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惊雷

另有三千名将卒,其家小在棠邑收复淮陵、临淮、寿东诸县时,被棠邑接收编为民户。

这些将卒合起来有五千多人,其家小,在棠邑户册之上也列为兵户,但与禁军及侍卫亲军所行的军府兵户,有着天壤之别。

大楚实行军府制,主要是保证禁军、侍卫亲军的兵员补充以及尽可能的减少军费开支,负担要比普通自耕农重,但地位却要比普通自耕农更低,其子弟不允许做工、经商、迁徙,不允许与军府之外的民户通婚,不能参加科举及地方举吏,唯一的上升通道就是建立功勋。

棠邑的兵户,或者说军户,将卒编入营伍,除了家小领授耕地,本人还领授比耕种田地更丰厚的军饷,兵甲无需自备,在军中也有机会获得各种培养、读书的机会;而即便退出正役,除了一部分饷贴外,也会优选推荐地方做工、任吏,子女在读书、做工乃至任吏等方面都有优待。

特别是淮西诸县所办的初级学堂,资源有限,目前主要还是以招收军户子弟为主。

这么大的反差,就保证了棠邑军中下层将卒有着比禁军、侍卫亲军将卒更强的凝聚力跟向心力。

韩谦计划着,待这五千多将卒调归淮西后,都会放一段时间的探亲假,使之与家小团聚,让他们参与并真切感受到棠邑新政与传统的区别。

武官的假期要短一些,之后就要到历阳来,参加三五个月为期不等的培训。

普通将卒的假期要长一些,只要江淮的形势不发生预想之外的恶劣变化,他们则可能要拖到年后再进行新的集结、编训。

比较复杂且麻烦的,还是其他七千名将卒,其家小都不在棠邑。

这七千将卒里,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年渡江北逃时,家小都被遣弃在南岸。

他们的家小,在金陵事变后都从各地的屯营军府剔除出来,充当州县的官奴婢。

招降温博其部时,朝廷就计划将这部分人重新从州县官奴婢里划出来,编入屯营军府,但这件事兵部刚着手去做,就很快发生右神武军滞留沧浪城、奔袭梁州等事,纷纷攘攘之下,就暂停下来。

不过初步的名单,兵部那边已经统计出来,大约有四千七百余户。

韩谦计划由棠邑出面赎买,将这近五千户官奴婢迁到棠邑来赐还良籍,但这事还需要陈景舟回到金陵之后,与韩道铭一起跟朝廷争取。

棠邑这次可以不要其他的功勋赏赐,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相信朝廷并没有将这些将卒家小扣押下来的必要。

对于普通将卒而言,主要还是追随上级武官将领随波逐流,朝廷真要扣押他们的家小,除了滋生怨气,并不会产生其他什么作用。

而棠邑目前掌握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不缺四五千人的兵员。

较为麻烦的还是最后剩下的两千名将卒,其家小既不在棠邑境内,也没有留在南岸,其中有一小部分将卒的家小或是流亡逃散、不知所踪了,又或者饿殍于野、尸骸无存,但大部分人的家小,还在寿州军控制之下。

而这部分将卒恰恰又是温博身边最为精锐的牙军嫡系,也因此这才会在渡江北逃之后,直接安置到寿州军所控制的、最为核心的霍邱、寿春两地。

今年春后,安丰渠、永阳渠相继修通,棠邑水军的战船得以直接进入洪泽浦及北淝水河,也就打通水军战船进入淮河、封锁寿春、霍邱两城的水路通道。

不管中原局势如何发展,即便梁帝朱裕没有开口承诺,韩谦要计划着从徐明珍手里夺下寿春、霍邱两城,使淮西彻底完备起来,不会叫寿州军再继续有机会楔在淮河南岸,令淮西如梗在喉。

当然了,即便有梁帝朱裕的承诺,即便徐明珍出于现实军事压力的考虑,会放弃霍邱、寿春等城,全面收缩到淮河北岸去,但不意味着徐明珍就会同意将温博牙军精锐的家小眷属放归棠邑。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棠邑水军还是要从北淝水河及临淮等地,对寿春、霍邱、凤台等城,形成夹抄之势;步营主力将要在寿春、霍邱、凤台等城的南面进行集结。

对霍邱、寿春及凤台驻军保持军事压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确保徐明珍不会投向魏州叛军的怀抱。

等梁帝朱裕的玄甲都精锐与蔡州兵马会合之后,并在汴京或洛阳等地露出狰狞的獠牙,徐明珍必然能想到玄甲都精锐能入蔡州,必是棠邑暗中配合,到时候他还想投入魏州叛军,不再受梁帝朱裕的号令,将会面临南北夹攻。

而唯有徐明珍重新投入梁帝朱裕的怀抱,那霍邱、寿春、凤台三座残城的归属问题通过磋商解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韩谦要温博先在军情参谋司给高绍担任副手,与奚发、王辙等人共同拟定、推进合围霍邱以及后续回撤右神武军及掩护梁军过境等事,也要他籍此与棠邑军的将领熟悉,同时更深入的了解棠邑军的作战方式。

温氏族人这边,年轻一代的子弟都已经正式录入历阳学堂,与陈乔等家乃至韩氏的年轻子弟一样,即便有不错甚至算得上深厚的家学底子,也都要先读满两年的新学,到时候再择优任事。

韩谦这边所行新政的基础在于新学。

从最早十年前第一批五百名匠师子弟集中就学,到金陵事变之后韩谦回到叙州正式在县及乡司推广兴办初级学堂以及在黔阳、辰中两地兴办匠师、匠护、讲武三类中级学堂,等到棠邑后更是在三类中级学堂基础之上,建立更为高级的综合性历阳学堂,新学的发展,在棠邑是一脉相承的。

温氏对子弟能入新学,又怎么可能拒绝?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新学不仅为棠邑培养大批合格的武官、匠师及胥吏,奠定棠邑当前的基础,而就军队而言,讲武学堂有别于传统将门的武官培养体制,也打破以往下级武官依附、从属于上级武官、将门子弟内部抱团、自立山头的传统,加强诸镇旅之间的中低层将官的联系及情谊,促进棠邑武官团体的形成。

韩谦这次还计划将谭育良所部天平都调来棠邑,加强中下层武官的培养,推进融合,同时会安排一批叙州老卒退出现役,进入地方预备役序列,一方面控制现役兵马的规模,节俭军资开销,一方面保证叙州可动员的军事潜力不降低。

诸多事讨论下来,接风宴到深夜才散,众人各自归去,陈景舟也要先在客舍住上一天,明天再回金陵复旨,到时候还需要冯缭陪着回金陵一趟,跟韩府的核心人物通报梁军借道过境之事。

事实上等到梁帝朱裕在汴京或洛阳用兵,借道过境之事就很难隐瞒下去,到时候必然又会引起一阵风议,还需要陈景舟与韩府中人在朝中应对;甚至还需要他们推动楚梁和议,使朝廷正式同意一部分梁军继续经梁州、襄北转移到蔡颍等地转移。

韩谦还是不得歇息,也可以说是脑子这会儿歇不下来,坐在书斋饮茶批阅公函。

“朱裕似乎有病在身,兴许是河津一战负了伤?”奚荏窥着王珺在外厢房忙碌,打开韩谦要来搂她腰的手,一本正经的跟他讨论事情。

韩谦陷入沉思,朱裕的身体有所不佳,他也是看在眼里,跟早年龟山相见时,甚至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以致他明明就藏在沈鹏、荆振的随从之中,郭荣、王辙甚至温博都没能认出来。

朱裕文武双全,梁国初创之时,就在外领兵作战,玄甲都乃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精锐战力,他本人早年也是时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前,才极得中下级将官的拥戴。

河津一战之前,形势对关中梁军极为不利,为提振士气打赢这一仗,朱裕很可能会不顾惜己身安全,身居前阵督战。在混乱之极的战场之上,朱裕受伤,也就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虽说朱裕除了云和公主之外,诸妃嫔还为他生下三子两女,他这次秘密离开关中,但暗中留年满十八岁,北伐晋国时就带在身边历任的长子洛王朱贞在雍州坐镇——此外还有两子、两女年纪尚幼,与韩元齐、陈昆等人被叛州围困在汴京城之中。

不过,朱裕的身体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韩谦也实在难以想象河淮的局势会恶劣成什么样子,梁洛王朱贞目前看不出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当然,他此时也没有办法担心太多。

…………

…………

延佑七年的夏季,河淮地区依旧大旱,因灾情及战乱,大股流民淹留于野。

在河朔惊变之后,蔡州虽然有一万四五千兵马,但人心惶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被南面的襄北军及主力退到淮河以北之后就四处扩张、兵锋甚至侵入蔡州东部的寿州军牵制住,以致长达一年半还多的时间内没敢出蔡州,增援困守汴京的梁军作战。

整个八月,江淮地区雨季未去,各地还是洪涝灾害频发,但河淮地区的大旱依旧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

征调将卒两万余众的蔡州兵马稍作休整之后,终于在八月底之前杀出蔡州,沿着伏牛山东麓的丘陵,经汝州东部的阴翟、许州北部的长葛往荥州(郑州)南部的新郑县境内挺进。

荥州大部分地区,包括新郑、荥阳等县,目前已被魏州叛军占领、控制。

荥州位于怀州、卫州、汴京、洛阳(河南府)、许州之间,地处河淮平原的西翼,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也是魏州叛军绕过汴京,经卫州、怀州与河南府联系的核心节点,自然不容蔡州兵马攻进来。

此时封锁关中梁军东出之路,并占领、消化梁帝朱裕影响力最深的河洛地区,并从荥州往南向许州、汝州等西南地区扩张,乃是魏州叛军在西线的主要作战任务。

蔡州兵马气势汹汹北上,此时已经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许州南部地区但南部却面临棠邑军极大军事压力的徐明珍,自然是选择坐壁观望,但亲自出领河南府都总管的梁师雄,却不能坐看蔡州兵马杀入荥州腹地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命令他出领荥州刺史的长子、武阳侯梁任在新郑县南部集结两万精锐,拦截蔡州军。

两军于九月上旬在新郑县南的淆溪原相遇,双方在因大旱显得极浅、趟水都没不过胸口的淆溪河两岸摆开阵势,数以百计的斥候骑兵在辽阔的原野驰骋奔走。

在战前,梁帝朱裕才正式将龙旗大旄高竖起来,他本人则在百余铁甲精卫的簇拥下,出现在一列列整饬的阵列之前。

虽然前后总计有五千玄甲军精锐在棠邑的掩护下进入蔡州,但这次北上的主力,依旧是士气低迷、人心惶惶的蔡州兵马,不能在战前将士气提振起来,想要一举击败河对岸的魏州精锐,依旧是未知数。

虽然蔡州节度使韩建最初没有支持篡位之谋,为韩元齐诛杀,但梁帝朱裕继位之后,派遣大量的嫡系将领、官员,助韩元齐掌握蔡州的形势。

即便大批的蔡州军将卒在这同年先后被调出蔡州作战,此时大半人马与韩元齐一起被困在汴京,但留守蔡州的兵马、将吏,还是拥戴梁帝朱裕的。

朱裕的现身,在淆溪河南岸立即引起欢迎的声浪海洋,战鼓擂响,以三队玄甲军精锐骑兵居首直接趟水而过,在北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将敌军往北压制,以便为打前锋的五千蔡州军步卒搭建浮桥留出空间来,方便更多的将卒进入北岸,进攻北岸的魏州叛军阵地。

新郑一战持续两天一夜,但主要时间都是浪费在北岸河滩的争夺之上。

待蔡州军在北岸河滩站稳脚,搭建出数座浮桥,这时候又有两千多玄甲军精锐骑兵淆溪河的上游密林绕到敌军的侧翼进行突击,会战才全面展开。

这一刻到敌军全面溃败,都没有用到一个时辰,接下来主要就是追亡逐败。

梁帝朱裕进入新郑城之后,随即也停止对溃兵的追击。

这一战还是叫近万敌兵随武阳侯梁任逃往荥阳城,毕竟战前有一批的蒙兀骑兵从怀州渡河南下,进入荥州境内督战,随时有可能往南插过来。

而敌兵就近逃入城池的距离又短。

这些都限制于梁军在追亡逐败中扩大战果,

不过,这一战对胶着逾一年的中原战局来说,意义却非同凡响,仿佛惊雷在河淮大地的上空炸响。

河朔惊变之后,河淮形势旦夕之间恶化,主要原因就是梁帝朱裕率梁军主力在潞州被魏州叛军勾结蒙兀人断了退路。

即便朱裕最终成功率一部分梁军主力经汾水河谷撤入关中,但从关中往东、占据伏牛山北麓的函谷关、洛阳、荥阳、偃师等要隘之地都被魏州叛军或蒙兀人抢先控制,这依旧令梁国臣民看不到什么希望。

河淮形势之所以没有彻底崩坏,还得亏韩元齐、陈昆及时率部保住汴京城没有陷落叛军之手。

不过,争夺汴京城打了数场恶战,韩元齐、陈昆以及留守汴京的雷九渊、荆浩等人,其部兵马损失也极惨重,之后除了困守汴京城待援,无力发动反击。

在这种局势之下,河淮之间的州县反应不一。

像徐明珍、司马潭等强势藩镇势力,要么聚兵自保,要么趁机扩大地盘。

他们就等着汴京与魏州叛军杀出胜负之后,再决定卖给哪家,心里又或者未必没有趁机自立为王的心思。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轻易参与混乱的战局之中。

而一些实力孱弱的州县及地方势力,离叛军控制地区近的,大多被迫投降叛军、助纣为虐;而距离叛军远的、叛军暂时鞭长莫及的,则绝大多数都保持中立、观望势态发展。

形势最恶劣时,除关中地区之外,在河淮之间、总计拥有三十五州的梁国统治核心区,在汴京之外,仅有蔡州以及东南角的密州公然声讨魏州叛军。

只不过,蔡州、密州四周皆虎狼,也无力向汴京派出援兵。

而河淮三十五州,除了荥州、河洛(河南府)、卫州、怀州、相州、魏州、博州、齐州、淄州、郓州、乘州、青州等十二州为叛军或蒙兀人占领之外,除了汴京城、蔡州、密州公开声讨叛军或与叛军对抗之外,中部、南部以及东南部则近二十个州,在河淮地区面临如此混乱的局面,或保持沉默,或观望形势,或暗中招兵买马,或趁机扩张。

梁帝朱裕现身荥州南部,并率蔡州兵及玄甲军精锐杀得横行河淮一年多来无人能制的魏州叛兵精锐大败大溃,斩首万余,占领新郑城,兵锋威逼荥阳、偃师等地,不仅西线的魏州叛军惊乱一片,即便是围困汴京的叛军,也都被迫往两翼的核心城寨收缩,担心会遭受里面夹攻。

对那些还保持观望与中立的州县、藩镇等地方势力而言,这时候内心的惊动又怎么可能会小?

像汝州及许州北部的州县,之前还对蔡州兵从境内通过北上还保持漠视,但在淆溪河一战之后,接到一队队玄甲骑兵送来的朱裕令旨,短短数日之间,诸县官吏便带着六七千丁壮以及十数万石粮谷进入新郑城中,参见朱裕。

徐明珍也是极老实的退出许州南部、蔡州东部以及宋州西部等地区,将兵力收缩到颍、谯两州,然后派义子徐晋赶到新郑参见梁帝朱裕,哭诉这两年的艰难以及对梁帝朱裕的关切与思念。

与腹地存在大面积的溪谷、河谷平原不同,关中与河洛之间的伏牛山,关山莽莽、峰险谷深。

这一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是紧挨着中央王朝的京畿地区,山里是否存在容易从华州通往蔡州的通道,徐明珍心里怎么可能不清楚?

当然,关中梁军不是不能在伏牛山里开辟一条衔接华州与蔡州的栈道,当年的蜀都也都是从摩天绝岭与险峰深壑间开辟出来的,棠邑军还硬生生在淮阳山中造成华柱峰栈道,但从关中梁军控制的上洛县到蔡州西部地区,逾四百里的险要栈道,修造会有多大的难度?

更不说伏牛山的北面,就是魏州叛军所控制的河洛地区。

梁帝朱裕真要倾尽全力在伏牛山里如此大规模的修造栈道,其他势力或许会疏怠,但怎么可能瞒过魏州叛军的眼线?

不要说修造栈道了,哪怕是十数二十人穿过这崎岖险要山地,都可能跟魏州叛军的斥候撞上。

对于时刻紧盯着关中局势发展的徐明珍而言,他用脚趾头也能想到,唯一的可能就是玄甲军精锐借助楚军的掩护,穿过秦岭,从梁州以及楚国境内,进入蔡州。

徐明珍甚至能直接肯定就是韩谦这孙子暗中助玄甲军精锐返回蔡州的。

徐明珍并不知道梁帝朱裕与韩谦达什么密议,这一刻只能选择重新向梁帝朱裕俯首称臣。

要不然的话,他能怎么办?

入夏之后,韩谦在南面就完成军事集结,棠邑水军在潢川、临淮、寿东西面的瓦埠湖以及皋城北的练岗湖先后建成新的造船场及水军基地,棠邑水军新增四都逾六千兵力。

只要有必要,棠邑水军随时能够杀入淮河,与在战船规模已经处于劣势的左楼船军会战,将其驱逐出淮河水道,并继而切断寿春、凤台、霍邱三城与北岸的联络。

除此之外,棠邑军在寿春、凤台、霍邱的南面,还集结了五万骑兵步卒,彼此拉开的距离短到仅需要半天时间,这五万兵马就能直接推进到三城城下。

梁帝朱裕此时出现在寿州军的北面召集勤王兵马,许汝宋亳陈等汴京南部的诸州纷纷呼应,献人献粮,一时间大有在西翼压过叛军之势。

虽然徐明珍知道等蒙兀人反应过来,调集更多的兵马从怀州渡过黄河南下荥州,梁帝朱裕的日子未必好过,但他同时心里又清楚,他这时候若是不屈服,梁帝朱裕与棠邑军极可能会第一时间先联手进攻寿州军。

在梁帝朱裕及棠邑军的夹攻之下,在绝大多数人心思都还向着梁廷的谯颍地区,寿州军要如何立足?

虽说朱裕篡位之后,其父朱温不久便暴毙宫中,令朱裕怎么都洗不脱弑父之嫌,一度令梁国的将臣心存极深忌惮,这也是魏州叛变能成势的一个基础,但河朔惊变不到两年,河淮之间战乱不休、灾害频生,民不聊生,地方上的乡豪大族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这便令很多的人重新想起朱裕的好来了。

徐明珍有意重新效忠,大家也不是什么小孩子,梁帝朱裕当然也不会追究他不援汴京、拥兵观望的罪责,而是下旨设立陈州节度使府,辖颍谯陈亳四州,使徐明珍改任陈州节度使,并敦促他从陈州出兵进攻汴京南部的叛军,打开汴京与梁国南部的联络。

梁帝朱裕同时勒令徐明珍将兵马从淮河南岸的凤台、寿春、霍邱三城撤出,交由棠邑军接手,并此作为筹码,与楚国议和……

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二百七十四章 诱敌出寨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战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贿第四百零六章 勇将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九章 处置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澜第六百五十九章 称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热闹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战夺寨第二十五章 文死谏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六百六十六章 惊雷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五十六章 有仇报仇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坝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谈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计第五百一十五章 来意第五百零六章 道侧第十七章 皇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五百五十七章 对峙(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三百三十五章 货殖之道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一百七十章 举吏第五百八十章 淮东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七十六章 龙华埠第六十六章 问询第十一章 进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四百六十六章 韩府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五十七章 杀戮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隐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