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天选之人!

李渊派来的大唐使者是永安王李孝基和民部侍郎唐俭,都是李渊非常信任的人。

他们两人一进苏州地界,就很是诧异,苏州毫无萧条之感,街道上比肩接踵,一片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景象。

李孝基颇震惊道:“这苏州望着竟然比长安还要繁华,真是不敢置信。”

唐俭亦慨声道:“是啊,洛氏结寨自保,苏州无战事,自然繁华,扬州则萧条许多。

成都亦是如此,比长安还要繁荣。

这一场逐鹿天下,天下扬一益二,洛三苏四的格局定会改变。

扬州和洛阳因为兵灾而败落,是注定可以看到的。

洛阳是圣城,日后还能重建,扬州的恢复就要依靠天下商贩,不过隋炀帝修建运河,直通扬州,或许恢复的会快一些。”

大唐使团人数极多,一进苏州地界,立刻就被洛氏得知,洛氏的人连忙前来迎接,一行人往苏州庄园而去。

在这里,唐俭和李孝基见到了洛玄镜和洛景成,从大唐得到的消息中,江南洛氏是洛玄镜和洛景成一起主持,其中洛玄镜的话语权大概还会更高一点,洛氏女一向有主持家族的传统。

李孝基也不耽搁,直接展开圣旨就宣读起来,“兹尔洛氏景成,身出名门,威重江左,累世以来,多有勋绩,天下斐然,隋末以来,振作一世,保有家业,方今察势,心归我唐,朕甚喜之。

敕:以洛景成爵姑苏郡王,食邑五千户,上柱国,加开府仪同三司,骁骑大将军,江南道行台尚书右仆射。”

这份圣旨比给杜伏威的有诚意很多,属于大家认为很正常的,在政治上,正常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不会引人攻讦。

宣读罢给予洛景成的圣旨后,并没有停下,无论是李渊还是李秀宁,都不会忘记洛玄镜,这位跟在洛苏身边许多年的洛氏女。

“兹尔洛氏贵女玄镜,身出高宗,名贵江左,卓有声威,晓之大义,女中豪杰,不次于人。

敕:以洛玄镜为吴国夫人,位同郡主,加苏州刺史,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尔其钦哉。”

洛景成和洛玄镜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没想到李渊竟然会让洛玄镜担任苏州刺史。

目前的大唐为州县制,刺史,尤其是苏州这样的上州刺史,基本上已经是地方官里面最顶级的。

这是一个从三品的职官!

虽然大唐在州上面设置了道,但现在的道还只是一种纯粹的军事机构。

比如洛景成的这个江南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听起来像是文官,但实际上因为天下都不太平,所以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筹集粮草,是典型的武官。

洛玄镜身上的行军大总管就不必多说,这是一个临时的差遣官职,和李世民身上的行军大元帅一样。

二人都不傻,立刻就明白过来,“唐皇这是要我们在南方发动攻势,攻城掠地啊。”

二人相视一笑,洛景成将天使邀请进入府邸,随口问了一句,“不知陛下给杜伏威封了什么官职?”

唐俭边看边笑道:“陛下封徐王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上柱国、加开府仪同三司,可真是信重啊。”

嗯?

本来只是随口一问的洛景成和洛玄镜立刻品出了不对,开府仪同三司和上柱国无可厚非,但无论是爵位还是职位都不对。

徐王,一听就是亲王,哪里有给臣子封亲王的道理?

东南道行台尚书令,这也相当的不对劲,而且是完全不亚于亲王的不对劲。

李渊的几个儿子里面,李世民在之前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李元霸是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李元吉是襄州道行台尚书令,这个官职同样是给皇子,或者说至少是宗亲才能担任的。

同样是给予一地的军政大权,李渊给洛景成的,是右仆射,给洛玄镜的,是行军大总管,至少表面上分割权力,给杜伏威的却是完全的信任。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渊这老小子没安好心,洛玄镜和洛景成暗自对视一眼,心中不禁对李渊升起了一丝警惕。

杜伏威是洛景成用私人信誉和洛氏家族信誉写信劝降的,李渊对杜伏威没安好心,这就是在挑战洛氏的政治信誉。

如果杜伏威自己作死,那没办法,但杜伏威没搞事的情况下,洛氏就要保住他,否则人心散了,以后洛氏还怎么带队伍,连自己的人都护不住。

不过杜伏威竟然没觉得有不对劲,这件事也比较离谱,当初就连韩武穆都不要王位,现在他竟然敢把亲王位置接过来。

“给杜伏威写封信,劝一下他,让他把王位让出来,这是取死之道。”

洛玄镜低声在洛景成身边说道,洛景成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唐俭和李孝基笑容满面的走进洛府。

……

坍塌的土方,杂乱的野草,落在杂草上的鲜血,伏在草间的尸体,远远望去,一片荒凉之景,这就是如今的中原。

李世民纵马而来,他出没在河洛之地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只带着几人,冲着城墙上王世充的军队大声笑道:“吾乃秦王李世民也,谁敢出战?”

面对嚣张的李世民,洛阳方向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只是面露愤恨,却不敢出击,望向李世民身边的那些人都有些畏惧。

在李世民身后,一字排开的人是,洛玄夜、洛玄凌、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一个比一个猛,全部都是万人敌的将领,尤其是洛玄夜和秦琼,万马丛中取敌将首级,简直离谱到非人。

这六个万人敌的猛将,再加上李世民这个极度擅长把握时机的统帅,吃过大亏的郑军绝不会再尝试和唐军野战。

郑军不出战,李世民洒然一笑后就退回营中,他来在洛阳城前,属于突发奇想,他经常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想法。

回到军营中,李世民爽朗笑道:“王世充既然喜欢和我们耗,那我们就和他耗,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倒要看看,是他王世充先饿死,还是我们先饿死。”

军营中顿时响起一阵笑声,洛玄夜却没有笑。

因为唐军的压力并不小。

若是上个月的话,各种不同的压力,但苏州的粮食运到后,洛阳前线粮草压力顿减。

但打仗并不仅仅是粮草压力,在和王世充对峙的这半年中,唐军的伤亡也很大。

王世充深深地明白这一战输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战斗的很是顽强。

从一个月前唐军就已经展开了洛阳总攻,但是洛阳守军异常的坚强,唐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没有丝毫的进展。

攻城就是如此,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真正攻克坚城的人,几乎所有被攻下的坚城,都是战争之外的因素。

正是因此李世民才改变了战略,断绝了洛阳和外界的联系。

王世充野战打不过,拼消耗也拼不过,他凭什么能赢?

现在的洛阳城中,即便是用地狱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洛阳城是天下大城,人口众多,唐军仅仅围城一个月,城中就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百姓饿死。

就连许多低级的官吏都不能保证自己吃到东西,即便是如此,王世充依旧对李世民的劝降信,视而不见,他急切的等待着自己的救世主到来。

洛阳宫中,王世充跪在佛像面前,嘴中不住念叨着,“窦建德啊窦建德,你还不来吗?”

洛阳城中的惨状,众人都有些预料,但战争就是如此。

而且等到打完仗,城中的财帛也都要赏给将士们,这是李唐的军法,虽然不屠城,但城中百姓除了命之外的所有东西,都保不住。

李世民望着地图,缓缓道:“如今中原地区基本上都已经归我大唐所有,之前虎牢关不在我大唐手中,所以我们强攻洛阳。

现在这个通往关东的门户,在我们手中,那便不可能出意外,窦建德支援王世充,一定会从这里过,我会堵住他。”

帐中坐着堪称豪华的一群人,洛玄夜、洛玄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屈突通、尉迟恭、秦琼、程咬金、徐世𪟝、刘弘基、殷开山,李世民秦王府的豪华配置,陪着他建立下现在的功绩。

洛玄夜、长孙无忌这两个人更是陪着他打满大唐开国到现在的全场,大部分都是投降过来的人,但却成为了他的肱骨重臣。

老将屈突通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撤军,他这个人打仗就突出一个稳字,“王世充在前,窦建德在后,实在是过于危险,一旦被两面夹击,我军将败绩,而且一战势难回。

而且秦王,现在我军已经不是刚刚出关时,那样士气旺盛,先前攻城不下,付出大量伤亡,对于我军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现在士卒们已经很是疲惫,如果还要面临这样的大战,是不可能支撑的。”

屈突通的话太过于有道理,以至于李世民都不知道该要怎么反驳,但他是不愿意听从屈突通意见的,他将目光投向洛玄夜,洛玄夜沉声道:“打仗从来没有一定正确的,这不过是选择而已,是选择稳扎稳打,但放弃现在的成果。

还是将王世充和窦建德一网打尽,进而一举奠定天下大势,就在于现在的选择。

秦王,您会选择什么呢?

我们都听从您的命令。”

秦王李世民会选择什么,这不是一个问题,帐中所有人都望向了李世民,他们都知道李世民会说什么,但他们依旧等着,屈突通眼神有些暗淡,但只要李世民下令,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即便他不赞同。

李世民沉默了一瞬,而后环视着众人,良久慨然道:“如果手中没有虎牢关,我一定会退回关中,但既然手中有虎牢关,那我就要和窦建德斗一斗了。

我已经下定决心,和王世充、窦建德决战中原,就在这里,将窦建德大败,把他赶回河北去!

中原洛阳,我要定了!”

果然!

众人心中都闪过这个念头,李世民就是如此,他坚守的时候,稳的可怕,进攻和制定战略的时候,却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李世民望着地图沉声道:“虎牢是其中的关键,只要能够进驻虎牢关,依靠这座险要的关隘,我们足以抵挡河北兵锋。

洛阳已经进入最后的战争,这里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要将洛阳困住,王世充必败。

青阳……”

洛玄夜摇摇头道:“将这里交给齐王和楚王吧,我跟着秦王你去虎牢关,那里太危险了。”

李世民沉吟一下,自己的两个弟弟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即便是不成器的元吉,在战事上,也不至于出什么大差错。

“可以,我们去虎牢关挡住窦建德,等到攻下洛阳,窦建德自然只能退兵。”

李世民的速度很快,很快就做出安排,亲自率领着三千五百玄甲军往虎牢关而去。

洛玄夜等人自然跟随,再搭配上虎牢关本就有的两千多人,在虎牢关已经有六千人。 这些人和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自然是少,但守城已经足够,一座虎牢关就可以比得上十万大军。

连日的赶路,让李世民只觉颇为疲累,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巡视着这座坚城。

他一动身,洛玄夜就知道他想要做什么,李世民这不仅仅是相当守城,还想要借着这座城,对窦建德做些什么,相当李世民的想法。

……

窦建德堪称火急火燎的从河北一路攻城拔寨驻扎在虎牢关之外的水畔。

立刻就召开了朝会,他出征的时候,将赵国的大臣都带了过来,可以说是很全面。

“唐国的秦王李世民,率领着数千人进驻了虎牢关,看来是要和我的十万大军对垒。

哈哈哈。

难道他以为几千人就能挡的住我的十万大军吗?”

窦建德面对众人朗声大笑着,赵国中同样响起一阵哄笑声。

魏征听到这些声音,只觉有些刺耳,忍不住说道:“赵王,那可是虎牢关,当年函谷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虎牢关毫不逊色,当年有多少战争在这里发生,这座兵家重镇,不是那么好攻取的。”

帐中笑声猛然一停滞,魏征不愧是气氛破坏者,窦建德有些不以为意的笑笑,不再说这些笑话,转而说道:“既然秦王来了,那明日就开始攻城吧,让唐军见识见识我燕赵儿郎的威武。”

魏征坐回席位上,有些不高兴,但没再说什么,窦建德的确是仁主,但或许是因为连续的成功,让他有些自负,现在魏征的话,他有些听不进去。

魏征尝试过几次直言进谏,要么就是根本不听,要么就是魏征后面不敢再说,他担心窦建德忍不住杀了他。

现在真正能劝得住窦建德的人根本就没有。

嘴上听从很简单,但心中听从却很难,窦建德对他魏征,也明明听从,但落到实处却依旧我行我素,这让魏征很难受。

“如果右仆射在就好了,或许还能劝得动。”

魏征口中的右仆射,正是投靠窦建德的洛氏子——洛玄照。

如今在赵国中是绝对的高位,尚书右仆射,尚书令和尚书左仆射空缺,此番窦建德出击,他留在邯郸处理政务,给窦建德供给粮草。

陪在窦建德身边的是洛玄云,但洛玄云年纪小,现在还没有加冠。

窦建德将他视作晚辈,虽然很是宠爱,让他执掌赵国禁卫,但基本上是听从他关于军国大事的意见的。

赵国中弥漫着对虎牢关的不屑,认为就算是险关,但他们可是十万大军,就算是按照兵法说的十倍围之,也已经远远超过,怎么可能出问题?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重重地一巴掌,在进攻虎牢关的首日中,赵军就迎来了酷烈的打击,伤亡惨重却连城墙都没能摸到。

这座天下雄关,给赵军狠狠上了一课,不信邪的窦建德,又强攻了三天,但除了留下一具具尸体,却没有什么成果。

赵军一路连胜的气势为之一空。

大帐中,窦建德见状朗声道:“都垂头丧气着做什么?

三天就想要攻下坚城,是不是太过于瞧不起虎牢关了?

我军虽然伤亡比较大,但唐军难道就没有伤亡吗?

他们人那么少,若是伤亡一大,甚至就连城墙都铺不满,继续强攻!”

洛玄云忍不住说道:“赵王,让臣亲自带队上吧,万一能夺下一座城门呢?”

窦建德闻言连忙摆手笑道:“玄云。

你的兄长大唐周国公洛玄夜就在虎牢关之中,你是他的对手吗?”

洛玄云闻言一滞,他肯定是打不过洛玄夜的,洛玄夜的武力,在洛氏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上,也属于前列,尤其是洛玄夜正处于人生的最巅峰,而他的巅峰还没有到来。

窦建德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一个统帅万一折在战阵上,那我可就亏大了,就这样轮番冲击,总能攻下。”

洛玄云坐下去,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不知道如果赵王真的败了该怎么办。

他回想起了河北的政通人和,回想起了河北的欣欣向荣,赵王仁义的对待贵族和百姓,现在李唐中的徐世𪟝和李神通等人,都应该感谢赵王。

他回想起二哥说过的话,“赵王有些太过于仁德了,徐世𪟝和李神通这些人都该杀掉,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就应该杀掉。

他还不是天子,只有天子才有赦免所有人的权力,诸侯就该做诸侯的事情。”

话这样说,但正是因为窦建德的仁德,二哥和他才会心甘情愿的帮助窦建德。

如果窦建德获得这场逐鹿的最后胜利,洛氏可以从其中得到难以想象的好处。

现在投身在李唐阵营中的四哥、五哥、六哥,都能够安全的投入赵国阵营中。

……

虎牢关中,李世民等人也在谈论着窦建德,距离窦建德进攻虎牢关已经有半个月,这半个月,李世民等人就牢牢的驻守着,虎牢关还没有半点动摇的味道。

每一日对于洛阳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窦建德愈发的心急,再不能攻破虎牢关,他就只能灰溜溜的滚回河北了。

李世民则一直都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洛玄夜和洛玄凌靠在城墙上,洛玄凌突然说道:“四哥,今日我见到阿云了,他就在窦建德身边,二哥没来。”

洛玄夜点点头,没说话,李世民却从墙角转出来,他巡视城池恰好听到,“青阳青玉放心,你们的弟弟,等到击败窦建德之后,便将他收入麾下,绝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洛玄夜和洛玄凌行礼,而后相视苦笑一下,这可不由李世民,万一皇帝要杀窦建德那该怎么办?

二哥和七弟不拼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杀窦建德,只要杀了窦建德,两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和李唐拼命的。

如果大唐皇帝是李世民,那……

李世民没感受到两人心中的不安,“走,我喊了人到屋中,商议一下接下来的事情,估算一下时间差不多了,窦建德应该要开始着急了。”

李世民最擅长让别人着急,一急就容易露出破绽,然后他就可以借着这个破绽,狠狠的击垮窦建德。

……

在窦建德猛攻不下的时候,有人给他提了一个意见,那就是不再猛攻虎牢关,而是绕道太行山,从太行八径进入河东。

现在唐国的军队全部都在中原,河东空虚,只要攻下河东,就能够威胁关中。

或者说,根本就不是威胁,现在的关中,极度空虚,窦建德甚至能够复制李渊夺取关中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是脱胎于围魏救赵之事,窦建德初听时,颇为心动。

因为这个提议充满了美好的前景,但窦建德思索了许多,最终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在这个过程中,魏征也没有规劝窦建德,因为魏征也觉得这个办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唐国大军的确是在中原,的确是空虚,但空虚到什么程度算是空虚?

六千唐军驻守在虎牢关,就能够让赵军寸步不前,河东的坚城也不少,晋阳等都是坚城,只要有数千兵马,就难以攻克。

当初刘武周宋金刚能席卷河东,是因为他们碰到的是李元吉这个废物。

但是现在守御河东的是谁?

河东道行台尚书令、河东道行军大总管、晋阳留守,平阳公主李秀宁!

关于这位公主的名声,天下谁不知晓,她守住河东,河东哪里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如果大军前往河东,翻越太行山,又不能攻下河东,那就要面对断粮的风险,李世民一定会从背后进攻赵军,在河东那种地方,很可能会重现当初长平之战的惨烈。

况且他们是救援王世充而来,现在唐军之所以只有六千兵马驻守在这里,是因为王世充在洛阳牵制着唐朝大军,如果因为绕道太行山,导致洛阳陷落,那唐军就会在广袤的中原、河东、关中连成一片。

所有的军队都能够抽出身来,鉴于此,魏征并没有劝谏窦建德接受这个建议。

对于窦建德而言,他所想的则更是简单,他有十万大军,面对一座只有几千人的关隘,凭什么攻不破?

只要他能够攻破虎牢关,两面受敌的唐军必然崩溃,他将可以长驱直入,不仅仅将唐军主力覆灭在这里,还可以直接得到中原。

那个时候河东也只能投降,整个黄河以东都会是赵国的领土,他一统天下的大业基本上就能够完成。

一切只在于这一战,一战定乾坤。

谋士和君王的区别在于此!

他窦建德为什么要躲?

成为天子的过程中,就不能有什么畏惧,他难道就比那个秦王李世民差吗?

还是他就天生不如那个李渊呢?

这个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那个李世民,接到自己调停的信件,却置之不理,还扣押来使,不就是同样的想法吗?

李世民也想要一战将自己和王世充都击败,成就他大唐的伟业。

巧了!

我窦建德也是这么想的!

那就让我来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个时代的天选之子吧!

河北神主袁本初,你曾经失败了,赵国被称作伪国,但河北的人心永远不会灭。

现在我从河北崛起,依照河北的民心,建立赵国,这一次我们不会失败。

我有河北的民心,得到民心的人,将会得到天下,这是素王所说的。

素王上皇啊,请保佑我吧!

……

夜空如洗,繁星璀璨,李世民站在城墙上,望着那黑漆漆的城外,心中思绪翻滚,他好像看到在黑夜中,有一颗闪耀着光芒的星辰升起,那个人叫做窦建德。

李世民心中并没有什么不安,只觉得振奋,这个月的战争,只让他觉得胜利天平往自己这里倾斜,他现在已经满是自信。

他回忆着古老的礼节,缓缓双手交叉,放在额头上,垂首。

素王上皇天啊,请为大唐降下天命吧!

降临在……的身上!

第106章 毁灭之前免费番外:轮回者绝望之界1第687章 红袍玄甲!敢战士!第409章 建新郡推书,都是好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第517章 我输给了洛氏啊!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530章 麒麟阁上(卷终)第525章 子嗣大计,长安盛典第274章 我在阴山上第173章 秦国的王,天下的王!第610章 州牧第482章 跳梁鼠辈,神器之威!第349章 陵邑第118章 楚国攻略和齐国态势第47章 回齐第49章 定策第771章 大河风雪坚冰上!第381章 颂圣与天启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第136章 韩国:毁灭吧,我累了第728章 兄弟再相见!第731章 大将死!第517章 我输给了洛氏啊!第399章 为盟主竹兰白菜加更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839章 洛苏降世第24章 洛苏薨第110章 变与不变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旧在第298章 五年第478章 洛氏典藏第19章 洛邑与镐京第364章 大汉棋圣第99章 宋陈:活不下去了,反了!第611章 洛空指点刘玄德第243章 吕雉要和洛新做挚友第38章 洛国敢战士第49章 定策第24章 洛苏薨第711章 高贵名门!第163章 姬灵均苏醒,邦周的凤凰坠落了第37章 淮夷乱第221章 刘季愿为公子战一场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32章 天命在周第506章 薨!给大家托个底第135章 君位让于汝,孤到洛国混吃等死第247章 韩信表示听洛采的第465章 坐法者谁?第432章 圣主明君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第216章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第243章 吕雉要和洛新做挚友第217章 从则王,不从则死第26章 有些话想要说一下第582章 太平军之势第296章 废王第349章 陵邑第48章 管吕之交第738章 疯狂的背叛!第18章 摄政会议第682章 我的妻子在哪里?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请假条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黄河之盟第312章 大汉仁宗孝惠皇帝(卷终)第798章 洛水誓,众一心!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144章 撑不住六国合纵,不配为天子第813章 宫闱有乱怨何人?第231章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书友玄都樵子写的《上戾皇帝治安策》第622章 大厦将倾恶丛生,皇帝昏庸败社稷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620章 一往无前洛阳行!第568章 士宦冲突!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760章 洛氏现代番外:碰瓷引发的一场血案第120章 离间,纵横家互相秀操作第246章 洛陵和项羽的分歧所在第691章 公子楚!第411章 懵逼的冠军侯第61章 一国之相,两国从之第702章 洛楚对洛彰言!第424章 求见洛无疾第266章 洛陵的计划第453章 百家躁动第82章 十年磨炼,完全体的洛瑜第847章 江南洛氏!第315章 金杯共汝饮第599章 人心浮动有间隙第157章 试探第5章 东征与洛邑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238章 洛陵践法(中)第355章 百家争鸣,一花独放第344章 洛阳