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科研竞赛

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工具不足。

比如,作为物理学家,最烦恼的事情一般都是数学工具不足,导致他们想研究物理的时候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因此,很多人想继续研究,就不得不自己成长为数学家。

物理原本就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物理每向前迈一步,很多时候也都表示了数学的进步。

比如,作为生物学家,最烦恼的事情一般都是教学工具不足,导致他们想研究生物应激性反应的时候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因此,很多人只能以身试法,就不得不准备5000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沈光林研究纳米最大的困扰也是因为工具不足,不过这是观测工具不足。

纳米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是人们缺乏归纳整理的能力。

比如,人类的牙齿的坚硬无比,这是因为牙齿的骨密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

荷叶下雨不沾水,也是因为它的绒毛密度达到了纳米级别。

后世,人们根据这个特点制作了各种纳米制品,比如**广场的红旗就是纳米材料制作的,不惧风雨严寒酷暑。

沈光林想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却遇到了现实困难。

到现在这个时期,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都还没有发明出来,想观测到单个原子的运动和形态并不容易。

当然,电子显微镜出现的历史已经很久了。

早在1933年,鲁斯卡教授就设计出了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其实就是在电子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大约在明年,也就是1981年,瑞士物理学家海因里希·罗雷尔与德国物理学家格尔德·宾尼希将会合作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

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1981年出的成果,198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可比凯利·穆利斯从发明PCR到获得诺贝尔奖用的时间还要短。

沈光林实名羡慕。

但是没有用。

现在距离1981年的元旦已经不远了,沈光林就是想插一脚也已经没有了机会。

估计,人家已经把原型设计出来了,只是还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而已。

既然占领不了发明科技这个高地,那就先把纳米理论拿出来吧,先去占领纳米效应的理论高地也是不错的,说不准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呢。

历史上早就有人因为研究纳米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很早之前,Irving Langmuir实现了脂肪酸单分子层从水面向固体基底上的转移而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奖。

而且,在76年,Tuomo Suntola发明了原子层外延薄膜制备技术,也就是原子层沉积技术。

后来的C60富勒烯分子和石墨烯也都是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发现。

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和分子马达的制造,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沈光林决定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放在纳米技术上,他知道这是未来40年的重点发展方向,而且衍生了一大批应用。

这个最容易出成果,靠着先知先觉,沈光林觉得自己可以刷茫茫多的论文了,简直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纳米分子即使现在还看不见,但是纳米颗粒总是存在的,它的理化性质沈光林也是知道的,根据结果倒推行成它的原因,也能解释的清。

等到扫描隧道显微镜出现以后,刚好可以完美的证明沈光林的科研成果。

沈光林把自己的新材料研究成果交给学院就没再管了,这是科研任务,我已经帮你们完成了。

......

进入12月的第一周,周一的第一个会议非常重要。

既要总结上个月的得失,也要做出本月的规划。

大家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个会不开不行。

京城大学既是一个教学机构,也是科研机构,更是行政机构。

冗长而严肃的会议让大家都不敢放肆的喝水,不然络绎不绝的上厕所都会比较麻烦。

相对“重要”的议题都结束了,按照惯例是要回顾学校当前的外联任务和下一阶段的进展。

校长助理就说了一件事:“兵工所已经在追问咱们的科研进展了,他们希望能够在元旦前给出阶段性成果,他们也要赶在1980年结束之前拨付第二笔款。”

上次专项资金到位以后,有几个学院领取了科研资金,这其中就包括化学系,材料系和物理系。

物理系虽然没有把领取资金的资金用于沈光林的实验室,但毕竟是沈光林实验室挂名的项目,他们也是天然的一份子。

既然校长助理提到了,大家都需要汇报一下自己的进度,不然真的下笔款到了,学校怎么还会拨付给你?

大家既是同事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说白了,其实就是正在进行一场科研竞赛。

在这个竞争中不一定只有一个胜利者,但是,只要有一个领先的,落后的那一方就会立刻沦落到很残酷的境地。

就像原子弹的研发,大胖子和小男孩其实是两种路线。

小男孩是枪式结构,使用的是铀235;

大胖子是内爆式结构,使用的是钚239。

他们同时成功了,也算是浪费了一倍的钱。

耐高温材料的研发也可以算作是一个科研竞赛,谁率先出成果,谁就能赢者通吃,投资者就可以少出一些资金。

材料系最先做汇报,在这方面他们积累最多。

像传统的岩棉,橡塑都是隔热和耐高温的材料,他们的研究重点也没有脱离这一块。

他们提出,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将岩棉等耐高温材料编织成网,附着在受热面上,可以很好的完成隔热作用。

没有新意,但是应该可以有用。

接下来化学系就要高深一些,他们准备从分子层面出发,去研发一款液体基材的耐热涂料,性质类似电工塑料这种。

当然,一切还在理论准备阶段,毕竟时间太短了。

“物理系呢?”

其实在座的都知道,物理系压根什么准备都没有做,他们拿到钱之后充实了一下实验室,买了一些新的实验器材,并没有打算真的进行新材料研发。

因为大家的舒适区就是高能物理,涉及材料的人才都在材料系。

如果不是这项资金是硬塞给沈光林的,物理系肯定一分钱都拿不到。

“我们研发出来了?”系主任说的轻描淡写。

“什么?”

“耐高温的材料我们已经研发出来了。沈光林教授提交了一份报告,说兵工所的科研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以请他们来验收了。”

物理系主任慢条斯理的说了这件事。

这么快?

不可能吧!

也就一个月时间吧。

即使做点提前工作,最多也就一个半月,他们怎么完成的?

大家都沉默了,不说话,等着物理系主任接着往下说。

系主任却不说话了。

这算什么,只是一点小成果而已。

因为物理系的牛人太多了,这不算什么。

从建国到现在,有多少学部委员出自京大物理系。

化学系的副院长清咳一声:“验证效果了吗?”

“验证了,非常理想,也是液体材料,无论滚涂还是喷涂,最终耐高温和隔热效果都非常不错。”

“那就好!小沈不负众望啊,年轻人果然还是有两把刷子。”其他事不关己的院系纷纷称赞。

“可是,这算阶段性成果吗?我们还有资金拿吗?”材料系问出了一个不尴不尬的问题。

大家搞科研,真的不是说成果出来的越快越好,而且有节奏有重点有希望,克服重重困难,冲过艰难险阻,这样的成果才会来之不易。

比如爱迪生,人家都是实验失败了1600多次才成果造出灯泡的。

华盛顿砍了樱桃树,列宁也摔了花瓶。

缺乏一个好故事,后续的资金不好拿了。

“哎呀,我们很惭愧啊,工作好像没有做到位呀。忘记通知小沈让他放慢节奏了,不过,现在他已经把成果做出来了,该怎么办?”

系主任说的抱歉,实际上却是骄傲,那种得意洋洋的神色就差指着诸位的鼻子说话了。

反正物理系下一笔款可以不需要了,你们爱谁谁。

第一一五章 面试(4/4)第十五章 人民教师(求收藏求推荐)第五0二章组长第899章 上任第四二一章 情敌第五九八章 泥巴和巨石(1)第十八章 数钱第六七三章 安排第六八八章 接受挑战(1)第六七五章 我是沈光林(3)第六十九章 第二日第八六六 聪明人(1)第四五二章 进京第二六二章 天才第十五章 人民教师(求收藏求推荐)第八十一章 送考第八四三章 熟人(2)第一四五章 科研竞赛第四二四章 照顾自己第三十八章 朋友(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第三二零章 交易第一六九章 出路第一零一章 填志愿(2/8)第三六五章 阅兵第975章 折面子第952章 态度第一八四章 成败第五四三 启程(4)第七七二章 教堂(2)第四九四章 1986年春节第二八五章 约谈第六十七章 了不起第七六六章 变化(今天一更)第一八一章 意犹未尽第七六六章 变化(今天一更)第九一一章 回乡第一三一章 倒沈第968章 深城股市第六三零章 演讲(2)第三零四章 脾气第六六二章 发布会(1)第九十六章 派出所第五一六章 认真第四四五章 舞会第七六八章 商业谈判(1)第五二一章 竞争对手第八六九章 反击(2)第一五八章 楼塌了第八一二章 三角债(1)第三五五章 经费使用第897章 意外收获第六四一章 购物(1)第一三八章 打开思路第四三零 养孩子第五五九章 学生(1)第六七零 烤肉(2)第六十八章 清醒(求月票)第四四一章 为什么第四零七章 挖掘第七八四章 华夏制造(2)第四六三章 元旦第五四八章 倒时差(1)第二八九章 糖衣炮弹第三零二章 混合双打第四零六章 投诚第七八七章 新鲜度(2)第五五九章 学生(1)第八十六章 自行车第七七零章 合作第四六八章 借钱第三七三章 成交第一一零章 李莉出国 (3/4)第九零三章 演讲第五二四章 再战天王山第六八一章 贷款(2)第一七九章 发布会第二九四章 经营之道第八三七章 上任 (1)第八九四章 同学会(2)第五六四章 缘分(1)第七零一章 事不关己(1)第四九二章 开发第七七八章 赞助(2)第五一五章 自力更生第六一九章 马肉大餐(3)第六三零章 演讲(2)第六二一章 技术公开(3)第二四零章 打脸第一零二章 显摆(3/8)第三七二章 研发新阶段第912章 窒息(1)第六一二章 又一个(2)第八八三章 截胡(1)(今天一更,明天补上)第九零五章 遗憾(今天一更)第六二零章 献身(1)第七二二章节 宴会(1 )第七二一章 救市(2)第四十七章 隔夜仇第三六零章 一路人第三零三章 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