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赵国存亡,系于我身!

第744章 赵国存亡,系于我身!

当寒冬过去,从未停歇的战争再次加快了脚步。

青州乃是自南攻北的桥头堡。

据青徐,攻河南地,一片坦途,自青州过黄河,攻渤海,攻冀南,同样是一片坦途。

楚王府中。

刘备望着大汉十三州堪舆图肃容而立,洛齐边咳边说道:“王上。

我军如今当攻渤海,然后转道而西,联合赵国,攻灭曹操建立在河北的魏郡。

而后再一路向西攻灭河内等地,使曹操全面退回河南。

翌日我军再挥军北上,降服赵国,与燕国战,全据幽冀青徐,如此大业可成。

如今唯一所需要的就是等粮草收割,青州今年遭了蝗灾,收成不如往年,要先等等,但天下势一日三变,一等就容易出事啊。”

刘备眉头皱起又舒展开,神情很是纠结,沉吟许久才缓缓道:“粮,兵民之本。

不能将百姓家中存粮取尽啊,万一再遇到天灾就完了,等等吧,等到明年收获再说。”

对刘备的选择洛齐一点都不意外,楚王后从外走进,手中牵着刘备的嫡长子,刘备笑着招招手。

洛齐行礼后走出王府,走上马车回身望了一眼楚王府,暗道:“明年,希望明年能成行。”

……

邯郸。

只剩下三郡之地的赵国相比较燕国和魏国自然是力弱到极致,但若说衰败则不然,甚至从那来来往往的商队,还颇显繁荣。

邯郸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冀南重地之一,如今也不例外。

一行臣子从赵王宫中匆匆走出,待走出宫门的那一刻,沮授和荀谌皆靠向洛燕,沮授皱眉轻声道:“子燕公,今日宫中似乎有些不对啊,王太后和大王间有嫌隙。”

荀谌左右瞧了瞧,而后低声道:“王太后一直想要先王三子继位,那才是她亲生的最宠爱的儿子。”

洛燕面上没什么表情,王位之争永远不会少,选择继承人一向是最难的问题。

这种选择甚至和人杰与否问题都不大。

袁绍没有废长立幼,吕布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洛燕平静地说道:“谁做君王讲究的是公平。

人心中的公平。

自古以来就是立嫡立长,因为这样最公平,不会引起骚乱,不会让其他人升起别样的心思。

自古以来也多有立贤之事,嫡长有亏,别子有能。

但三子有何功绩?

赵国可有一寸土地是三子所打下的?

赵国可有一事是三子所做成的?

如今赵国的危局,三子可能处理?

王太后,没有治国的才能,不能使其参与国政大事。

二位可知晓?”

沮授和荀谌对视一眼,知道洛燕这是在告诉二人,不要搭理王太后的拉拢,于是同时拱手道:“下臣明白。”

洛燕见状又道:“本侯会找时间让夫人进宫去劝一劝王太后,值此生死存亡之秋,不能生乱。”

三人正要离开,突然有相府中官吏往三人所在狂奔而来,见到洛燕等人后,顿时冲过来,大声道:“国相,有前线战报传来。”

战报!

这个字眼几乎在瞬间点燃了宫门前的所有人,顿时一片赵国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哗啦啦围了上来。

那炽热的眼神,把相府官吏都吓了一跳,连忙将信件取出递给洛燕,洛燕展开匆匆一看,咬着牙道:“魏国攻邺!”

四下一片寂静,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浓浓的寒意。

如今天下最强的诸侯——魏王曹操!

刚刚从赵王宫中走出的洛燕高声道:“进宫,商议大事!”

一行大臣再度返回宫中,袁谭都有些愣神,不知道这些大臣怎么又回来了?

然后就得知了曹操来攻的消息,恐惧顿时袭上了心头。

袁谭焦急的问道:“国相,曹操怎么会突然来攻呢?他不是与我国签订盟约吗?

他不担心实力损耗为燕国做嫁衣吗?

他难道有信心击败我赵国吗?”

洛燕等人同样在思索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惊骇,赵国谋士皆对视,知道都想到了一些什么。

“王上……”

……

时间退回到一个月之前,青州遭遇蝗灾的消息流传到了魏国,曹操顶级的谋士团几乎在瞬间抓住了机会。

一个狭窄的窗口期!

“燕国占据了冀北的土地,但还没有真正纳入收税体系,暂时不能发挥出作用。

幽州以及辽东今年格外冷,大雪灾使牲畜死去,作物歉收,如今燕国内部正艰难度日,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没有能力南下的。

如今青州遭遇蝗灾,粮食歉收,刘备守土有余,进取不能。

草原胡乱愈盛,吕布自去岁就前往九原,不可能返回襄助赵国。

这是我魏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直取邯郸,将赵国收入囊中。”

荀攸等人掷地有声的分析着魏国的胜利概率。

曹操身着诸侯王的服饰,满脸笑意,若是能攻下冀州,这天下未必不能姓曹啊!

……

袁谭听着洛燕等人的分析如堕冰窖。

赵国竟然落入了如此生死存亡之刻,数遍天下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结盟共抗曹操的人。

“为之奈何?”

听着袁谭又一次发出了为之奈何的疑问,洛燕有些无奈,子不肖父,到了如今的时刻,还问怎么办。

他直接站起,昂然道:“自然是战一场,以战求和而和存,以战求安才能安。

审正南和曲正则守在邺城,只要供给粮草,曹军想要破城哪有那么简单!

守上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守到楚王等人恢复过来,自然会有人来解救我赵国危局!

这世上从来没有必胜和必败的战争,若是我赵国能乘此机会收复魏郡与河内郡,焉知这天下没有我赵国再兴之日?”

洛氏的字典里没有不战而降,不打一场让你见识见识我的拳头和骨气,你又怎么会尊重我呢?

洛燕的话充满了力量。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时刻刻充斥着巨大压力,仿佛要亡国的赵国中。

他的话是那么的掷地有声,充斥着不服输的豪情壮志。

……

魏郡与河内郡在魏国的规划中,就是进攻赵国的桥头堡,早在曹操建立魏公国的时候,就开始打造战争基地。

这里一直都屯驻着大量的屯田兵以及战兵,几乎占据了整个魏国一半,是魏国最大的战区。

这就是为什么在了解到青州蝗灾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曹操就能够发动六万步骑进攻邺城!

若是真的从头开始准备,发动足以支撑六万步骑的战争,光是准备时间就要起码一年!

来势汹汹的魏军,一面高高挂起的汉字旗,一面高高挂起的魏字旗,两面旗子的高度都差不多,充分的彰显了如今曹操的地位。

自魏郡与河内郡集结而来的大军兵临河北重地,邺城之下!

城头之上,审配与曲义望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连绵军队,心头都满是沉重的味道。

曲义恨声道:“若昔日先登还在,我又有何惧之?”

先登不是训练不出来,有曲义在就有先登。

但训练先登这种兵种,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那些可都是脱产的士卒。

在赵国最巅峰的时候,即便花费大量资源建造骑兵的情况下,依旧有足足六千先登。

但是现在的赵国,只剩下两千先登,这已经是洛燕拼命给曲义挤出来的份额。

审配摩挲着城墙砖上的道道驳痕,这座古城经历过多少次战争呢?

守卫这座城池的人,又都是什么结局和选择呢?

审配不太通史书,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选择!

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有信使匆匆而至,“曲将军、审太守,这是国相自邯郸送来的信。”

二人展开信读去,洛燕的字迹有些重,可想而知写下时定然是心绪沉重,“正南、正则,河北诸士,你二人最有将帅之才,又有忠义之心。

邺城交在伱二人手中,我很放心,大王同样放心。

邺城存亡,关乎赵国,务必小心。

我会在邯郸征集士卒,筹集粮草以及军需物资,后续的支援不会短缺。

待大军征集完毕,我会亲率大军前往支援邺城,务必坚守。”

审配和曲义只觉一阵安心,有洛燕在,他们至少不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中。

自古以来多少坚城的陷落都不是因为守不下去,而是政治上出现了问题呢?

不过审配自动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邺城实在算不上坚城。

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冀州都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攻陷的坚城。

自古以来的坚城都是依靠山川而建造,没有天然的山川,就算是洛阳这种城防完备的城池,也不可能守住。

审配回头望向曹军朗声笑道:“让曹操见识一番我赵国儿郎的厉害。”

曹营中。

曹操坐在上首,两侧则是魏国诸将以及智囊团。

荀攸先出声道:“大王。

如今我军粮草都已到位,魏郡中所存储的粮草足够大军至少一年以上的不间断进攻。”

这就是拥有魏郡与河内郡的好处。

魏国进攻邺城,甚至就连劳师远征都谈不上,因为邺城就在魏国边境上,从大军开拔算起,仅仅数日就兵临城下,就这么近。

守城方惯用的静守,然后等敌军粮草吃尽自动退军的战术,在如今的魏军面前,没有用处。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曹操面带轻松的笑道:“我军势大,先行攻城一番,使赵军震怖,而后再劝降之。

天下识时务者为俊杰,想必那河北名士等,该知什么叫做大势,定会倒戈来降。

若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邺城,赵国覆亡不远矣。”

曹操现在所思所想就是能够在不造成太大伤亡的情况下,攻陷赵国。 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如今的赵国,袁绍已死,在曹操看来就是一片散沙。

赵国建立不过数年而已,臣民对赵国的归属感并不强,大臣对袁绍的儿子也不可能有那么忠心。

毕竟曹操扪心自问,如果现在自己去世,魏国能不能保持现在这种态势?

毕竟是不行的。

他的儿子就算是能力出众,但不要说继续开拓,就算是能够控制住国中的这些大臣都算是相当了不得了。

现在赵国大势已去,外无强援盟友,内无山川江河阻隔,根本不可能阻挡住魏国的攻击。

在曹操的一声令下,魏军携带着的大量攻城器具开始进攻,当初攻灭袁术后,从袁术处缴获的大量墨家子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改进了投石机和弩弓,还改进了攻城锤以及防备守城方的防御武器,给审配以及曲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作为攻城一方,曹操的损失依旧是远远超过赵军的,尤其是那些佯攻的负责消耗城中箭矢等的炮灰军,伤亡更是惨重。

战争一日接着一日,魏赵之战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流传到了所有的国家中。

……

曹操悍然进攻赵国的行为震惊了几乎所有人,他甚至不愿意去寻找一个理由,而是直接开战!

就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我就是要吞并赵国,这种行为实在是过于嚣张!

吴国忙着整理内部的纷争,整合内部分裂,平定那些山越以及西南夷时不时的叛乱,无力他顾。

最焦急的当属刘备,他还准备明年再攻伐渤海,然后攻击曹操的河北地,没想到曹操竟然先下手为强。

如此这般,到时候恐怕就是曹操反过来侵吞渤海郡,而后从冀州、兖州、豫州三线同时进攻楚国了!

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刘备决定要和赵国谈判结盟。

邯郸城。

洛燕向袁谭复述着刘备的意见,“大王,楚王给出的条件是,楚国出兵,赵国出粮,楚国可以进攻魏国,使魏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进而退兵。”

围魏救赵!

洛燕的话刚说完,顿时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出现了这个成语。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相像之事,让殿中众人皆感觉颇为怪异。

洛燕见到袁谭竟然走神,于是又问了一句,袁谭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寡人答应,只要楚王愿意出兵,区区粮草而已,寡人愿意。”

洛燕却沉声道:“大王,您一定要想好,曹操不是善人,刘备也不是,他心中巴不得我赵国死。”

袁谭闻言叹口气,殿中有人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若是再供给给刘备粮草,这次赵国真的要彻底打空了,这一次打退了魏军,那下一次呢?

不论是燕军、魏军,还是楚军,恐怕都不是赵国所能够抵抗的了。

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这实在不算是一个选择题,任谁来都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同意。

尤其是在邺城传来的战报不太好的情况下。

……

“楚国和赵国结成了协议?要一同进攻我魏国?”

曹操接收到这一条战报时,有些难以置信,他之所以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楚国没有进攻的能力。

曹操颇有些不屑的说道:“赵国要给楚国提供粮草?

就赵国那三郡之地,能有多少粮草可以提供?

恐怕还没等楚国进入战场,赵国就已经干涸不能再战了,简直是与虎谋皮。”

荀攸沉吟道:“大王,臣以为,赵国恐怕是有之前就存储的粮仓,否则虽然赵国三郡大都是膏腴之地,但想要供给两国大军,还是不足的。

不过就算是有存粮,但臣以为,楚国可能是发一偏师作为骚扰罢了,不可能真的大军齐出。”

郭嘉听罢,却皱着眉头道:“大王,臣觉得万事都要小心,不能托大。

如今楚国可能进场参战,那就要以最大的威胁来看待。

臣以为应当调遣更多的军队投入河北战场了。

赵国必须亡!

谁来了也救不了他!”

曹操踱步数周,然后下定决心道:“寡人立刻调集其余战区的军队前来,但那些地区所防御的诸侯该要怎么办呢?”

董诏出列道:“大王,臣愿意前往出使列国,使诸王与大王结盟。”

“哦?”

曹操望向很少说话的董诏,对董诏的人品,他不置可否,但对董诏的才能他是不怀疑的,“董卿可需要什么东西?”

董诏微微笑道:“启禀大王,臣有三寸不烂之舌,如今所需的仅仅是陛下一封征讨圣旨罢了。”

那个坐困许昌皇宫的汉室皇帝,在经历了血色许昌后,如今彻底成为了摆设。

但摆设他也是当今的两位皇帝之一,更是唯一被大多数诸侯承认的皇帝。

不是燕国那个自娱自乐的皇帝。

董诏现在要他的一封圣旨,那也合理。

董诏得到曹操的首肯后离开了魏国。

望着董诏离开的背影,在场的众人猛然间意识到,在这种纷乱的乱世中,又是纵横家纵横睥睨的时代了。

那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时代。

现在虽然没有邦周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么夸张,但在出现一个足以独斗天下的势力前,拉拢盟友是不断获得胜利的关键点。

……

在刘备正在备战时,曹操对邺城展开了猛攻,是有别于先前那种不疾不徐的攻击,而是完全不计较代价的进攻。

如今的曹操,手中有兖州、豫州这两块仅次于冀州的肥沃土地,在河东太守投诚后,拥有了完整的三河,实力之强,人口之多,冠绝天下。

他和赵国玩兑子战术,赵国根本就扛不住。

审配和曲义整个人都是麻木的,即便是将伤亡打成五比一又有什么用?

魏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何止五倍?

从邯郸而来的援军被挡在城外,根本就进不去只能暂时寻找适合防守的地形建造大营。

三州打三郡硬实力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目前邺城唯一的希望就是楚国军队!

楚军在哪里呢?

……

楚军在等。

实际上在接收到了第一批的粮草后,楚军就在关羽的率领下出发了,然后关羽按照刘备的指令暂时等待。

等待魏军的伤亡再大一些,粮草再减少一些,实力再弱一些。

等待魏军的气势从如日中天渐渐落下来,那是才是最好的出战时机。

刘备的选择很正确,他是个优秀的统帅,虽然只能统帅不超过一万人,但抓时机很准。

但楚军等待的每一刻,都意味着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邺城,加重了一丝破城的风险。

……

邯郸城中。

曹操和刘备已经被问候了不知道多少次,尤其是刘备,拿了粮草不做事,让人恨得牙痒痒。

现在怎么办?

袁谭已经有些六神无主了,洛燕站起身望着众人道:“刘备会出兵,但一定是在见到曹操已经被我军所伤的情况下。

他前来助拳,不是要为我赵国硬抗曹操。

他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如果全部指望刘备,那我赵国定将灭国。

如今的局面,我将会率领我赵国最后的大军前往邺城支援,同曲将军里应外合,或许能将魏军击退,甚至胜过魏军。”

至于楚军。

他们一定会出手,但没人知道他们会什么时候出手。

……

洛燕率领着赵国最后的大军离开邯郸,直奔邺城而来,但刚刚走出半路,竟然遇到了曲义!

洛燕如遭雷击,随洛燕前来的田丰沮授等人都直接懵了。

洛燕冲上前去,没等询问,曲义就直接泣声道:“国相,邺城被叛徒打开城门,卑职和审正南失联,魏军进城,卑职只能率领着先登营突围,赶往邯郸再做打算。”

邺城丢了!

洛燕回过神来,立刻急声道:“曲将军,可愿意随本相杀回去。”

曲义当即道:“自然愿意,曲义绝不是贪生怕生之徒,先登还在,曲义愿为先锋!”

洛燕朗声道:“好,如今邺城刚刚陷落,我们还有夺回来的机会,这就出发!”

……

在邺城外,审配在曹操面前说出了那一句足以让他名垂千古的话。

这一句话,充斥着满腔的豪情和忠贞。

这一句话,就是千百年来,人所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最高道德之一。

这一句话,让曹操这样的人,也禁不住对审配心生敬意,他想起了荀彧,不愿意苟活于魏国中,他想起了关羽,不愿意投身自己麾下。

我的麾下可有这般人吗?

————

审配字正南,河北名士,绍主河北,配为袁臣,配性刚正不阿,时人皆敬畏,从燕为副二,燕甚敬重,及绍卒,燕主伪赵,乃使配守邺,帝破邺,俘配,欲服之。

配有铁骨,曰:“不事二主,忠贞之节,配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请死而已。”

帝敬之,以为壮士,又问其愿,配乃曰:“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其言若雷,配死,帝慨然曰:“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寡人若得审正南者,必委以公卿。”——《魏书·洛沮荀审田列传》

(本章完)

第800章 古来征战几人回?第839章 洛苏降世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于此?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16章 勤王之师第499章 制典第796章 凤旗漫卷,大势已变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248章 箪食壶浆,喜迎汉军,优势在我第867章 江南洛氏归唐!第420章 番外:姬昭见刘彻第456章 公车上书!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860章 晋阳起兵!第21章 四姓公卿第662章 江东桥氏第413章 长安,霍去病真香第810章 我洛氏要的东西很简单!第535章 说剑!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56章 洛休薨,地阶道具第296章 废王第724章 赵国艰难!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和秦朝有关的剧情写完了,一些反思和改变第542章 勿忘先帝之志!(还2)第254章 攻楚第753章 魏王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第800章 古来征战几人回?第447章 高低端路线第597章 勤王军合围荥阳,洛子凌扬刀诸侯第650章 洛楚第553章 洛琪谋皇宫第7章 姬昭薨第239章 洛陵践法(下)第608章 论天下诸洛异同第637章 又行了第574章 洛霄第142章 洛国骚操作,天王与诸侯王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290章 看好了,洛氏祖传传播王化第892章 国师真不愧是国师!第30章 申戎入寇第357章 再次掀开改革大幕第15章 姬完山崩 姬息监国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397章 鹰扬校尉洛无疾第624章 洛阳的旨意第252章 洛新给刘邦送来了老婆第860章 晋阳起兵!第435章 支线番外:洛无疾开拓西域1给大家托个底第893章 李洛联姻(卷末)第483章 请你喝茶你不喝第287章 汉承周室,其命维新(二)第552章 赵飞燕!第685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887章 冬突厥!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无疾第185章 洛人为何而战第78章 吴越合一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421章 阴霾笼罩大汉第66章 三国弭兵之盟第854章 李家诸子女!第787章 却道人心太易变!第140章 大齐和大魏都天下无敌第364章 大汉棋圣第896章 洛苏布子大唐!(求4月份保底月票1第670章 我周氏!第96章 素王最爱的崽,姬灵均,英灵殿彻底出第148章 天命难道在秦国?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691章 公子楚!第509章 此子类我,当为尧舜第274章 我在阴山上第82章 十年磨炼,完全体的洛瑜第71章 孔子第275章 风雷雨雪,听吾号令第189章 阳谋之计:兑子很重要的单章!兄弟们必读!第351章 文华昌盛第575章 请大汉赴死!第276章 我从阴山到了长安第657章 死!第411章 懵逼的冠军侯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迹第233章 明攻洛阳,暗破武关第457章 朕不允!第154章 终入洛第130章 时光匆匆如流水第38章 洛国敢战士第185章 洛人为何而战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78章 吴越合一第302章 伟大的意义第885章 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第227章 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