踞的地区,消除他们原先的影响,便于我们的统治。以及就是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恶霸也要统统打掉,这样能让百姓大快人心,让百姓迅速认可我们的统治。”

程文光一连提出了五条建议,赵汉青感觉很不错,随即让他们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整顿厘税是必须的,目前甘肃的各项苛捐杂税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赵汉青就怀疑张广建确实是一个很会捞钱的主,在国防军占领兰州后,光从张广建的家里就搜出银元400多万元,还有各种古玩,文物,珠宝等等,最后一合计差不多有近600多万元,这差不多就是甘肃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呢。

而在兰州督军府里,赵汉青的手下清点了整个兰州的财政账单后,发现政府财库里只有区区可怜的50万元,根本就无法维持甘肃的日常政府运作。

而国防军在清洗了整个兰州所有上了抄家名单的地主恶霸之后,竟然也抄出了800万元的可怖数目,之前赵汉青实在没想到一个贫苦落后的甘肃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钱,这使得赵汉青差点没忍住要将整个甘肃所有的地主统统抄家,由此可见,这些地主老爷们之前敛财的手段有多高明呀!

整顿厘税后,最重要的就是整顿高利贷的问题,这是要严厉打击的,为此程文光专门按照赵汉青的要求整理的一份《贷款条则》,其中废除了一切利率高于20%的非法高利贷,后世把利率超过30%才定义为高利贷,但赵汉青给他降低到了20%。

除了整顿高利贷之外,赵汉青还补充了两点,就是烟酒专卖制度和粮食统一收购制度,用来增加财政收入。

所谓的烟酒专卖制度,其实就是赵汉青将甘肃所有的烟酒专卖权都将给了手下的振汉集团,有振汉集团旗下的烟草公司和酿酒公司彻底垄断甘肃的烟酒供给,反正烟酒也不是什么什么生活必需品,专卖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其实现在西北大多数烟酒生意早就被赵汉青开办的烟酒公司控制了,像赵汉青旗下烟草公司生产的“长城”牌香烟,不仅在西北受到热捧,就在长江,华北地区也是热销的很,甚至将代理权交给了赵汉青在欧洲和美国开办的公司,由他们在本国家销售。这一项烟酒专卖政策只不过是为他们正大光明的开展业务扫除障碍而已。

“我们要禁止百姓随便利用粮食酿酒,现在我们的粮食本就供应不足,不能产生太多浪费,我们自己开设的几家大型酿酒厂,能够大大提高酒水的生产效率,足以确保我们这里正常的酒水供应。”赵汉青最后决定道,目前甘肃粮食储量不足,每年都会有很大的粮食缺口,需要从四川等地采购,赵汉青要避免不必要的粮食浪费。

还有就是那粮食统一收购制度,其实甘肃粮食的紧张,并不是甘肃每年产出的粮食少,而是大量的农民每年辛辛苦苦收上来的粮食,绝大部分都被地主收租收走了,而地主为了提高粮食的价格,故意囤积粮食而不出卖,哄抬粮食价格,高价出售,否则他们宁愿将粮食烂在自己家的仓库里,也绝不会出卖一颗粮食,而赵汉青制定的粮食统一收购制定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囤积粮食的地主们的。

这项制定规定,私人不得随便囤积粮食,粮食出产出来以后,要由政府以市场价格统一收购,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城镇居民,粮食关乎百姓的生活,必须由政府掌握,政府有着足够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应对许多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发生。

但那些地主们可不会轻易就出售他们的粮食,所以赵汉青为了对付他们专门设定了收购粮食的强硬措施,凡是发现有私自囤积粮食的行为,所囤积的粮食就要全部充公,虽然这样会让这些地主们反对赵汉青,但赵汉青不怕,好歹他手下也有着好几万杆枪呢,那些地主翻不了天,谁让这是获取民心支持的重要措施,就算再难,赵汉青也要执行下去。

乱世当用重典,对付目前甘肃这些地主囤积粮食的行为,就要严厉打击,逼迫地主们把粮食卖出去,相信随着赵汉青下一步改革的进行,甘肃粮食短缺的现象应该可以得到改善,到时候就可以适当放宽一下这项政策了。

而这些粮食的收购和运输政府都会委托振汉集团进行,可以说这样就相当于振汉集团垄断了甘肃的粮食销售,当然只是单单掌控了粮食的销售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控粮食的生产、加工、供应等环节,这些赵汉青早就计划好了。

民以食为天,正所谓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控了人民,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控了世界,只要掌握了粮食,赵汉青在甘肃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到时候他就可以在甘肃深入改革了。

为了收购地主手中的粮食,赵汉青把从兰州收刮来到那一千多万元投入了进去,正好这些民脂民膏又偿还给甘肃人民,先确保甘肃的粮食供应,保证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

同时赵汉青在兰州,威武,西宁,银川,酒泉,张掖等这些甘肃重要城市加快开设面粉加工厂、大米加工厂,还要开设农业养殖厂,这些都是振汉集团西北公司一直在进行的项目,但随着赵汉青彻底占领甘肃,之前开设的几家工厂根本就不足以维持供应,所以赵汉青下令加快开设工厂的行动。

为了实现有效统治,赵汉青下令各地民政局加快登记各地的户口,为百姓发放居民身份证,以后只要持有此身份证才能证明你是甘肃境内的居民,才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为了鼓励百姓登记户口的积极性,不知谁想了个办法,只要去民政局登记户口的百姓都可以免费领取一袋食盐。

盐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必备的东西,但现在西北很多百姓都吃不起盐,只能吃一些硝盐,这次赵汉青发给百姓的食盐其实就是振汉集团兴华公司旗下的食盐公司出产的食盐,质量不错价格也不贵,目前刚刚出产正在长江,黄河流域销售,趁着这次机会,兴华公司也把食盐销售到了甘肃,准备垄断甘肃的食盐销售。

食盐的生产成本很低,兴华公司在上海有还几家生产食盐的工厂,每天都可以出产大量的食盐,不仅可以满足长江流域的百姓使用,像华北,江南,西南等地也都可以供应,精良的食盐受到不少百姓的欢迎,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接着就是赈济的事情了,关于赈济的人群,赵汉青制定了两个标准,一个就是没有赡养能力的孤寡老人,幼年儿童,残疾人士等,像这样一类人群,赵汉青就会将他们安排到新成立的收容所里,在那里他们将得到妥善的安排,由政府负责他们的赡养。

还有一类人群就是四肢健全,有着劳动能力的流浪乞丐等,他们则会被安排到工厂里做事,让他们拥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像孤儿则会被统一召集起来,送到工厂当童工学习技术,并且可以在工厂开办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除了烟酒和粮食,还有盐外,赵汉青的振汉集团还打算垄断甘肃其他的产业,垄断产业来钱很快,对于赵汉青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产业,赵汉青急需大量的资金。

赵汉青一直以来就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修建,目前陇南和陇东的基础设施可是说是已经很完备了,那里现在是公路纵横,交通极其方便,而从平凉通往天水的铁路已经通车好几个月了,天水通往兰州的铁路修建因为之前的战事而搁置,现在汉青也打算重新修起来。

赵汉青因青霉素等药物从列强是手中赚来的那一亿多银元,早就从海外转到了华夏,只不过这一年多以来,又是开办工厂,兴办教育,修建基础设施,修建铁路,扩编部队,给手下工作人员发放工资等等这一系列的都是很花钱的,到现在为止赵汉青手上已经没有多少资金了。

幸好赵汉青手下振汉集团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有着大量的产业,每月都会产出不少了利润,否则赵汉青早就成穷光蛋了。

还有列强答应给他提供的上亿元的贷款,目前也只是到位了一小部分,所以此时的赵汉青拿出了他手中最后一笔大规模资金,大约总共有两千来万元吧,作为首批启动资金投入到甘肃其他地区的基层设施的修建中,用来修建甘肃的公路,铁路,水利,至于之后需要的大量资金等赵汉青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后再陆续拨到位。

如此一来,就可以带动甘肃经济的发展,百姓可以上工地干活,能够挣到钱,有饭吃,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当然以目前甘肃省政府的财政收入来看,根本就没有办进行这样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用的还都是赵汉青手下振汉集团的钱,而振汉集团属于赵汉青的私人企业,这就等于是政府向振汉集团贷款的。

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都承包给振汉集团来进行建设,建成以后,这些铁路和公路都将交由振汉集团来运营,政府只是负责监督和收税而已。

而铁路和公路是未来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控制了铁路和公路是发展垄断的重要环节,比如使用铁路和公路来运输商品都是有运费的,而一旦振汉集团掌控了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同样一件商品,振汉集团的商品就可以花费极低的运输成本,然后再以较为低廉优惠的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却要付出比他们多的运输成本,从而让振汉集团的商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振汉集团还是主要由赵汉青控股,他大约占有整个集团超过90%的股份,其余的像振汉集团在美国的负责人路易,还有在欧洲的负责人约瑟夫,上海的负责人詹姆斯,他们都只是占有极少数的股份,但就是这极少数的股份现在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现在的赵汉青打算吸纳一些民间资本,这样可以方便今后集团的多方面发展,反正想要影响赵汉青在集团内的控股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要保持对于振汉集团的绝对话语权。

还有就是关于剿匪的问题,这是必须进行的,借助剿匪的名义,赵汉青还可以在甘肃境内迅速清除那些反对势力,打击恶霸地主,从他们身上收刮的油水,可以用来修建基础设施,抓获的土匪可以拉起挖矿,修路,这可都是不错的免费劳动力呀,不多加利用一下那就太可惜了。

像那些犯了罪需要在牢里接受改造的犯罪人员,现在他们也没了那么好的待遇了,全部被赵汉青下令拉去修路,开矿了,反正不能让他们闲着,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最大效率。

没办法,此时的赵汉青手中穷的叮当响,只好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财政节省,他必须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保证顺利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

第150章 东征(七)第354章 偷袭珍珠港(10)第69章 重组政府第500章 朝鲜战役(2)第313章 新国防军第521章 优劣互补532第532章第434章 拯救第139章 南线作战(八)第236章 高志航第113章 干票大的第271章 收复台湾(七)第435章 游击第157章 炮击英舰事件(二)第75章 俄国内战第73章 部队换装第453章 可怜的泰国人第198章 ‘凤翔号’的沉没第479章 重炮发威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蕴第474章 坦克大战(2)第170章 战火重启(三)第183章 济南攻防战(二)第499章 朝鲜战役(1)第576章 总攻平壤第497章 薛岳第240章 抢滩登陆第279章 强硬回应第366章 法国人的悲哀第478章 攻城大战第35章 争取时间第331章 妥协第505章 以夷制夷第159章 炮击英舰事件(四)第226章 陈绍宽第156章 炮击英舰事件(一)第318章 禽兽不如第438章 恶魔猎杀第231章 经济危机爆发第483章 强攻第137章 南线作战(六)第258章 日本军国主义的盛行第494章 出击第403章 留下的后患第304章 日本的决心第481章 悲壮的苏军第354章 偷袭珍珠港(10)第236章 高志航第6章 都是人才呀第575章 惹祸精第95章 坦克——突击!第287章 猎杀第172章 战火重启(五)第387章 尸山血海第54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543章 陷入绝境的鬼子舰队557第557章第406章 犹太人的辛酸历史第578章 打算撤了第189章 日军败北第19章 合作第64章 打发革命党第8章 围歼土匪第140章 南线作战(九)第439章 绝杀第574章 元气大伤第324章 克里姆林宫里的对话(2)第55章 和平占领兰州第458章 舰队出击第267章 收复台湾(三)562第562章第459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1)第229章 赵汉青的计划第533章第549章 雷达预警机第39章 算计第581章 山雨欲来第467章 会议第231章 经济危机爆发第60章 流感大爆发第411章 猖獗第334章 夏尔·戴高乐第418章 都在咬牙第19章 合作第71章 组建商会第284章 出兵第64章 打发革命党第387章 尸山血海第192章 出击第339章 英国的准备第191章 航母舰队第531章 棒子军的末路第347章 偷袭珍珠港(3)第385章 残酷厮杀第158章 炮击英舰事件(三)第438章 恶魔猎杀第49章 战斗开始第116章 撤退第252章 重创“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