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黑与白

虽然天黑看不清什么,英子还是看到了,她看到了吴莲胳膊上的一条条深深的伤疤,用手摸摸还似乎流着血,“谁打的?”英子有点心疼吴莲。

“后母呗,习惯了,不疼!”吴莲眼里闪着泪光,她语气里带着无所谓的潇洒。

吴莲嘴里的话让外人听着很轻巧,似乎这一条条伤疤打在别人的身上。

“用什么打的?”

“铲煤的铲子!”

“吴莲~”英子一下抱住吴莲,她心疼吴莲,她又可怜吴莲生在那种家庭,她真不知道吴莲心里藏着多少个让人流泪的故事?

“你,你怎么不哭?”灵子着急地问吴莲,“你父亲不帮你吗?还有你的哥哥,听说,你的哥哥很厉害,他常常骂你的后母,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听到了,你的后母也怕你的哥哥,你的哥哥不会傻呆呆看着你被那个女人打,不是吗?”

“俺不会哭,俺哭,俺祖母也跟着俺哭,再说让四周邻居听到了,尤其那一些喜欢嚼舌根的,她们没事的时候又会拿俺家事儿寻开心,俺祖母更没脸出门了……为了俺吴家,为了俺祖母俺必须忍受,更不能让俺父亲和俺哥哥知道,否则,俺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英子姐,俺能挨打,能忍,所以,以后你不要拦着那个黑胡子老头打俺!”

吴莲嘴里的黑胡子老头就是那个整天拿着皮鞭子的监工,“俺皮厚,只要他开心,他可以每天打俺,只要不开除俺就可以,只要俺有工作做,俺祖母就不会受那个女人的气,俺家就少点鬼哭狼嚎!”

“吴莲,你,你不傻!”英子和灵子似乎是异口同声说出这句话。

“俺傻,俺后母说俺傻,俺就傻!”吴莲低低地喃喃着。

英子沉默了,她心里更加佩服吴莲,她更佩服吴莲的孝顺和懂事,吴莲不仅不傻,还能够顾全大局,含垢忍辱,为了她吴家的安宁,她愿意牺牲她自己,为了让她祖母安心地在吴家生活,她愿意做她后母的泄火工具。

下雪了,黑暗里的雪带来了一丝明亮。吴莲看着从半空纷纷扬扬飘下的雪花,她高兴地手舞足蹈,她忘记了她身上的伤痕,她伸出双手,雪花慢悠悠落在她的手心里,凉凉的,轻飘飘的。

“千万不能把雪花带进车间!”英子看着像个小孩子的吴莲,“过来,过来,俺给你拍打拍打身上的雪……”

卷烟厂就在眼前,厂门口外面排列着进入厂院的工人,两盏门灯像两个门神,它们横扫着四周的风吹草动。这个时辰天蒙蒙亮,那点点亮藏在纷纷扬扬的雪片的后面。

脚下的路渐渐变白了,好似一块白白的布被好多的脚步踩碎了、踏黑了,可是,那雪还在一层一层继续地叠加着,似乎一时半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越来越厚,因为天冷看样子这雪一时半会也不会融化,路的黑完全看不到了。

“跺垛脚,不许把外面的雪带进厂院子里来!”看门的二鬼子在吼叫,英子笑了,厂院子里的雪与厂外面的雪不一样吗?

“你,还有你,先进去,用笤帚扫出一条干干净净的路来!”前面几个工友被日本鬼子带进了厂院子,他们去扫雪了。

英子和灵子、还有吴莲他们许多工友被二鬼子拦在了厂门外。英子用手扫了扫吴莲衣服上的雪片,灵子抬起胳膊扑拉扑拉英子后背上和头发上的雪。

雪轻飘飘地来,风狠狠地刮,严冬的第二场雪要比第一场雪大,天更冷,雪跟着刺骨的冷,冷紧紧追着雪跑。

英子仰起头,她满眼银装素裹,马路两旁梧桐树上像是落了一层白色的纱,让乌黑的清晨变了色彩;不远处的屋顶上也落满了雪,像是披上的一件银白色的毛皮大衣;雪又像一个魔法师拿着他手里的魔棒到处施法,变幻成一只只蝴蝶,白色的蝴蝶到处乱飞,蝶恋花,花也是白色的。

烟厂工人在厂门口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雪停下来,相反,雪越下越大,由开始碎小的雪片变成了鹅毛,从高高的天空倾斜而来,在半空中被风绑架,一条条、一缕缕、一股股,像监工手里的皮鞭横扫着每个人,有的人夹起了肩膀,缩起了脖子,跺着脚丫,冷就一个字,冷透了每个人身上单薄又破旧的衣衫,冷透了饥饿辘辘的肠胃,瑟瑟发抖;风在肆虐,不知它借助了谁的力量,狐假虎威,又不知它是不是受了他人指使?它不停地搜刮着人们身上的那点点的热气。

突然,厂门口传来了日本人的吼叫,暴跳如雷。

“回家!”监工耷拉着他圆圆的脑袋从厂院子里钻了出来,他向着人群喊叫着,“今天不上工啦,回家!”

“真的?!”英子拉着灵子和吴莲几乎要跳起来,她是高兴,她忘记了不上工就没有工钱,没有工钱就没有饭吃,那一些烦恼瞬间抛到了九霄云外,她的快乐一下冲出了喉咙。

“为什么下雪不上工?”吴莲用疑问的眼神盯着英子问。

“下大雨下大雪都不用上工!”英子压低声音,“日本人怕工人把雨水和雪水卷进烟卷里,如果那样,烟卷就会潮湿,就会长毛……”

“咱们去公园玩雪人好吗?”灵子看着满脸狐疑的吴莲说。

“好!”英子和吴莲响亮地应答。

在孩子们眼里,雪花是美丽的,是纯洁的,是温暖的。就像是谁家的棉花被子被谁掏了一个大大的窟窿,一簇簇棉花顺着那个窟窿流着,流着,然后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远处的山峰上,落在近处的草地上,看着四周厚厚的雪,英子想起了她娘和她大嫂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做棉被,那一堆堆棉絮那么柔软,那么洁白,躺在上面暖煦煦的,英子真想上去躺一躺!

松山路旁边的公园这个时辰没有人,静静的,静静的白。

英子三个人的到来打乱了静静的空气,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几串杂乱的小脚印。吴莲“扑通”一下躺倒在雪地上,顽皮的雪花落在她的脸上,她红扑扑的小脸真的很可爱,再配上她的一双大眼睛,像极了一个漂亮的仙女。英子抓起一把雪揉成团,她抛向吴莲,吴莲一下跳起来,她也抓起雪揉成团抛向英子和灵子,三个孩子“呵呵呵”“咯咯咯”地笑着,笑声惊飞了躲在枝头的鸟儿,鸟儿抖落树枝上的积雪,飘飘洒洒,像天女撒花。

从两年前来到青岛,英子这是第一次开开心心、真真正正地笑,第一次没有忧心地、没有顾虑地放松一下……英子把手里攥着的雪球举在了眼前,她想,如果手里的雪球是一个雪白的馒头多好啊?英子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雪球,眼前的雪球越看越像一个白白的馒头,她竟然张开了嘴巴,她使劲在小雪球上咬了一口,一阵凉,凉澈全身,英子摇摇头,她把凉凉的雪水慢慢咽下去,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冷颤。

英子失望地瘫坐在雪地上,她抬起头仰望着半空,雪花轻轻落在她的脸上,变成了她的泪;不远处啤酒厂上空飘着一层厚厚的煤烟,黑色的煤烟钻进了云层,钻进了洁白的雪里,那股煤烟多像一条黑皮肤的毒蛇,它瞪着圆圆、大大、狠狠的眼珠子,它吐着红信子,它大口大口吞噬着雪片,它大口大口吞噬着啤酒厂工人身上的筋骨。

松山路与啤酒厂一路之隔,与柳巷子一步之遥。英子似乎能看到啤酒厂门口的鬼子,他们手里举着枪,他们恐吓着过路的行人,他们威逼着捡煤渣的孩子和老人交出那一袋袋、一筐筐煤渣。英子慢慢攥起了拳头,她把手里的雪球攥成了水。

英子恨日本鬼子,她多么希望日本鬼子快点滚出青岛,她多么希望叶家人人都能够有饭吃,她多么希望有一天她能上学,背着自己缝制的书包,这个愿望英子都想了好多年,真的想了好多年了。

她想起了她小时候,那个时候日本鬼子还没有来,她的祖父祖母还活着,她的爹也活着,崔家一片喜气洋洋。那时崔家大院里的男孩子们已经进了学堂,他们每天背着书包哼着小曲上学、放学,她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几个哥哥跑前跑后,跟着他们学认字,学写字,那个时候她就渴望自己是一个男孩,每天高高兴背着书包上学。

祖母和母亲每天把做好的饭菜放在堂房的桌子上,用大盆扣着,谁也不能动,那是祖父的规矩,那是给上学的男娃娃留的,今儿想想那张放饭菜的桌子真高,真大,英子费好大力气才能爬上去,她闻到了从扣碗缝隙钻出来的香气,有肉香,还有蘑菇香,还有鸡蛋炒韭菜的香味,还有馒头的麦香味,她真想伸手去打开,“啪”祖母手里的木梳子轻轻落在英子的小手背上,“不要让你祖父看到,这是你哥哥们的饭菜,咱们的饭在厢房里呢,走,快走,走的慢了小心你祖父的戒尺!”

英子只好吞了吞口水,她小心翼翼从大桌子上爬到高椅子上,然后再从高椅子上跳到地上,她悻悻地、哭涕涕离开。哥哥们回来了,他们会从那一些菜里拨出一些肉,偷偷摸摸送到英子的碗里……真香,那肉、那菜、那白白的馒头,怎么和家里女人吃的不一样呢?想起哥哥,英子心里有点小幸福,真好,有哥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突然从不远处的登州路上传来了叽里咕噜的吆喝声,还有女人嘤嘤的哭涕声。英子皱皱眉头,灵子一激灵“腾”从雪地上跳了起来,她没有跟英子和吴莲打招呼,她着急忙慌地向着发出吆喝声的方向跑下去。

英子急忙伸手拉起吴莲,“咱们也去看看!”

英子和吴莲追着灵子的背影喊,“灵子,等等我们!”

灵子的背影在大雪里忽隐忽现,英子和吴莲就像两只小兔子,她们绕过几棵松树的枝条,跳下矮矮的断墙,蹿过街道,眼前到了登州路。

吴莲忽然拉住了英子的胳膊,英子也站住了,她们眼前是啤酒厂门口的马路,几个日本鬼子押着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英子不认识那个男人,可她认识那个跪在雪地上哭哭啼啼的女人,那个女人是灵子的母亲。

灵子急匆匆冲过了宽宽的马路,她冲到了她母亲的身旁,她抬起头看着几个持枪核弹的日本兵,“扑通”她跪下去,“放了我的父亲,求求你们了!请,请您放了我的父亲!”

“上前线,必须的,这是我们每个日本公民的责任,如果,如果当逃兵,必须接受惩罚!”一个日本兵在狂吼。

听着,看着,英子似乎听明白了,也看明白了,日本军队好像没有士兵了,他们只能把做工的工人抓到战场,然后每个工人发一杆枪,工人就变成了他们的士兵。如果真的那样,那么,日本鬼子的末日已经来到了。想到这儿,英子心里有点得意,但,当她看到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哀求的灵子,她心里又很难过,毕竟灵子和她母亲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更是她的朋友。

“他,只是一个锅炉工!”灵子母亲在苦苦哀求,“他不会打仗!”

两个日本兵嘴里哼了一声,“不仅他要去,还有你!”

一个日本兵弯下腰伸出大手狠狠抓起灵子的母亲,“你也是日本公民,一起带走!”

“不要,不要,放开我的母亲!”灵子在雪地里爬,她要拉住她母亲的手。

另一个日本兵冷笑了一声,他弯腰准备去抓灵子,灵子母亲吓了一跳,她急忙使劲挣脱那个日本兵的手扑向灵子,“不,她在卷烟厂上工,她有工作!俺要照顾她,请放开她!”灵子母亲突然发了疯,她声嘶力歇地哭喊着,“放了我的孩子,请放开我的孩子,她,她有工作!”

英子想冲过去帮助灵子,可是,她的胳膊被一双大手牢牢地抓住了,英子回头一看,是宋先生。宋先生一只手拉着吴莲,一只手抓着英子。

英子抬起眼睛看了看宋先生,她想说什么,看着宋先生严肃的表情她什么也没有说出来,英子回头再去看灵子,她看见灵子母亲从灵子背包里翻出了灵子的做工证。

灵子母亲紧紧抓着那张纸片,好像那张纸片是一张免死牌,她疯了似的在几个日本兵眼前摇着,“这,就是这,她有工作,在咱们日本卷烟厂工作!”

几个日本兵交头接耳,一会儿,他们扔下灵子和灵子母亲走了,他们带走了灵子父亲。灵子母亲趴在地上大哭,灵子也跟着她母亲哭。

英子跑向灵子,她弯腰抓起灵子的手,“灵子,快走!”

灵子回头拉起瘫坐在雪地上的她的母亲,灵子母亲慢慢站起身,她弯着腰用双手使劲拍着她的两条腿,她嘴里痛苦地呼唤,“河浦君……”

下午,太阳还没有出来,雪还在下,灵子家里的哭声没有断,就像天上的雪,从早上下到了下午都没有停下来的痕迹,灵子母亲沙哑的哭声伴着雪片飞舞。

叶家小院里,新丽新菊搂着新新的头,她们无言的沉默,叶祖母也不说话,她闷闷地坐着,大半天也没听到她咳嗽,也许是宋先生拿来的那盒药管用了,也许她忍着。

院门口有声音,黄丫头在轻轻地叫,好像有外人,英子看看叶祖母,她冲下楼去,院里的雪已经铺了厚厚一层,雪地里布满了黄丫头的梅花脚印。

叶家栅栏门上面出现了宋先生的头顶,宋先生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的男人,英子急忙打开了院门。

“宋先生!”英子轻轻喊了一声。

“英子,那个,俺给你们祖母请了一个医生!”宋先生笑着看着英子问,“你们祖母好点了吗?”

“嗯,好点了!”

宋先生带着那个男人匆匆迈进了一楼客厅。

“俺去喊祖母,宋先生您等一下啊!”

“去吧,俺和肖医生在这儿等着!”宋先生微笑着看了英子一眼,然后他把头转向那个医生,低声说,“这就是崔英昌的小妹英子!”

“就是她?上次咱们来叶家见过这个女孩,当时叶小姐负了伤……俺看这个孩子没有多大呀,没想到,我们,我们还不如一个孩子做的多,真的,以后一定把她的事情转告给上级领导,咱们可不能亏了她呀!”

“俺也是这么想的!”宋先生抬起手捋了一下他的下巴,“叶静牺牲后,这叶家多亏了她呀!”

“以后胜利了,给这些孩子找个新家吧!”肖医生忧虑的口气,“现在也可以,至少让他们不挨饿!陈苏坤老人也该歇歇了!”

宋先生点点头,“只是,只是怕老人不舍得……”

正在这时,叶祖母被英子搀扶着走下楼来,“宋先生,怎么?为了俺,您也太辛苦了吧?这雪天路滑呀!”

老人一边与宋先生打着招呼,她一边踮着小脚迈进了客厅,她看了看宋先生旁边的肖医生一眼,皱皱眉头,好面熟呀,“您是?”

“大娘,去年俺来过,那个时候叶小姐~”肖医生看着叶祖母憔悴的模样,他把他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他犹豫了一下又说,“大娘,来来,您坐着儿,俺给您瞅瞅!”

“这雪天,还让你们跑一趟,俺没大事,俺就是这心口窝堵得慌。”叶祖母慢慢坐到了椅子上。

肖医生急忙伸出他的大手扶着叶祖母的胳膊,他感觉这个老人已经很瘦了,老人身体已经没有了肌肉,几乎只剩下了皮和骨头。

肖医生从他包里拿出了听诊器,他认真严肃的表情让站在门口的英子紧张。

“大娘,您的身体没什么大事,您心里有火,多喝点绿豆汤,就好了!”肖医生直起腰扭脸看了一眼宋先生,他们两个人互相递着眼神,似乎他们眼睛里有话说。

“俺就知道俺没事,……当俺知道俺嫚出事……就病了一次,这一病拖到现在,断断续续一直不舒服,尤其每次想俺嫚的时候就疼……”

叶祖母的话让英子落泪,让宋先生和肖医生难过。

送走了宋先生和肖医生,英子就出了门,她要去找吴莲,也许吴莲家有绿豆,毕竟吴莲的哥哥和吴莲的父亲经常去郊外农田里捡粮食。

英子第一次踏进柳巷子。柳巷子开水铺子对面就是吴莲家。

窄窄的柳巷子里堆满了家家户户的杂物,那一些杂物被积雪覆盖着,露出一点点尖尖角角;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还有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到,必须小心翼翼。

吴家门口外面坐着吴莲的祖母~那个残疾老人,老人蜷缩着身体紧紧靠着她家门口的煤炉子,煤炉子里没有火,甚至可以说那炉子都是凉的,雪花覆盖着炉盖子,雪花也覆盖着老人的身体。

英子慢慢走到老人的身前,她弯下腰,低下头,“吴大娘,吴莲在家吗?”英子本不想打扰眯着眼睛的老人,可,想起可怜的叶家祖母,她硬着头皮向老人喊了一声。英子的声音太小了,老人似乎没有听到,她依然眯着眼睛。

“谁呀?”一个女人扭捏捏的声音从吴家老人身后的屋里传出来。

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吴家老人全身一激灵,她惊慌地睁开了眼睛,她感觉眼前站着一个人,她抬起头慢慢往上看,当她看清她眼前站着英子时她的嘴角哆嗦了一下,她惊喜地仰望着英子,她想说什么,她只张了张口,一会儿,她无神的眼睛里瞬间多了一层慌乱,她急忙抬起她皱巴巴的左手迅速地整理了一下她惨白的头发,她轻声问,“英子,是英子吗?”

“是,您好,俺是英子!”英子一边说着,一边蹲下她瘦小的身体,她微笑着看着眼前的老人,“吴大娘,吴莲在家吗?”

老人摇摇头,“没,她和她哥哥出去了,去山上捡树枝去了!你,英子,你有事吗?”

英子点点头,“阿姨在家吗?”

“在,在屋里,吴莲的爸也在家里!”老人又拽拽她的前襟,“你进去找,找……有事吗?”

英子摇摇头,“俺一会再来吧,俺找吴莲……”

“唉,好,待会吴莲回来,俺让她去找你,好吗?”老人心里似乎有话说,她吞吞吐吐半天,嘴里重复着,“待会他们就回来了!”

“嗯,吴大娘,俺走了!”英子站起身,她低头又看了一眼老人,她忍住眼泪,她一扭身匆匆离开了吴家的门口,英子心里很难过,她可怜吴家老人,她也不敢见吴莲的后母,她心里不知为什么要怕那个女人?确切的说,她不是怕那个女人,而是讨厌那个女人!

英子走回叶家门口时,她听到从邻居灵子家里传来了灵子的哭啼,灵子嘴里絮絮叨叨,是英子听不太懂的日语,灵子好像与她母亲争吵着什么。英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她无法去安抚灵子,毕竟这是灵子家的事,也是她们国家的事。

英子无精打采地迈进了叶家小院,她没有理会跟在她身后的黄丫头,她走进了一楼客厅,她一抬头满眼惊喜,只见大厅的桌子上放着一碗绿豆,那碗绿豆那么耀眼,看着让人心情都愉悦。

叶祖母坐在她的那把矮椅子上,她身上披着一件粗布棉袄,她手里还捧着一碗汤,整个屋子里飘荡着中药味。

黄丫头慢慢地钻进了客厅,它乖乖地蹲坐在叶祖母的脚前面。

“祖母,谁又来过了?!”英子欣喜若狂,她一边说着,她一边蹲在老人的身边。

老人抬了抬她无神的眼睛,点点头。

“是宋先生来过了吗?”英子小心翼翼地问。

“药是宋先生熬好了送过来的!这一些绿豆是那个日本女人送过来的!”

“日本女人?灵子妈妈?”英子感觉吃惊。

叶祖母又点点头,“你刚走,灵子母亲就来了,她问你去做什么啦?俺说,可能去找绿豆了,她说她家里有,所以,她又跑回她家拿来了这一碗绿豆!”

“她有事吗?”英子猜想灵子母亲一定是有事找叶家。

“是,她说她要回日本找她的儿子,她想把灵子留下来等灵子的父亲,她走了,灵子就没有人照顾了,她又怕她回国以后就回不来了,毕竟她儿子是反对侵略战争的……她又不放心她的女儿……”

“她想让咱们帮忙照顾灵子,是吗?”

“也许这意思,她不敢把她女儿带回国,她不能承受两个孩子都出事,再说,她男人已经上了战场,如果回来找不见她们,一定会疯掉……甚至会做出什么傻事。她怕,她,嗨,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呀!”

“?”英子无语,她也不懂,没想到日本鬼子也不放过他们自己国家的平民百姓。

“祖母,您放心,这一些绿豆吃上了,俺写封信给俺娘,让俺娘寄一些来。俺老家田里每年都种绿豆。”英子慢慢站起身,她抓起桌上那碗绿豆,她准备去给叶祖母熬绿豆汤。

“好,明年开了春再说吧!英子~英子,宋先生说,中药和绿豆汤不能同时喝!”老人看看满脸醇厚的英子,招招手,“英子你过来,祖母有话说,到这儿来!”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从她身旁又抓出一个小圆凳子递给英子。

“祖母,您说!”英子一边从老人手里接过那个小圆凳,她一边慢慢坐下,她抬起头认真端详着老人的脸,老人的脸骨瘦如柴,似乎就几天的时间瘦了许多。

“英子,俺想回趟老家,想想,俺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俺这心里空唠唠的,都说落叶归根,俺的根在哪儿?在山东?还是在奉天?俺那一大家子都留在了奉天,俺想回去看看他们,带着俺的嫚回去看看!如果俺走了,家里弟弟妹妹你能照顾吗?”

听到叶祖母这些话,英子很难过,尤其老人的最后一句话让英子心里猛地颤抖了一下,叶小姐曾经给她说过三次这样的话,第三次叶小姐再也没有回来。

英子急忙摇摇头,两行泪水瞬间从她眼眶里滑落,慢慢流进了她的嘴里,她感觉到她嘴里的眼泪是咸的,是涩的,是苦的。

“不可以!”英子一下扑进老人的怀里,“祖母,您哪儿也不许去!英子每天下班回家就想看到祖母站在院子里等俺!”

听了英子的话,陈苏坤这个年过七十的老人也哭了,她已经把英子当成了她的孙女,那种亲情加友情已经在老人心里根深蒂固了,她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英子做早餐,第二件事就是给英子准备带的中午饭,第三件事就是看着英子迈出叶家小院去上班,然后她再等着英子平安下班回家。只要英子每天平平安安回来,她心里就能踏实了。尤其她的嫚死了后,叶家这几个孩子,包括她自己,都靠英子养活,虽然英子挣得不多,甚至可以说那点钱不够一个人一个星期的生活,就是那点钱加上英子每天去郊外捡来的白菜叶和土豆,常常让她们不饿肚子,这个艰难的时期谁家不饿肚子呀?再想想,自己走不了远路已经有一年多了,甚至弯腰捡个树枝都很艰难,这一年靠的是谁?以后自己走了,这个家又能交给谁?眼前只有英子,英子过了年才十四周岁,她承受了多少她这个岁数不应该承受的东西?正如嫚说的,咱们对不起英子,英子是一个命苦的孩子。想到这儿陈苏坤老人摇摇头,她还不能死,为了这几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她必须活下去,可是,她知道她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她无法逆天改命。

“英子,祖母暂时不会走,起码过了年,天暖和了!”

老人的话让英子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她抬起泪眼看看老人深深凹陷的双眼,她无语。

“新修还好吗?他也该回家看看了。”老人嘴里突然默默念叨着。

从叶家祖母言词里,英子知道老人想新修了,可是,英子又不能把她见到新修的事情告诉老人。

英子一边抬起袄袖摸着泪,她一边伤心地垂下了头

为了让叶祖母不再累,为了让叶祖母能多睡会儿,为了叶祖母能留在叶家不走,第二天清晨,天还很黑,英子一个人悄悄出了门,风掠过头顶,洒落一些雪花,凉飕飕的;昨天的雪堆在了路边上,路面上残留的雪已经被人的脚步和车轮压出了亮晶晶的车辙,很滑。

英子静静地站在冷风里等着灵子和吴莲,一会儿,灵子和吴莲向英子走来,吴莲用她窄窄的肩膀夹着她的脑袋,灵子头上带着一顶帽子,三个孩子相视无语,她们静悄悄地走在上班的路上。

英子想问问灵子母亲回日本的事情,灵子沉默无语,英子也没好意思问,她猜测灵子母亲暂时不会回日本,毕竟灵子太小,还需要有人照顾;就像叶祖母暂时也不会离开青岛,青岛还有老人家的牵挂与不放心。

吴莲还是那副无忧无虑的表情。

“英子姐,听俺祖母说,昨天你去找过俺?”吴莲看着英子问。英子点点头。

“有事吗?俺没时间去找你,俺祖母干不动活了,她拿不动铲煤的铲子,甚至挪不动煤炉盖子,她的右胳膊抬不起来了,筷子都抓不住,吃饭也成了问题,所以,昨天俺没出门找你!”

英子又点点头,她昨天见过吴家老人,她隐隐约约感觉到那个老人已经没有了力气,甚至,老人说话的声音也那么虚弱。

“俺后母说你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日里也没看见你去俺们家,所以,她不让俺找你,俺就没敢去,俺帮着俺祖母生煤炉,俺跟着俺祖母学做饭!其实,俺也可以随便找点理由、找点空闲去找你,俺没敢……英子姐,你千万不要生俺的气呀。”

英子再次摇摇头,“不生气!”

英子讨厌吴莲的后母,那个走一步扭三扭的女人,此时此刻耳边似乎还能听到那个女人又娇又硬的声音,那个女人不仅狡猾,更无情。

灵子在沉默,她虽然听懂了英子和吴莲在说什么,她也不插话,她哪有心思掺乎吴莲家的事情呢?她心里也有难言之隐,更心事重重,她很想把她的心事告诉英子,她又不想说出来。就这样,三个孩子的脚步沿着厂门口的小路往前走着……

下了班后,英子在登州路口与灵子和吴莲分手,英子要去啤酒厂后马路上捡煤渣。

昨天刚刚下过雪,满路都是积雪。一辆辆卡车从身边飞过,车轮在雪地上打着滑,甩落一层厚厚的煤灰,甩落一点点煤渣。一堆堆人在雪地里奔跑,像是饿急了,在雪地里抢食着黑色的食物。虽然是无月的夜,黑亮亮的煤渣就躺在白白的雪地上,那么显眼,又那么让人兴奋。

英子细细的、矮矮的身影在黑白之间游走,她肚子开始叫,也许已经叫了很久,她低头看看手里刚刚从雪地上抓起的一块煤渣,有花生米那样大,英子情不自禁(不能自己)地把煤渣塞进了嘴里,她慢慢地嚼着,煤渣不仅刚硬还带着冰碴,她逼着自己把嚼碎的煤渣咽下去,真的好难咽,英子想起了她衣袋里还有三粒花生米,她赶紧找出来一粒,她急忙吃了一粒花生米,然后她再低头吃一口煤渣。

回家的路上,英子觉得胃里很难受,她想吐,她不敢吐,吐出来会更饿。难受与饥饿与寒冷袭击着她,她的身体开始左右摇晃,她觉得背上的煤渣有千斤重,她脚步踉跄,一点力气也没有,没想到吃煤渣会这样难受?英子脑子里突然冒出吃树皮,以前三婶杨玉说抗联也没饭吃,饿了他们就吃树皮,树皮一定比煤渣好吃,英子摸摸索索找到了一棵梧桐树,当她走近了,她伸出手去,她发现树上的树皮也已经剩下的不多了,摸着光秃秃的梧桐树,英子知道有多少人在和她一样挨饿。英子使劲扒下一块比石头还硬的树皮,她慌里慌张塞进嘴里……她使劲嚼着,好似在嚼一块牛皮,如果是牛皮就好了。

英子回到家,她没有理睬跟在她脚边的黄丫头,她只想睡觉,她艰难地上楼,她匆匆洗了脸和手,她匆匆钻进了她的卧室,她身上的棉袄也没有脱掉,她恍恍惚惚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英子醒来时天还没亮,她感觉她没有任何食欲,她胃里都是煤渣和树皮,那一些东西几乎塞到了她嗓子眼,她只想吐,她不敢吐,英子尽量用意念克制自己,她明白只要她把昨天吃进去的煤渣和树皮吐出来,她会更饿,可是,她的胃太难受了。

英子晃晃悠悠走下了楼,突然,她眼前出现了一个圆圆黑黑的东西,黄丫头在那个东西四周转悠,它嘴里发出轻微的兴奋声。

那是什么?英子弯着腰走过去,一个黑乎乎的袋子矗在那儿,她有点害怕,她小心翼翼伸出手摸了一把,是一个麻袋,麻袋上的麻线很厚实,英子再次大着胆把手伸向麻袋的里面,“玉米?”一麻袋的玉米棒子。英子又惊又喜,她“噔噔噔”跑上楼,她忘记了她胃里的难受,“祖母,祖母,玉米,玉米,咱们有粮食啦!”

“唉,在哪儿?”叶祖母醒来了,她慢腾腾披上衣服,她慢腾腾下楼,她嘴里又惊又喜,“在哪儿?在哪儿?”

英子搀扶着老人来到了院子里。

“这一袋玉米棒足有四十多斤,够咱们吃半个月的,玉米粒和玉米棒子都能吃呀……是谁呀,谁在帮咱们?”老人使劲仰起头看着黑漆漆的天空,“老天爷呀,谢谢您!谢谢您!”老人的眼泪滑到了她的嘴巴子上,亮闪闪的。

半个月过去了,年根就在眼前。

宋先生来了,他给叶家送来了三斤白面,和一斤猪肉,还有一捆芹菜,叶祖母看着眼前的东西,她满心的感激,“宋先生,您让俺说什么好呢?”

“大娘,您什么也不用说,这都是应该的,只是东西太少,太少啊!”宋先生在自责。

“不少不少,这芹菜好久都没看到了!很贵吧?”叶祖母伸出哆哩哆嗦的手摸摸那捆芹菜,“这大冬天的,哪儿来的?”

“是一个朋友给的,俺想,快过年了,俺提前给您老拜个年,祝您老人家长命百岁!”宋先生向陈苏坤老人深深鞠躬,“谢谢您老人家!”

“快起来,坐下,喝点水暖和暖和,宋先生,您准备去哪儿?”叶祖母轻轻问。

“回一趟乡下看看那一些小兄弟们,顺便去看看家里人,把一些棉衣给兄弟们送去,他们住的地儿太冷,俺不放心呀!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过年时,俺就不能亲自过来看您啦,请您老谅解!”

“嗯,俺不怪您,您,你们一定注意安全,天冷路上不好走,一定注意啊!”叶祖母知道宋先生去哪儿,她心里有点忐忑,她很怕宋先生一去不复返,她越怕,她心里的话越说不出来。

“宋先生,您好!”英子出现在客厅门口。

宋先生转过身,他看着英子亲切地问,“英子,今儿休息是吧?”

“嗯!”英子点点头,她突然抬起头看着宋先生的眼睛,“宋先生,您看到俺二哥了吗?”

“看到了,看到了,你二哥还问起你呢,瞅瞅你们兄妹,真好,互相惦记着,互相牵挂着……”

“他好吗?”英子又想起了新修他们,她又问,“他们都好!”。

“好,他们都好,怎么?英子想二哥啦,还是想家了?”宋先生温和地看着英子的小脸。

“都想,俺,俺三个年没回家了……”英子突然闭上了嘴巴,她看到叶祖母正背过身去用袄袖摸眼泪,她急忙又说,“俺不回家,等天暖和了,俺再回家去,俺让张伯伯赶着马车来青岛,马车上拉上一些白面和土豆,再让张伯杀头猪,这个时候我们老家开始杀猪了……”英子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她心里没有一丝杂念,她话里话外都是对家乡的思念与渴望,让在场的人听了都很难过,更让大家心里暖暖的。

“好,俺把英子的话带给张伯,让他过年前多杀几头猪,哈哈哈”宋先生哈哈大笑,他心里却很难受,可怜的英子离开家不知不觉已经两年多了,她一定想她的母亲了,她一定更想她家里的所有亲人,只是她不想说出口,她怕她的话让叶家祖母伤心。

“您认识俺张伯?”英子从宋先生嘴里听出了一些什么,她好像觉得宋先生与张伯很熟悉。

宋先生点点头,“那年张伯还把你做的鞋垫送给了俺一双呢,俺还留着呢。”

“那年?哪年?五年前吗?您为什么要留着?”英子歪着头看着宋先生,“不好吗?”

宋先生摇摇头,“俺的脚丫没有你哥哥的脚丫大,你缝制的鞋垫都是按照你哥哥的脚丫尺寸做的,不是吗?哈哈哈,俺本来想把鞋垫还给你的哥哥,俺没舍得,真的很精致呀!”

“宋先生,您等着!”英子扔下这句话一扭身跑上楼去,她和下楼的新丽新菊撞了个满怀,新菊站在新丽身后,她一伸手抓住着急慌忙的英子的胳膊,她满脸欢喜地问,“英子姐,宋先生带了什么好吃的?有桃酥吗?”

楼梯口的新新白了新菊一眼,“馋猫!”

英子摇摇头,又笑嘻嘻地说:“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一会儿,英子怀里抱着一堆鞋垫跑下楼来。

宋先生和叶祖母愣了,他们不知道英子哪儿来的时间悄悄纳了这么多鞋垫子。

“宋先生,您挑一双吧,这一些都是给张伯,大哥,二哥,三哥的,还有给新修和家兴的……您看着给他们吧!这一些布条是董家裁缝铺子的董师傅给的。俺还给祖母和新新他们纳了一些鞋垫,在俺卧室里放着呢,俺想过年那一天当礼物送给他们!”

大家又开始沉默。新新还小,他高兴地喊着,“英子姐还给俺缝制了鞋垫?!真的还有俺的?谢谢英子姐!”

“以后,有了布头,俺给新新缝制袜子,新新每天出去捡树枝都不舍得穿袜子,赤着脚,多冷呀!”

“俺去捡树枝,那个树枝常常扯坏俺的袜子……”新新吞吞吐吐。

”没有只扯坏袜子吧,还有衣服呢,那你干脆衣服也不用穿了!”新菊的话让新新害羞。

听着孩子们左一言右一语,宋先生没说一句话,他也不知应该说什么?尤其听到英子嘴里念叨她的哥哥们,宋先生垂下了头,谁也想不到宋先生心里有多难受?英子三哥崔英茂在一年多前就牺牲了,英子至今还蒙在鼓里,没有人愿意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英子,主要怕英子伤心难过。

英子看看新丽和新菊,她又看看新新,“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俺给你们每人还缝制了书包,过年那天送给你们,等,等开了春,鬼子滚出青岛,学校开了门,你们就去上学,好不好啊?”

“我们可以上学吗?真的?!”三个孩子异口同声,满脸幸福与渴望,“真的?!”

“英子姐,你也去上学,叶小姐曾说,你不上学可惜了!”新丽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沉默无语。

第二十五章惆与怅第 十二章怕与惊第五章 阴与霾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十三章 黑与白第二十五章惆与怅第三章仇与忍第十章 冷与冻第二十八章憾与涟第十八章恨与痛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十六章危与险第二十七章忉与懵第二十九章晰与惜第七章 醉与疼第二十九章晰与惜第十章 冷与冻第三章仇与忍第十四章云与烟第二十六章恩与憎第十五章 忆与年第二十二章慎与悸第一章 生与活第一章 生与活第三章仇与忍第二十九章晰与惜第十九章世与愿第十三章 黑与白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十八章恨与痛第二十三章潸与然第二十一章花与情第十五章 忆与年第十九章世与愿第二十五章惆与怅第七章 醉与疼第二十一章花与情第六章 氤与氲第二十六章恩与憎第 十二章怕与惊第二十一章花与情第二十七章忉与懵第二十章感与悟第十四章云与烟第十一章 饿与泪第二十七章忉与懵第十九章世与愿第五章 阴与霾第六章 氤与氲第二十六章恩与憎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十六章危与险第三十章韶与曙第四章雪与雨第十章 冷与冻第六章 氤与氲第九章忧与虑第三十章韶与曙第十四章云与烟第 十二章怕与惊第十六章危与险第八章 憧与憬第二十二章慎与悸第二十八章憾与涟第十章 冷与冻第三章仇与忍第三十章韶与曙第二十一章花与情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十一章 饿与泪第三十章韶与曙第三章仇与忍第三十章韶与曙第五章 阴与霾第十七章心与信第八章 憧与憬第一章 生与活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 十二章怕与惊第七章 醉与疼第五章 阴与霾第一章 生与活第六章 氤与氲第十八章恨与痛第二十二章慎与悸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二章 静与动第一章 生与活第二十二章慎与悸第二十四章 嗳与沧第十一章 饿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