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点

第二天一大早,西远领几个孩子,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浩浩荡荡回了莲花村。

村里今天很热闹,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

离村四里外的水已经修得整整齐齐,水渠规模并不大,四周用石头砌好堤坝,这是程义带人,到几十里外的石头山,自己打的石头,好节省成本。在水渠南侧,有一个泄水口,夏季雨水如果太多,水渠水满后,可以打开泄水口,把水排出一部分。

说是水渠,在西远看来,就是一个大点儿的湖。程义找人在水渠边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刻着莲花渠。四周早就栽了几排柳树,如今秋季还未到,柳条垂了下来,随风参差飘拂。隔着柳树的外围,栽种的是杏树,今年已经结了杏,因为第一年结果,数量还不多。

西远可以想到,春天杏花开放的时节,杨柳依依,渠水泛波,将是怎样一番美景。

本地很少有人种植果树,所以,衙门征收杂税时,没有这一项,村里的果树,都是挑田间地头,道路两侧,总之没有占用农田的地方栽种的,可以说,莲花村现在是钻了《大燕律》中关于赋税的空子,只是不知道以后成规模了,会不会被强硬征收,先顾眼前吧,那些不是小老百姓能够左右的。

男人们在村口架起一口大锅,刚宰杀完的肥猪,被架在锅上,用热水往猪身上浇,然后杀猪匠拿着刀,刷刷刷往下刮猪毛。

肥猪收拾完,先在水渠旁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祭拜仪式,然后,肥猪被分成小块,下到锅里煮了起来。一时间,肉香飘满了这一片小小的天空。

村里人基本倾巢出动,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比过年还热闹。北地生活艰苦,生存条件恶劣,人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更多的精力用来应付自然。

而来此做官的,基本上都是被贬或者在官场郁郁不得志者,到了北地,觉得升迁无望,前途渺茫,或者是怕朝廷再追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多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又因为这里百姓生活贫苦,无甚搜刮,因此,北地的衙门对百姓控制不那么严密,只要年终把赋税给交了,该服的徭役服了,颇有些无为而治的意味。

ωωω _тt kān _c o

所以说,天高皇帝远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

热热闹闹了一小天,傍晚时分,村民收拾收拾,都回了自家,自这天起,村里的里正就由程义来担当,老里正正式卸任。

程义吸取去年西家庄稼被祸害的教训,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起村民,每天两个人,轮流看守庄稼,并且当着全体村民的面,郑重声明,要是再有祸害人庄稼的,一经查明,马上赶出莲花村。

可以说,有程义这么个有威严的里正震着,村里那些二流子,冒坏水的人,不敢再明目张胆的使坏了,没有人怀疑程义话里的水分,他向来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

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程义当里正,相信他能够领着大伙把日子过好,他们莲花村,现在已经隐隐超过其他村子了,这都是程义的功劳。

跟着这样一位能办事,办实事的里正,心里踏实,村里人对未来多了些期待,好日子,在后头那!

西远小睡了片刻,傍晚醒来,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看着家里人各自忙碌。他还是喜欢莲花村的家,静谧安闲,舒适温馨。

“大哥哥。”小不点本来拿着一个小棍子,在院子的葡萄藤下,拨弄一直小虫子,看见西远出来,两个小短腿紧着倒腾,跑了过来,小身子挤啊挤,挤到大哥的怀里。

她今年已经五虚岁了,实际上只有三岁半,大了一些,总算说话能成句,也能清楚的发音了。因为家里就这一个女孩子,从老辈人到几个哥哥,都无限制的宠爱她。

“大哥哥,你看。”不点张开小手,里面赫然是一小只虫子,这里叫“花大姐”,实际就是学名为七星瓢虫的虫子,绿豆粒那么大,黑脑袋,红色身子,背上几个小黑点。

“嗯,真漂亮。”西远顺着不点的心思夸。

不点高兴的抿着嘴乐,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怎么看怎么招人稀罕,两个眼睛弯弯着,总是一副笑模样。

不点小,个子也不高,以前的头发又黄又细,前两年奶奶听从彦绥城的邻居,李奶奶建议,给她剪了两年小短寸,看起来像个小蛋子,不过那时候不点小,不知道啥磕碜好看,后来再养起来的头发,就好多了。

每次不点出村,都要有一个家里人跟着,从村里围墙大门出去,是一块绿油油的麦田,不点还没有麦子高那,又时刻不消停,小腿跑得飞快,一溜烟跑到麦田里,麦浪翻滚,大人站在外面,连不点的影儿都抓不着,她自己小,万一不知道怎么出来,这孩子就难找了。

不点也知道家里人不让她往麦田里去,心眼还挺多,没事趁着大人不注意,滋溜跑到麦田边,往那一蹲,然后看大人着急忙慌的找她,咋叫都不答应,一直到大人吓唬她,说不出来就不管她了,才会笑嘻嘻的往出跑。

平时在家里都是老太太老爷子,一边干活一边看小不点,可是要去外面,就得腿脚利索的年轻人了。

刚开春的时候,有一次西远娘约王大娘一起挖野菜,不点非要跟着,西远娘就领着她了。

一开始不点还好好的,跟着西远娘,还能帮着给找野菜,娘几个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然后,不点一回头,看不见村里的房子了,左看看没有,右看看没有,“哇”一声哭了起来,一门说“家没了,家没了。”

西远娘弄得苦笑不得,怎么解释,怎么哄都没用,到底儿抱着她往回走,走到能看见家里房子的地界,把村子指给不点看,她才止住了哭声。所以,领不点出去玩,路途的远近,以能不能看见村里房子为标准,在不点心里,房子就是家,家就是房子。

西家隔院的邻居,周大娘家养了一只猫,用来捉老鼠,村里老鼠多,粮食少,养的猫狗基本上不喂食,都是让它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温饱。

有一次,大黄猫跑到西家院子里来捉老鼠,老鼠没捉着,看见小不点拿着块糕点坐在小凳子上吃,大黄猫围着不点喵喵喵叫,讨吃的。

不点捏了两小块喂它,它就香甜的吃。不点喜欢大黄猫,喂完了抱着大黄猫玩,大黄猫也乖巧,竟然没有伸爪子挠她。

从那以后,不点在家里准备了一个磕掉茬的破碗,里面经常放点吃的喂大黄猫。猫这种生物,不像狗那样忠心,还真是馋猫,谁给它食儿它就跟谁,所以,大黄猫渐渐在西家待的时间多,回周家少,成了不点专属大猫咪。

晚上大黄猫要是来了,不点就想把它抱到被窝里搂着,奶奶嫌弃猫成天逮老鼠,不干净,不让不点搂,她倒是听话,可是又舍不得大黄猫,小主意还挺多,自己拿了个小篮子,里面垫了一件破衣服,给大黄猫做了一个猫窝,晚上往枕头边一放,大黄猫来,往里一蜷,呼噜呼噜睡觉,不点扯着猫尾巴,也睡的香甜。

可惜,好景不长,大黄猫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一命呜呼了,临死前很难受的瞅着不点,喵喵叫,惹的不点啪嗒啪嗒往下掉眼泪,一个劲儿的喊奶奶,奶奶也没办法,猜大黄猫可能吃了被毒死的老鼠,这是神仙也难救,没办法,想到白菜水解毒,弄了一小碗,给大黄猫灌了下去,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不点很伤心,好几天都没乐模样。把大黄猫抱到菜园子里,挖了一个坑埋上,还堆起了个小土包,旁边插了一根柳条,土包上面放着一束麦田里采来的小野花。她看过村里人没了以后,都是这样的,也跟着学,给大黄猫弄了一个安葬仪式。

家里人看着不点的样子,又心疼又觉得好笑,后来,为了安慰不点小小的心灵,奶奶可村里问,给小孙女要来一个小黄猫,如今才半大。

别看不点才三岁半,可是个厉害闺女,有一次周大娘的小孙子,不知道怎么惹着不点了,不点当时正在吃东西,拿着双筷子,把拎着烧火棍的、比他大两岁的小子,撵得绕房前屋后跑。

一直到现在,周大娘看见不点还叹息那,“我们家小儿可真是熊蛋包啊,让你家不点拿双筷子给撵的蹭蹭跑,唉,长大了要是还这么完蛋可咋整。”

不点最亲近的是狗蛋哥哥,每次狗蛋回来,她就成了小尾巴,哥哥,哥哥叫个不听,不过,她也喜欢大哥,没事就想让大哥抱抱他,搂着大哥的脖子撒娇。

西远抱着不点,给她逮了一只蜻蜓,用细线把蜻蜓拴住,让不点牵着,哥俩一起坐在大门外,等着家里另外几个孩子回来,包括狗蛋在内,由卫成领着,跑水渠那里游泳去了。

第181章 心伤第143章 聘礼第149章 把酒第168章 过继第123章 相交第120章 相念第21章 合作第161章 吃醋第48章 懒病上第32章 后续第174章 裂痕第125章 梁祝第167章 让步第76章 玉珍第91章 先生第73章 鸟笼第157章 安慰第14章 种菜第158章 邀请第179章 认亲第175章 起因第133章 来兮第96章 补救第117章 情起第102章 不点第182章 县令第185章 对策第61章 大燕第190章 番外1第15章 羊奶第100章 游玩第115章 找寻第109章 威慑第103章 猫叫第125章 梁祝第63章 了解第50章 打架第25章 借钱第162章 思念第190章 番外1第86章 赌气第8章 回家第187章 家常第134章 黎练第9章 野鸡第146章 取经第29章 往事第136章 二爹第103章 猫叫第44章 盖房1第37章 春日第166章 发现第15章 羊奶第165章 叫哥第177章 两难第153章 冬日第35章 商议第89章 进城第84章 大妮第37章 春日第168章 过继第103章 猫叫第140章 日常第130章 想亲第146章 取经第144章 桃源第155章 愧疚第72章 小舅第59章 果树第142章 媳妇儿第51章 程义第132章 归去第153章 冬日第166章 发现第161章 吃醋第9章 野鸡第11章 二叔第69章 围墙第108章 寻路第54章 吵嘴第148章 重逢第141章 族长第170章 京城第190章 番外1第148章 重逢第45章 盖房2第15章 羊奶第24章 闲言第72章 小舅第140章 日常第116章 远离第182章 县令第87章 挨打第8章 回家第172章 焦虑第80章 歪脖第161章 吃醋第8章 回家第154章 卫喜第142章 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