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历史的小小改变

随着赵汉青占领甘肃展开相应政策改革,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甘肃的百姓来说,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无疑是一次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变化。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赵汉青的新政策就受到甘肃百姓的热烈欢迎,纷纷支持赵汉青的政策改革,新上台的地方县城政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赵汉青的指示,政府工作迅速展开,一条接一条的新政策颁布下去,让甘肃百姓看得眼花缭乱,也看到心花怒放,因为这些新政策大多数都是为了维护他们基层百姓们的利益而服务的。

厘税取消了,让百姓不由得满心欢喜,新政府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百姓有工作可干,还赈济灾民,收容赡养孤寡老人,为流浪人员提供帮助,这些都让百姓对现在的甘肃省政府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加上剿匪的持续深入,消除了那些危害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甘肃百姓对现在的政府称赞不已。

由于赵汉青制定的强硬的收购粮食的制度,新政府借助振汉集团的操作,从甘肃各地的地主手中收购上来大量的粮食,确保了粮食的稳定供给,保证了城镇粮价的稳定,使得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也就没有百姓出来捣乱,社会秩序正常维持,虽然有一些地主不愿出卖自家的粮食,但在国防军枪口顶上门的压力下,他们也只有选择妥协。

既然认可了现在的政府,那百姓们纷纷前往民政部门登记户口,领取居民身份证,使得新政府的工作开展的异常顺利。

在军队方面,国防军在占领各地的县城时特别注意保护百姓们的利益,与他们秋毫无犯,之后借助进驻地方的警察部队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在碰上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时,部队还会出手相助,部队的官兵对待老百姓时,也都是客客气气,给百姓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以往在百姓眼中,当兵的都是很蛮横,不讲道理的兵老爷,百姓害怕他们,跟本不敢指望当兵的会去主动帮助他们了,但国防军的到来,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国防军的官兵对待百姓和蔼可亲,买东西付钱,不拿百姓东西,遇到百姓有困难还会主动帮助,国防军的行为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让国防军很快就彻底的融入的当地人民当中。

随着赵汉青颁布的这些新政策的正式实施,甘肃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感觉这次终于碰上了一个好官,感觉好日子就要来到了。

为了让百姓认识到这些新政策对他们的好处,推动这些新政策的顺利实施,新成立的甘肃省政府副督军柳清颜还专门组织了政府宣传队,这些宣传队分队下乡,不断对百姓讲解着政府新政策种种惠民政策,让百姓们知道新的省政府是一个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政府,加深百姓对于新政府的认同感。

这些宣传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目前暂时有军法处处长韩高暂代宣传部部长一职,有韩高组织这些宣传队成员,定期为他们上课,教授他们新的宣传内容和新的宣传政策。

在赵汉青这段多重手段的作用下,甘肃整个省份的百姓在短时间内迅速认可了新成立的省政府,像这样为百姓着想的政府那里去找呀。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赵汉青就顺利争取到了甘肃人民的支持,使得现在的甘肃百姓只认新政府的行政人员,而不知所谓远在天边的北京北洋政府,只知道新政府的总领导者“赵小长官”,而不知所谓目前华夏的民国总统是谁。

通过这一个月的情况来看,赵汉青通过割据地方,争取民心的大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甘肃民心的迅速归附,使得赵汉青在甘肃彻底站稳了脚跟,接下来他就可以按照他的想法继续改造建设甘肃,保证甘肃在军事,工业,经济,交通等方面高速发展。

··········

就在赵汉青为甘肃新政策的实施而忙碌的时候,代表着华夏大地目前南北双方两股最庞大的势力,也在商量着有关赵汉青的一些事宜。

北京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在了解了赵汉青的详细资料之后,也开始重视起了这个年纪轻轻的年青人,从段祺瑞获得的资料中,他明显感觉到了赵汉青和英美列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开始担心赵汉青背后可能会有英美列强支持的身影,要真是这样,那麻烦可就大了,这让他烦心不已。

不过细心的段祺瑞,也发现自从上次赵汉青向全国发表了通电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他在电报中只是提到不满甘肃督军张广建在甘肃的暴行,所以才出兵推翻张广建的,还要求北洋政府严惩张广建,并派人把张广建押解到北京交给北洋政府处理,通电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一句有关甘肃要脱离北洋政府统治,自立的语言,这似乎是赵汉青在向北洋政府传递着什么信息。

想通这一点的国务总理段祺瑞,马上意识到事情也许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目前最重要的是联系上赵汉青,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出兵征讨赵汉青,为此他紧急命令刚刚上任的新外交总长顾维钧起身前往甘肃,面见赵汉青,了解一下赵汉青的真实目的,以展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要说到顾维钧,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是华夏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

而在原来的历史当中,他要到3年以后才会坐到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位置,但赵汉青的出现还是多多少少影响了不少人的命运,顾维钧也是其中一个,此时的他,提早坐上了北洋外交总长之位,接受段祺瑞之命前往甘肃会见赵汉青。

段祺瑞除了派遣顾维钧到甘肃了解赵汉青的情况之外,他还做好了战争的打算,他晋加冯玉祥为陆军上将军衔,任师长,命令冯玉祥立刻率部入陕,用来以防万一,做好对付赵汉青的准备。

历史在这里又因为赵汉青的行为发生了小小的改变,按说冯玉祥之前从1914年开始,一直都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要到2年多后,也就是1921年才会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担任师长一职,之后才会率部进入陕西,此时冯玉祥因为赵汉青在甘肃的行动,命运也被提前改变,提早的进入了陕西。

布置完这一切之后,段祺瑞才暂时放下了有关赵汉青的事情,处理起其他事件。

同样的,在北洋政府密切注意着西北甘肃赵汉青的举动时,身处南边的革命党也一直在等待着赵汉青的下一步行动,按照革命党的猜想,赵汉青既然推翻了北洋在甘肃的代言人张广建,和北洋政府作对是注定的事了,所以革命党们才会在赵汉青发表通电的第一时间里,就给予赵汉青最大的声援支持。

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之后赵汉青就再也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也没有和北洋政府断绝对话的渠道,也没有宣布加入到革命的阵营中来,这使得南边的革命党对于这个赵汉青产生了怀疑,甚至担心赵汉青又会是一个新崛起的军阀势力。

怀着这样的心情,已经离开广州的孙中山还是决定派人前往甘肃面见一下赵汉青,获取有关赵汉青的真实想法,争取获得赵汉青的支持,此时的孙中山刚刚因为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于今年5月份辞去了大元帅之位,离开了广州军政府,现在的他急切需要得到新势力的支持。

这次孙中山派去前往甘肃,面见赵汉青的人,就是被誉为孙中山“左肩有臂”的廖仲恺,他是孙中山的忠实支持者,一直为了帮孙中山实现他们的革命理想而四处奔波,替孙中山筹集军费,孙中山派廖仲恺去甘肃见赵汉青,由此可见孙中山对于赵汉青这个新崛起的势力的重视。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对于赵汉青都是如此的重视,但目前身处在甘肃的赵汉青却对此不感兴趣,反正他不管对于北洋还是革命党都没有什么偏爱和偏见,对于双方的救国之策,他都不敢苟同,赵汉青要以自己的方式拯救华夏,所以他现在就认真建设好甘肃,这处刚刚被自己拿到手的地盘就行,发展工业,修炼好内功,才是王道。

而此时赵汉青也有着自己的烦恼,那就是没钱了,在甘肃,不管是发展工业,改善民生,还是发展交通,商业、农业、水利这些大项目,或者是开个面粉加工厂,开矿,生产个机械工具这些个小项目等等,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而现在的赵汉青手中真的再也拿不出多少钱了。

不过,随着目前一场席卷全世界的灾难的大爆发,而赵汉青早就为此做好了布局,对于别人来说这场灾难是致命的,然而对于赵汉青来说,这可是难得赚大钱的机遇啊!相信用不了多久,赵汉青就不必再为缺钱而烦恼了,而赵汉青就一直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此时,时机已然来到了,赵汉青也放下了手头的所用工作给手下人,自己尽心应对这场世界大灾难。

第458章 舰队出击第331章 妥协第435章 游击第382章 血战开始第201章 造势与东北局势第357章 石原莞尔第579章 对苏宣战第122章 武器换文物第460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2)第392章 猪一样的队员第52章 活捉张广建第504章 日本新谋划第19章 合作第323章 克里姆林宫里的对话(1)第428章 势大第263章 ‘毒蛇’第461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3)第523章 轰炸机出动第398章 丛林血战第103章 舆论第42章 骑兵对决第187章 济南攻防战(五)第253章 决战(五)第575章 惹祸精第457章 动员第179章 借口第94章 装甲出动第405章 指挥权之争第136章 南线作战(五)第123章 段祺瑞第33章 激烈战况第191章 航母舰队第503章 朝鲜战役(5)第243章 目标基隆第78章 历史的转折第454章 攻入曼谷第505章 以夷制夷第576章 总攻平壤第261章 活动在敌人的心脏第82章 获诺贝尔奖第318章 禽兽不如第463章 死战不退第577章 温水煮青蛙第513章 兼得第376章 反击开始第433章 不要俘虏第83章 第一架飞机第206章 新组政党第333章 法国投降第212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第461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3)第333章 法国投降第21章 遇到希特勒第108章 秋田的阴谋第578章 打算撤了第85章 南下入川第111章 总司令亲至第162章 大迁移(一)第103章 舆论第186章 东三省暗流第131章 誓师出征第89章 进入成都第427章 敌意第117章 不妥协第436章 丛林激战第509章 英国的危机第67章 冯玉祥入陕第188章 济南攻防战(六)民国军阀简介第26章 回国第10章 训练第471章 严峻第205章 廖仲恺的决心第568章 损失惨重第239章 火箭炮第340章 空战前夕第292章 时间紧迫第15章 智取县城第418章 都在咬牙第320章 拯救英国军官第395章 德国航母计划第134章 南线作战(三)第360章 美国的请求第514章 平壤会战第463章 死战不退第521章 优劣互补第414章 北方作战计划第119章 英魂不朽第99章 外蒙争端第162章 大迁移(一)简介一下甘肃八镇第49章 战斗开始第511章 麻烦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蕴第25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395章 德国航母计划第209章 遇敌第415章 火箭助推型钻地炸弹第344章 风起太平洋第272章 第二次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